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春 程宣梅
新常態下因需施策助推“小升規”
劉淑春 程宣梅
“小升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單純改變企業的注冊形式,而是促使企業實質性地轉變粗放式的發展方式、經營方式。需要在遵循市場規律、企業成長規律的前提下,給予必要的科學、合理、適度的引導,減輕業主思想負擔、稅費負擔、管理負擔、審批負擔,讓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小升規”是新常態下推動市場主體轉型升級、加快經濟提質增效邁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是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力助推器。“小升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單純改變企業的注冊形式,而是促使企業實質性地轉變粗放式的發展方式、經營方式。這需要在遵循市場規律、企業成長規律的前提下,給予必要的科學、合理、適度的引導,減輕業主思想負擔、稅費負擔、管理負擔、審批負擔,讓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目前,企業自主上規意愿不強。一方面是因為擴張意愿不強,加上經濟下行,市場需求不振,經營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因為雖然各地出臺了“小升規”的優惠政策,但普遍擔心上規后稅費負擔、管理成本和社會成本加重。因此,要消除企業升規的思想疙瘩,增強上規的內生意愿。
消除企業“小富即安”思想。讓“小升規”企業明白,長期游離于規上規下企業之間,“夾心餅干”利潤越來越薄,增長空間越來越窄,必須消除“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狹隘思想。積極引導小微企業以“人均創造利稅”論英雄,引導小微企業“副業向主業回歸”、“線下向線上拓展”。要關注年主營業務收入500—2000萬元的規下企業及年主營業務收入實際已超2000萬元的“隱性”規下企業。要實行針對性的舉措,幫助企業從家族式的治理,走向完善的法人治理,改善企業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現代經營能力。
防止“運動式”搞“小升規”。一些地方在推動“小升規”過程中,出現了部分規上企業因銷售收入下降退出規上行列的現象。有的是兼并重組退出、市場調整退出、轉型轉產退出,但也有一部分是規避性的退出?!靶∩帯辈荒芤魂囷L、一陣雨,更不能搞成強制性、運動式,要充分尊重業主意愿,引導企業自愿上規。針對小微企業量大面廣、個體差異大的特點,實施培育扶持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引導促進一批、動態調整一批,不搞“一刀切”,避免規上企業大進大出。對退規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精準化扶持,幫助企業再上規。
強化企業主體的“升規意愿”。要建立“小升規”培育庫,全面排摸、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對“小升規”及培育對象實行政策聚焦、資源聚焦、服務聚焦,力爭3年內在信息經濟等七大萬億產業培養20萬家小微企業和2萬“小升規”企業。實施“互聯網+小微企業”行動計劃和“小微企業智能化改造行動計劃”,推動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升級。
盡管浙江出臺了扶持企業上規升級的優惠政策,但企業還是普遍擔心上規后稅費負擔加重,享受到的政策優惠抵不上新增的稅費開支。調研發現,對于新上規企業,既難以享受到大中企業、龍頭骨干企業的扶持政策,也喪失了上規之前可享受到的顯性便利和“隱性福利”。因此,要進一步降低“小升規”稅費負擔。
減輕“小升規”起步期的稅負。以“小升規”企業上一年度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實繳稅款為基數,在3年內對實繳稅款地方財政新增部分給予適當補助或獎勵。對按規定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確有困難的“小上規”企業,3年內給予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優惠。繳納社保五險“小升規”企業,工傷保險職工參保率達到100%的,養老保險職工參保率以50%及以下、50%以上、70%以上三個區段為基準,用人單位“四險”(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分別按不同計費依據申報繳納。
減輕“小升規”過渡期的費用負擔。各類行政審批前置性評估、檢測、論證等專業服務收費,對符合國家、省、市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一律按最低限收取,無明確收費區間的一律減半收??;對國家、省、市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進一步規范涉企收費和行政執法行為,嚴格執行物價標準,建立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清理規范行政審批前置服務收費。著力解決部分收費標準浮動幅度過大;安全生產、消防培訓、上崗培訓等培訓類收費過多過頻;協會學會過多過濫;利用行政審批、注冊登記、檢驗檢測、技術評審、考核發證、中介服務等變相強制要求入會收費等問題。抓好清費減負,嚴格落實收費清單制度和公示制度,不定期開展暗訪督查。建立“小微企業負擔指數”,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企業,及時掌握企業實際負擔。
實施“小升規”專項激勵政策。支持和引導新上規企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經認定后的企業享受減按20%的優惠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完善“小升規”技改補助措施,鼓勵規下企業“機器換人”,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小升規”及培育對象企業為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所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按實際情況加計扣除或攤銷。
目前,規下企業實行“抽樣調查”,規上企業實行“網上直報”。企業納入規上后,對安全生產、規范用工、環境保護、消防標準、社會保險等要求明顯提高,非公黨建、工會組織、婦女組織、共青團組織等建設需要同步,這將產生不小的經營負擔和社會成本。減輕“小升規”經營負擔,需要幫助企業做好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社會保障等方面工作,盡量不因“小升規”給企業增加麻煩和負擔。
推動要素市場化精細化配置。建立科學合理衡量企業效益的“標尺”,把畝產效益作為市場的“無形之手”,把要素差別化配置作為政府的“有形之手”,將企業畝產效益和要素差別化配置掛鉤。根據企業近兩年的產值、納稅額、畝產效益等有關情況,從高到低進行精細化排序,在用地、用電、用能、排污權、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信貸、申報項目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針對年實際納稅營業收入超過5000萬元以上或畝均貢獻較大的企業助其“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鼓勵“上規入園”。針對年實際納稅營業收入介于2000到5000萬元或畝均貢獻中等的企業,加強特色扶持,在技改項目投入上給予補助。對于“低小散弱”的小微企業,采取“機器換人”、“四減兩提高”等措施,推動企業改造升級。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孵化基地、創客空間、眾創中心,引導“小升規”培育對象集聚發展。
實施“萬家小微企業成長計劃”。針對當前的“兩鏈”風險問題,加強“還貸周轉應急資金”等財政扶持,防止出現“火燒連營”現象。按照“企業出一點、政府拿一點”的方式,以不高于1∶1的比例配套,組成增信資金池,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探索搭建“產業、技術、資本”直接對接平臺,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發行集合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工具,拓寬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優先安排投產達產后達到入規標準的企業入駐園區,用電增容,新增用地、品牌評比等原則上不再審批規下企業。對于申報“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等企業的,設立只針對規上企業或培育對象的門檻。探索創新券助力科技型小微企業,用創新券與高校院所合作,開展測試檢測、委托開發、技術解決方案等科研活動。
建立“小升規動態培育庫”。建立“小升規”動態培育庫,在行業前景、行業預警、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大對企業的公共服務資源的整合力度,加強入庫培育、動態調整和跟蹤服務工作。建立“小升規”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一點提問、全網聯動、件件著落、全程追溯”的智慧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智慧化服務。梳理已出臺的“小升規”和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在“浙江政務服務網”上全部公開。扶持一批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經認定的市級及以上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免征部分營業稅。進一步加快浙江小微企業公共征信平臺建設,引導企業加快安裝智能電表,匯集工商登記、稅費繳納、社保繳費、用工用電、勞動社保、公安法院等信息資源。
目前,“小升規”的“隱性成本”和“機會成本”還不小,“想轉而未轉成”、“太麻煩不想轉”的企業也不少?!靶∩帯焙蟮?—5年,往往是企業提升發展的關鍵時期,要在要素申請、入駐園區、項目申報、創新補貼、行業準入等有關審批上,給予盡可能支持,讓他們輕裝上陣。
打破行業準入“隱性障礙”。民間資本準入仍存在“大門打開小門沒開”、“入門后仍有鐵絲網”、“入門后甚至是陷阱”等現象,即使進入后也存在“操作難”、“盈利難”、“退出難”、“保障難”等現實問題。要著力破解投資主體“去行政化”、行業“去壟斷化”、補貼“去隱性化”、利益“去部門化”等不合規問題,依法合理界定政府投資邊界,避免對中小微企業投資的擠出效應。嚴格審查并清理壟斷部門自行設置的市場準入壁壘,鼓勵中小微企業參與傳統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對小微企業提出的建設項目和政府性資金申請,在審核內容、審核標準、審核程序、審核規則等方面,要一視同仁,不能區別對待。
開通高效審批“綠色通道”。借助“浙江政務服務網”,簡化審批流程和手續,實行“一站式”服務,使小微企業在一個窗口就可以辦理完畢。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基礎上,深入推進企業登記“五證合一”“先照后證”、全程電子化登記等改革舉措,催化鋪天蓋地的成長型小微企業上規升級。特別是一些小額稅費減免、認定認證等手續,通過統一代辦或批量處理,使企業便捷享受。切實看住“向企業亂伸的有形之手”,減少行政執法部門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清除企業“找市長不找市場”的積弊?!靶∩帯边^程中涉及企業性質變更、股東變化、資產變更的,在經營范圍、場所不變的前提下,免征資產轉移所產生的稅費,同時在股東中允許增加直系親屬,直接開具“小升規變更證明”,盡可能提供便捷準入,見章跟章、便企便民。
作者:劉淑春,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浙江工業大學特邀研究員;程宣梅,浙江工業大學講師。本文系省哲科規重點課題(15NDJC005Z)、國家社科基金(13CJY065)、國家自科基金(713320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