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俊
社會投資項目建設需精細化推進
方和俊
加快發展是淳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項目建設是助推淳安蝶變的有效手段。社會投資項目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目前由于金融風險凸顯、融資困難,社會投資項目乏力,直接影響了淳安縣固定投資的有效增長。2015年8月以來,淳安縣堅持重點項目和社會投資項目兩手抓,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出讓土地社會投資項目建設的意見》,推行“三大創新”,強化“十大機制”,社會投資項目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社會投資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由2015年一季度的39.6%上升到年底的62.5%。
打好“組合拳”加快項目推進。一是嚴格項目規劃設計報審要求。明確規定項目業主、設計單位必須按規劃條件編制項目設計方案,對不按規劃條件編制的設計方案不予受理。對連續兩次不按規劃條件要求編制方案的,由規劃局會同項目責任單位約談項目業主;同時對規劃設計單位予以嚴肅處理。對城規委(城規辦)會議原則通過規劃方案的項目,在城規委(城規辦)會議紀要中要明確方案修改報批時間及施工圖報審時間,并規定延期未報的時間計算為土地閑置時間。二是嚴格控制項目分期建設。按《浙江省城鎮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核實管理辦法》第四條的規定,需要分期實施的建設項目,規劃局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時分期辦理原則上不超過三期。三是把好土地抵押貸款、在建工程抵押登記等審核關。國土局在審核土地抵押貸款環節時(首次除外),負責重點審查企業是否涉嫌閑置、有無按照《出讓合同》的相關規定履約到位,如涉嫌閑置或者未按規定履約到位的,必須依法處置并在達到規定進度后方可允許同意。建管局在審核在建工程抵押登記、房地產企業開發資質以及核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首次除外),負責重點審查工程進度是否按照合同約定履約到位,在達到約定進度后,方可予以辦理。四是嚴格執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土地出讓后一旦發現項目沒有按約定時間開工,國土局要會同項目責任單位及時對項目業主進行約談,約談仍無效的,依法收取違約金。2014年下半年發來,國土部門已對49個違約項目進行約談,收取違約金534.6萬元。
用好“殺手锏”,創新土地出讓管理。一是全面實行項目開發進度保證金制度。縣內各招商主體在項目招商引資協議簽訂時,按約定收取一定數額的項目開發進度保證金,對項目開發業主產生必要的約束力,確保項目落地后保證建設進度。二是實行凈地出讓制度。在土地正式掛牌之前,需確保擬出讓土地權屬清晰,安置補償落實到位。對土地權屬不清晰、安置補償未到位地塊,縣國土局不予掛牌。三是實行工業用地分階段出讓管理制度。工業用地實行一次性招拍掛出讓,同時簽訂兩個階段工業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分階段管理。第一階段年限一般不超過5年,第二階段年限為50年減去第一階段年限后的剩余年限。第二階段的土地出讓合同履行,以第一階段的合同履行為條件,如未達到第一階段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開發等要求,則第二階段合同失效。在土地出讓第一階段經企業申請并通過竣工投產考核驗收后,由國土部門出具第二階段合同的土地出讓金繳納聯系單,企業繳納土地出讓金和有關稅費后,可將第一階段的土地使用權證換發至剩余年限土地使用權證。在第一階段期間,土地使用人提前竣工投產的,可提前申請竣工評價考核,達標通過則提前繳納第二階段的土地出讓金及換發土地證。企業未通過第一階段驗收,允許給予不超過6個月時間的限期整改,在規定期限內整改仍未通過驗收的,則解除第二階段出讓合同,原土地權證到期后自動失效,土地由縣政府無償收回。
套好“緊箍咒”,強化制度保障。一是建立項目審批信息平臺,實行審批信息共享。建立社會投資項目審批信息平臺,實行審批信息共享,對項目開工、竣工等涉及項目進度的信息,以及土地出讓合同、施工許可證等信息統一在信息平臺上公開發布,各相關責任部門根據項目審批及建設進度等信息,及時做好項目的審批和推進服務工作。二是建立項目推進督查機制。以施工許可證為界,明確施工許可證拿到之前的項目由國土局每月進行督察,施工許可證拿到之后的項目由建管局負責每月開展督察。每月督察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由縣發改局進行分類梳理匯總,對涉及政府層面原因而影響項目推進的,由縣政府及時協調解決。三是建立社會投資項目考核制度。出臺《淳安縣固定資產投資考核辦法》,把全縣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完成情況及已出讓土地社會投資項目按期開工、竣工和進度情況納入全縣固定資產考核和綜合考評。
作者單位:淳安縣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