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亞莉
(廣東警官學院,廣東 廣州 510230)
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機構重大項目的信息跟蹤服務實踐?
——以廣東警官學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為例
婁亞莉
(廣東警官學院,廣東 廣州 510230)
[摘要]近年來,嵌入式圖書館服務成為圖書館一項新型的服務方式,筆者結合參加廣東警官學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公共安全體系構建下流動高危人口突發事件的防控與處置研究”(項目編號14BGL134)的實踐研究,闡述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項目的信息跟蹤服務方式。
[關鍵詞]嵌入信息服務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
目前,我國正在從傳統的互聯網時代快速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現代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降低了信息獲取的難度,圖書館傳統的讀者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圖書館的服務也緊隨著學科理論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近年來,嵌入式服務在圖書館界開展得如火如荼,逐步成為一項新型的創新服務方式。嵌入式學科服務是指融入用戶過程和場景,有機地將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與用戶需求相結合,主動地根據用戶的科研教學需求,提供即時、有效、深入的信息與知識服務,直接支撐用戶的教學,與用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充分實現圖書館的功能與價值。[1]其主要特點是“融入一線,嵌入過程”[1],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的特點是主動聯系,參與合作,定題服務,有效增值。
國外最早的學科館員可追溯到19世紀早期,他們是法學、文學、神學等學科專家。198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圖書館率先提出“跟蹤服務”(track service)這一概念。1993年Michel Bauwens發表文章描述自己做為圖書館員定期參加用戶的現場會議;2006年Micheal Moore的《Embedded in Systems Engineering》中講述了自己以嵌入式學科館員身份擔任公司系統工程控制官角色的經歷,他的辦公室從圖書館搬至客戶區域,同時學習系統工程的理論體系,工作的職責完全集中在建設數字圖書館和為用戶提供相關服務上。1993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杜克大學圖書館將參考咨詢柜臺移到用戶中去。國內最早開展學科服務的是清華大學圖書館,于1998年設立學科館員制度;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于2006年實施“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學科服務,全國各高校都在不斷進行學科服務的創新。廣東警官學院圖書館于2006年開始嘗試學科服務,開展了偵查學定題服務,圖書館向偵查學學科組提供論著題錄、論文文摘、專題信息報導、專業網站推介、光盤專題資料等信息產品,取得良好效果。繼而開展了社區警務化管理、變態犯罪研究等定題服務。圖書館于2011年6月起設立學科聯系人制度,為每個教學系部設立兩名兼職學科館員,由于兼職學科館員都承擔著繁重的業務工作,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學科服務,其提供的都是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及各種服務的宣傳介紹,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科館員。盡管2013年圖書館文獻檢索課教研室進行了將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到《禁毒學》專業課教學中的嘗試,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但還沒有取得全院教學系部的接受和認可,尚無大面積的推廣。
廣東警官學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于2012年7月經廣州市人民政府審批獲準正式掛牌,成為廣州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主要面向廣州市、廣東省政府決策機關與實戰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咨詢服務和實務指引,是省內唯一一家以公共安全領域為研究對象的高層次專業調查研究機構。研究所承擔大量國家、省、市級的科研項目,在項目研究前期、中期、后期都會產生大量的信息需求,需要學院圖書館為其提供大量的信息跟蹤服務。筆者有幸參加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公共安全體系構建下流動高危人口突發事件的防控與處置研究》(項目編號14BGL134)的研究。結合自身參與這一項目的實踐經驗,闡述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項目的信息跟蹤服務方式。
3.1服務環境嵌入
服務環境嵌入是指圖書館員走出圖書館,主動深入到服務機構的辦公場所、調研現場、研討會、學術會議會場。使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圖書館員能夠提供哪些幫助。廣東警官學院—珠三角公共安全研究所辦公室設在圖書館四樓,研究所信息服務中心設在圖書館的專業期刊閱覽室,研究所會議中心設在圖書館小型視聽室,研究所的計算機等設備的維護,水、電、清潔衛生等納入圖書館后勤服務項目,圖書館為研究所提供信息資源保障、后勤保障、技術保障,圖書館服務環境完全嵌入研究所課題組的科研環境。服務環境直接影響知識服務效果,影響與用戶間的互動關系,因此可以稱之為嵌入式信息服務的必備硬件條件。
3.2服務人員嵌入
服務人員嵌入是指圖書館員完全深入到項目組,成為項目組成員之一,承擔提供項目所需信息的任務。由于服務環境的融入,圖書館服務人員與研究所研究人員交集增多,在情感上容易互相接納。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學會自我推銷,通過各種渠道向研究所宣傳嵌入式信息跟蹤服務的內容與方式,主動向其提供信息產品,使研究所信任圖書館的信息獲取能力。圖書館兩名業務骨干主動向研究所主任提出申請,繼而與研究所簽定聘書,成為研究所中的一員,并逐漸成長為研究所的骨干成員,跟隨研究所的研究動態,改變圖書館“后置式”信息需求服務。和研究所項目組成員間形成伙伴式、團隊式工作模式。正如SHUMAKER認為的那樣:(館員與用戶)所建立的關系是一種伙伴關系,在這個伙伴關系中,不僅僅指我能為你做什么,而是我們能為彼此做什么。強調了參與各方的共同努力。[1]
3.3服務過程嵌入
服務過程嵌入是指圖書館工作人員嵌入項目的前期申請、中期調研、后期成果轉化等各個階段的研究過程,真正參與到項目中,隨時了解信息需求,掌握項目進度,根據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信息服務。首先,圖書館館員與項目組成員一起參加培訓,在取得項目主持人的認可后,圖書館員和課題組開展跨學科知識培訓,項目組成員介紹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研究內容、社會熱點及前沿分析,圖書館員介紹各種館藏信息及獲取信息源的技術使用方法。經過培訓,提高了項目組成員和圖書館員綜合信息獲取能力,提升了雙方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了知識的吸收、應用和創新。其次,圖書館員多次參加項目組的外出調研:2014年9月始,筆者跟隨課題組,先后分赴新疆伽師縣、廣州、韶關、珠海、深圳等地調研,查看了相關案卷登記、會見了一些當事人、與有關部門進行了數十次工作座談,就流動高危人口突發事件的防控與處置方法進行深入探討,還參加了一些案件處理的決策研究會議,確定課題所需的核心材料。第三,圖書館員參加項目組研討會及學術交流會:包括廣州市地鐵安全法律保障研討會,“廣州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學術交流會”中山市創建全國首個“無醫鬧城市”經驗介紹,廣州市“惡意跳橋”行為新聞通氣座談會等。第四,圖書館員參與發放地鐵安全滿意度調查問卷,并對問卷用SPSS進行分析,使研究所課題組盡可能獲得真實可靠、客觀全面的數據材料。第五,圖書館員定期參與項目組的休閑娛樂活動,增進彼此的了解,加強溝通交流。
3.4服務手段嵌入
服務手段嵌入是指學科服務不僅嵌入用戶的物理空間,完成傳統的文獻信息服務,而且也通過現代化的數字技術及強大的網絡服務,嵌入到用戶的虛擬空間,不受時空的限制。服務手段的嵌入改變了圖書館館員坐等研究人員上門的局面,使研究所人員一旦有信息需求,第一個就想到你,并能及時得到滿意的回復。圖書館員將分散于不同地域的浩瀚無際的信息資源進行加工,整序轉變為數據化、有序化的知識信息,構建用戶需求信息庫,然后推送到用戶面前,使得用戶能夠獲得更為豐富、更具時效性的信息。通過移動數字圖書館、RSS信息推送、工具條嵌入用戶常用軟件等現代網絡技術,將新信息源內容融入到數字化信息環境中,用戶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享受圖書館館員提供的移動數字信息服務。目前應用較多的工具有微博、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和集體郵箱。特別是具有零成本、零技術障礙特點的微信應用。據騰訊發布2015微信用戶數據報告顯示,微信已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微信公眾號也是學科館員提供知識服務的主要信息源,近80%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所以,學科館員要注重應急處置、公共服務等微信公眾號的收集,主動及時地向研究所人員推送。
3.5服務內容嵌入
就本項目的信息跟蹤服務實踐來講,服務內容嵌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科研項目的研發與執行階段。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研究考驗的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國家的焦點熱點問題及國務院強調的重點工作等信息的敏感度及捕捉能力。研究項目和時事密切相關,因此要多關注國內外大事,如新疆“7.5”事件、昆明火車站暴恐事件;注意搜集國內外媒體對事件的報導、黨和政府的應急預案處理、網友評論、法學專家點評、案例分析等輿論導向。形成“我市外來人口違法犯罪情況”“境外人口服務管理情況”、廣州地鐵、深圳地鐵被乘客多次拉停的公共安全事件、地鐵自行營運中發生的案例、近年國內外在地鐵站實施的恐怖襲擊案例、在地鐵站發生的一般性治安、刑事案件等系列報告文本及視頻,提交給課題組,作為課題組項目成果的信息支持。另一方面是在科研成果的產出階段,學科服務館員利用自身的學科背景,承擔公共安全體系構建理論與實踐研究及重點人口突發事件防控處置研究等文獻綜述的撰寫,作為項目成果的支撐提交給項目組。
(1)服務效果:最大成效是服務增值,用戶和圖書館員雙方達到互惠互利的雙贏效果。對于館員來說,嵌入項目進行信息跟蹤服務的過程也是個人知識增值的過程。筆者在跟蹤服務過程中,對公共安全體系的建立、地鐵基本知識、治安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及知識產權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研究所主任稱嵌入式學科館員實質上擔任的是“項目秘書”的角色。館員也因在為研究所服務中產生的影響力和實踐成果,連續兩年申請到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項目。對于研究所成員來說也是一個知識增值的過程。研究所成員的信息檢索技能和信息素養的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宣傳推廣,都擴大了研究所的影響力。
(2)不足:圖書館員專業知識的欠缺、英語水平的不足,影響了服務的時效性。圖書館員多數為具有圖書館專業、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背景人員,沒有接受過法律、公安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對公安前沿信息的敏感度掌握不夠,影響了對國外公共服務信息搜集的適時度、完整度。其次信息需求描述不準確,信息需求和結果顯示不對稱,影響服務質量。嵌入式信息服務是圖書館面臨信息化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是高校圖書館發展方向,圖書館在服務的過程中贏得了用戶的信賴和肯定,樹立了圖書館和圖書館員的品牌和形象,為高校圖書館更好地為政府機構和企業提供決策、產品等社會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1)現階段的信息跟蹤服務是圖書館員走出圖書館,深入用戶,嵌入到用戶環境和科研過程,提供個性化服務。下階段強調在此基礎上,實現直接支撐科研的知識服務,強調服務的智能性。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2)打造精英服務團隊,注重人才梯隊培養。圖書館開展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效果如何,圖書館館長的作用舉足輕重。首先館長的服務理念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認識到服務轉型的重要性,要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圖書館的嵌入式服務內容、方式,取得院領導,特別是主管院領導、研究機構的支持和認同;其次應調動圖書館各部門人員的積極性,舉全館之力,充分發揮個人在學科、語言、技術、交流等方面的特長,充分挖掘各種信息資源,形成數據集成;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提供信息服務,樹立圖書館品牌效應,彰顯圖書館生存的價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3)嵌入式信息服務是一個知識的協同互動過程。高校人員間的協同包括圖書館學科館員與研究所成員、教師、學生等學科用戶;圖書館與學院各行政、教學系部間的協同;圖書館與學院領導間、資源與人員的協同,還包括資源的提供者、資源的建設者、資源與技術的協同。
(4)學科服務平臺的建設。學科服務平臺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科知識資源與信息用戶、學科導航與咨詢,個性化定制,知識挖掘及特色資源等。在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亦產生新的知識源,在學科服務平臺集成后提供服務,形成良性循環,起到服務增值,知識增值的作用。“爭取建立機構知識庫,將學校內分散的科學數據,科研工作文檔,科研成果等資源有效管理起來,促進校內信息共享及人員合作,提高本校研究成果的全球影響力”。[2]
嵌入式學科服務在國外高校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但國內還處在起步階段,經驗還很不成熟,但其發展前景看好。高校圖書館要勇于接受挑戰,迎接圖書館發展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孫坦,初景利.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劉穎,黃傳惠.e-Research環境下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12):68-71.
婁亞莉女,1969年生。本科學歷,工程碩士,副研究館員,副館長。研究方向:信息服務。
[分類號]G258.6
收稿日期:(2016-04-11;責編:楊新寬。)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公共安全體系構建下流動高危人口突發事件的防控與處置研究”(項目編號14BGL13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