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銳敏
創新發展路徑再鑄民營經濟新輝煌
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銳敏
緊緊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突出重點,精準引導,推動臺州在特色發展的基礎上向創新發展轉變,從民營經濟大市邁向民營經濟強市
民營經濟是臺州的起家之本、活力之源,也是臺州“十三五”實現突圍制勝、轉型發展的重大歷史任務之一。站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臺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牢牢抓住獲批國家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試點這一契機,緊緊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突出重點,精準引導,提出“民營經濟5+”行動,力促在民營經濟發展路徑創新上出思路、舉新招,“爭取快轉、避免空轉”,為民營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賦予新內涵、增強新實力,推動臺州在特色發展的基礎上向創新發展轉變,從民營經濟大市邁向民營經濟強市。
突出改革先導,重點實施“民營+改革”行動。在供給側改革中臺州民營企業力爭率先破題突圍。推進民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深化投資領域改革和政府服務體制改革,積極探索激發民營企業創業創新的新機制。制定實施國家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方案,圍繞“小資本對接大項目、大資本服務小企業”理念,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健全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和保險機制,完善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加快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化“五張清單一張網”建設,建立責任清單動態完善機制,明確投資建設核準目錄外的項目實行備案管理,建成市縣兩級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強化專項資金管理績效,推進權力網上運行、事項網上辦理、證照網上申請,推行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信息化、高效化。加強行政審批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機構,推進轉制脫鉤,打破行業壟斷。
突出轉型引領,重點實施“民營+互聯網”行動。把工業轉型升級作為重頭戲來抓,利用“互聯網+”改造提升制造業。制定“中國制造2025”臺州行動計劃。深化“四換三名”工程,制定實施智能制造行動計劃、工業機器人行動計劃,加快培育智能工廠、智造產業,深入實施傳統產業質量提升項目。加強與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廣泛合作,加快成立云計算平臺企業。落實智慧管網試點項目,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爭取列入國家跨境電商新一批試點城市,促進黃巖菜鳥網絡等項目落地,打造區域電商物流綜合產業平臺,進一步發展淘寶鎮、淘寶村。
突出空間拓展,重點實施“民營+特色小鎮”行動。深入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培育“621”工程。以科學規劃為引領,明確目標定位,科學編制建設規劃,重點突出制造類小鎮規劃,不斷提升項目謀劃水平。以項目推動為抓手,加快建設進度,加大招商力度,加速項目前期,落實建設計劃,實現“產鎮融合”。以功能疊加為手段,突出小鎮特色,進一步做強產業特色,做深文化特色,做大旅游特色,做實社區功能,做優生態特色。以激發活力為目的,注重體制創新,不斷創新運作方式和投融資模式,把特色小鎮作為改革創新試點區。建立健全市縣兩級聯動機制、梯度創建工作機制、政策扶持引導機制和考核督查激勵機制,以更強的合力來保障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
突出資本創新,重點實施“民營+上市”行動。推進上市公司帶動轉型戰略,爭取更多企業到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借殼上市,壯大資本市場“臺州板塊”。支持更多企業到場外市場,特別是新三板掛牌。建立臺州上市企業募投產業園。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平臺市場優勢,推動兼并重組上下游企業,構建企業組織新生態,形成一批功能齊全、國際競爭力強的新產業集群。整合汽車和汽摩配產業資源,打造以吉利為龍頭的汽車全產業鏈創新體系;整合臺州醫藥產業資源,打造以上市企業為龍頭的環臺州灣醫藥創新走廊。
突出招大引強,重點實施“民營+央企(軍企、外企)”行動。通過央地合作,引進外資,積極打造央地合作實驗區、軍民融合示范區、國際合作產業園,培育一批新產業。以引進中車集團、建設中車產業園為契機,打造以高鐵機車制造、維修為帶動的高鐵裝備產業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和制造業優勢吸引國際產業轉移,加強與世界500強合作,鼓勵民營企業采取股權轉讓等多種方式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在“以民引外”上取得突破,建設若干個民外合作示范基地。發揮異地商會優勢,深入實施“浙商回歸”工程,創新項目回歸、資本回歸、總部回歸、人才科技回歸等方式,支持浙商創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