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責
·智庫新銳·
輿情大數據的場景化應用
林崇責
未來已來,“互聯網+”正在戰略重構和創新每一個行業。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信息”和“大數據+輿情”成為當下最重要的應用熱點之一。一條信息從出現到形成輿論熱點的周期,從傳統的24小時縮短到現在的4小時甚至1個小時。互聯網輿情讓各級政府和知名企業越來越不敢怠慢,一個專門幫助獲知輿情的產業也隨即誕生并被催熱。“輿情買賣”成了一個好生意,人民網、新華社、中國人民大學以及北大方正紛紛進入該市場。但要真正做好這個好生意,除了離不開大數據分析技術,更是離不開與業務緊密融合的場景應用。
場景化是輿情大數據的生命線,它涵蓋輿情全生命周期。事前用于及時發現微弱苗頭,為應對處置贏得時間,及時干預,避免演化成社會事件;事中透析輿情表面現象看本質,輔助領導決策;事后通過輿情分析師、大數據分析師為用戶各類深度、專業的分析報告,形成知識。筆者對輿情大數據應用場景進行了簡單歸納:
——為領導干部讀網。用最快時間將最精準信息(正負面)送到領導案頭是輿情大數據的最大應用。各級政府可以通過輿情大數據服務,關注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政府網站(中國政府網、人民網等)、重要社區(天涯、豆瓣)、新聞網站(新浪、鳳凰)、論壇(百度貼吧等)、博客微博(新浪)等,設置重點關注的各級領導、重大政策及其他關鍵詞,把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信息聚合、分類成若干信息快速提供給各級領導干部閱知,確保本地區熱點和重大輿情信息的采集、編發、報送、處理的快速、及時、準確和有效。
——市場監管和社會治理。對不同行業和職能部門而言,可以通過采集監測與行業相關的重要新聞門戶、行業信息網站、論壇等,有效把握行業的危機事件,及時提示、預警,為行業監管和公共服務提供決策支持。比如:發改部門對國家級本地區宏觀經濟形勢分析、重大政策和規劃出臺反饋意見、重大項目風險收集等問題進行關注;稅務部門通過上市公司股票的變動,監視企業是否及時準確繳納相關稅款;國安、公安部門及時收集境內外網絡情報信息,作為大情報數據的補充;經濟合作部門重點關注世界著名企業、企業家的投資動向、日常言論等信息,用于精準招商;教育部門對社會關注的教育亂收費、教育公平、學區房和招生就業進行關注;金融部門全方位監測非法集資網絡信息,通過網絡投訴、身份驗證、網上傳播力、特征詞命中、收益率偏離等手段計算非法集資疑似指數;城市管理部門對城市拆遷、市容整治等不法行為進行監測;銀行部門對于重點客戶的市場、銷售、生產經營、法律糾紛等信息進行監測,避免金融和信貸風險。
——口碑營銷監測和精準服務。在大眾電子產品、消費品、家電、汽車、電影電視等大眾消費品和娛樂領域,企業基于互聯網收集自身及其競爭對手信息(投訴率、好評率、媒體報道量、用戶需求等),對比分析量化口碑情況,為決策分析提供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自身的售后服務、借鑒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優化提升產品功能等,實現口碑營銷和精準服務。
——危機公關和輿論引導。“把握輿情、化解危機”。圍繞關注事件、人物、機構,實時監控、不留死角,重點采集與其相關的負面信息,了解輿情發展趨勢,主動、及時發布正面信息,避免負面信息被競爭對手和非法勢力利用,網絡輿情由被動防堵轉化為主動梳理、引導,助力危機公關以及和諧網絡環境的構建。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未來”。輿情大數據除了能監測總結過去,更重要的是能預測把握未來,在精準讀網、精準監管、精準服務、精準營銷等領域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泛。借用一句網絡流行語,“輿情大數據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