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輝 朱堅亞
促進居民消費升級的著力點
趙永輝 朱堅亞
我國正在經歷的消費結構升級“革命”已經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當前,經濟回穩動力和下行壓力仍在相持,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最有增長潛力的就是消費。服務消費的需求正在釋放,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2014年,溫嶺城鎮常住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1225元,同比增長8.5%。城鎮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支出29871元,同比增長9.9%。增長最快的是交通通信2014年人均消費支出6405元,比上年增長12.8%,其次是教育文化娛樂,2014年人均消費支出1809元,比上年增長11.6%,第三是生活用品及服務,比上年增長10.5%。“十三五”時期,溫嶺居民消費要實現進一步提升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收入水平是制約居民消費增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拉動消費最重要還是要增加居民家庭的收入。居民預期收入增加是居民消費的基礎,要加快居民消費的增長,就必須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及各項制度。要加快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讓居民對未來收入增加信心;要通過稅收等再分配手段縮小收入差距,通過提高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促進其家庭消費能力的提高。
——用“互聯網+”推動消費新熱點、新的消費模式涌現。來勢洶洶的“互聯網+”正大刀闊斧地改變著人們的消費體驗。通過提供更為優質、實惠乃至個性化、定制性的產品與服務,消費者對于消費升級的需求和渴望被前所未有地激發并滿足。可以說,“互聯網+”所包羅的一系列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助推消費升級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在2015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被首次提及。時至今日,諸如預約打車、點餐、蔬果外賣、上門洗衣、找家教甚至是定制家裝等等一系列新興消費方式,都已是觸“網”可及,并以如火如荼的發展勢頭,令消費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得以極大地釋放。
——全面提高標準化水平。強化農產品、食品、藥品、家政、養老、健康、體育、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領域關鍵標準制修訂,強化行業準入門檻,穩步提高國際標準采標率,不斷開放中國檢驗檢測認證市場,支持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標準的制修訂,逐步解決國家標準低于國際標準、內外標準有別等問題,實現內外銷產品技術標準水平一致。
——全面改善優化消費環境。一是形成強有力的消費監管體系。未來幾年需要進一步形成強有力的消費監管體系,形成法制化的市場監管環境。在食品藥品、兒童用品、日用品等領域建立全過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立消費品的溯源體系。一旦發現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可立即倒查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并且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二是形成有效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例如,在司法方面建立健全有利于消費者維權的立案程序、舉證分配責任、賠償制度,使消費者權益損害案件可訴訟、可維權、可追究。
——加快發展消費金融。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建議放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消費金融。著力降低消費信貸的成本。“十三五”可以考慮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與信貸消費額度掛鉤,增加銀行承擔消費信貸的能力;鼓勵消費流通企業聯合銀行共同開展低利率分期付款活動,銀行和企業分擔交易成本,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加快消費導向的投資轉型。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首先要調整投資結構,使投資與消費相匹配。一是改變以重化工業和基礎設施為重點的投資結構。二是加大公益性項目的投資。適應進入公共產品短缺時代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基本趨勢,把投資的重點轉向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公共產品領域上。三是盡快使社會資本成為服務業發展的主體力量。發展服務業,主體是中小企業,關鍵是放開市場,重點是激活社會資本。從產業發展規律看,服務業門類繁多,個性化、差異化程度高,中小服務企業更能夠靈敏地反映市場需求,并通過公平競爭激活、做大服務業市場。實質性打破對社會資本的限制。鼓勵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教育、醫療、健康、文化等領域投資。
作者單位:溫嶺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