陜西省三原縣民政局
規范化: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的關鍵舉措
陜西省三原縣民政局
當前中國已處于快速的老齡化階段,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并推進養老服務規范化,是積極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重要舉措。截至2015年底,陜西省三原縣60歲以上老年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7.7%,老齡化程度較高。目前全縣主要的養老模式大體分為家庭養老、社會養老以及家庭和社會養老的結合,家庭養老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結構的轉變,社會養老逐步成為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養老模式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亟需優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科學的籌資模式,推進養老服務規范化,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需求,從而實現人人享有社會養老服務的目標。
近年來,三原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老齡事業發展,積極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綜合協調職能,以健全保障體系為核心,加強養老機制模式創新,擴大保障型養老機構規模,不斷健全工作機制,逐年增加經費投入,初步建立起養老保障體系,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改善,老齡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養老服務體系構建、制度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仍任重而道遠,其中養老服務規范化成為三原縣推動養老服務社會化的關鍵舉措。
一、加強孝道文化的宣傳教育,提升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氛圍。營造全社會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老年人的社會環境,不斷增強全社會養老服務意識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自豪感。
二、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支持引導養老機構建設。積極推行“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的運營管理模式。科學規劃養老機構建設發展格局,明確各類養老服務的發展方向、目標和重點,推進養老服務城鄉一體化建設,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三、建立健全行政監管體系。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體系,完善養老服務等級評定等質量評估機制,引進第三方評估組織開展評估工作,以助于推進養老服務的供需分配、導入養老服務的流程績效管理,優化養老服務的效果評估,從而提高各類為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工作水平。加強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檢查,保障老年人的人身、財產安全以及其他切身利益,督促提高養老服務質量和水平。
四、搭建縣、鎮(中心)、社區(村)三級社會養老服務網絡平臺,收錄全縣老年人信息。建立老年人信息庫,形成民政、社保、司法等部門共享的信息網絡。
五、加強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培養和培訓,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服務隊伍。建立從業人員考核、認證和聘用機制,選拔優秀人才為老服務。協同人社、衛生等部門進一步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建立為老服務人員定期培訓制度,穩步提升為老服務專業水平。吸收志愿者加入養老服務團隊,并定期進行基本醫療技能和心理疏導等方面的培訓。
六、整合資源,大力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加強規范管理,在“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著力發展離家近、成本低、見效快的居家養老服務,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盡快完善啟動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信息平臺。
七、逐步完善服務內容,實現全面養老服務。加快文娛設施建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全面的養老條件,逐漸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養老需求。通過和各社區、各村鎮溝通協商,定期組織群體性的老年人活動,合理利用健身設施,以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增進老年人之間的了解、滿足他們日常交往溝通的需求。
八、探索“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實現資源的有效合理化利用。通過政策扶持、廣開籌資渠道的方式,推廣“醫養結合”的養老院新模式,建立醫療型養老院,實行醫養結合,打通養老機構和醫院之間割裂的狀態,整合醫院的醫療資源,將老年人健康與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放在首位,提高為老人服務的能力,使老年人在享受養老服務的同時又能得到醫療保障,實現老有所醫和老有所養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