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瑜
(中國計量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大學生創業群體環境需求分析
——以中國計量大學為例
閆瑜
(中國計量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創客”的行列。作為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大學生創業群體,其創業狀況、發展態勢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本文即以大學生創業群體為調查對象,對其創業所需求的政策環境、教育環境、組織環境等進行梳理分析。
創業群體;大學生;環境;需求
大學生創業現象一直是學術界比較關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創業心理、創業扶持政策、創業教育等研究已有很多,但從創業群體的角度出發去考量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環境培育、滋養的探討則略顯不足。本文基于對中國計量大學126位創業學生的問卷調查和10位創業學生的深度訪談結果,從該群體需求的政策環境、教育環境、組織環境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創業前的知識準備情況
創業學生在實踐創業前,或多或少都做了一定的知識準備。100%的受訪者都認為:在開始創業前學習相關的商業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的途徑包括查閱書籍、搜集網絡資源、聽取相關講座、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參與各項創業賽事和去相關企業實習等,也有2.64%的創業者是通過向已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尋求幫助的辦法獲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2.9%的受訪者表示知識準備多是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其中91.0%的人認為,自學創業相關知識比較吃力。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高校的創業教育還不夠完善,不能使學生較容易、方便獲取創業知識的資源。
(二)創業過程中的心理狀態
問及創業過程中的感受,75.9%的受訪者表示非常艱辛,經常有“感到內心崩潰”體驗的人占到了46.2%,在企業運行良好的學生中,也有37.1%的人“長期感到壓抑”。從客觀上來講,創業不易,需要克服的困難很多,由此可能導致的不良情緒時有發生。盡管如此,調查中顯示的創業群體的情緒狀態仍是不容樂觀的,創業者個人進行好的心理建設非常必要。
(三)創業者的個人素質狀況
創業者的個人素質對于創業成功與否影響重大,受訪者普遍認為最重要的個人素質是以下四項:發出指令的準確性高(領導力)、溝通及求同存異的能力(凝聚力)、解決困難的能力(執行力)和書面及口頭表達的能力(闡述力)。在以上素質中,認為自己完全具備的創業者僅占17.5%,43.6%的人具備其中的一項或兩項,可見,創業者的個人素質亟待加強。
創業開始后,大學生們會不斷遇到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其中有很多是他們前期準備中未曾預想過的。在應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創業者會逐漸總結、思考,進而明確什么樣的創業環境是他們最需要的,及時捕捉這些當事人在實戰中的切身體會信息,并梳理分析提出建議,要比旁觀者預想構建的環境體系更有意義。
(一)政策環境需求
浙江省在政策上對于大學生創業的扶持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在調查和訪談中,受訪者對于政策環境總體上是肯定的,同時他們也認為:盡管現有政策給出了很多利好,一些問題和短板依然存在。
1.需要更有效的資金資助政策。62.4%的受訪者表示,創業最大的困境就是融資困難,呼吁政府最應下工夫的政策考量就是資金資助政策。從創業者初始資金來源上看,合作伙伴共同出資或個人全額投入方式占到了87.3%,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創業企業資金流的控制和資金鏈的管理是有不利影響的。另一方面,當前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創業融資、風險投資、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等。其中,銀行貸款門檻高、貸款周期長;其他融資渠道風險大、融資成本高,容易暴露創業核心創意、理念、技術等商業秘密,也存在失去對創業企業的控制權等風險。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均出臺了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來扶持大學生創業,但66.8%的創業者表示很少申請,主要原因是申請流程繁瑣,實際操作耗時耗力。他們認為:這反映了相關部門沒有真正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切實提供便利。
2.需要更科學的學業保障政策。學業問題是困擾大學生創業群體的另一道坎,創業需全身心投入,不可避免地影響學業。2015年5月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要求:各高校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浙江省政府也在同年出臺相應文件,明確表示允許學生休學創業。但在調查中,77.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休學的打算,原因是:一方面,在校內可以相對方便地獲得所需資源,亦可與其他創業同學相互交流、鼓勵;另一方面,休學創業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無形中有一種創業不成功就沒臉回來的想法。創業大學生需求更科學的學業保障政策。
(二)教育環境需求
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已經廣泛地開展起來,無論是在機構上還是老師的配備上,都有了可喜的進展,然而,學生的受益情況卻不十分理想。調查數據顯示,僅有20.9%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校接受了非常多的創業教育,36.7%的創業者表示自己并未接受過創業教育,84.3%的受訪者均表達了接受更多創業教育的渴望。
1.需要更具引領性的創業教育
大學生創業群體對于高校創業教育是充滿期待的,很多必要的準備需要從學校獲得資源。61.7%的大學生創業者認為現有的創業教育比較滯后,包括創業教材沒有針對性、創業理念傳遞也不能及時反映當前社會的狀態。他們更需要具有引領性的創業教育,可以啟發他們的創業思想,鼓舞他們不斷前進的創業文化。如果只是被動地設置一些知識性的課程,機械性地邀請創業成功人士做“同質性”的分享就算是開展了創業教育,這樣的認識是遠遠不夠的。此外,創業者也提出了對于創業指導教師的需求,他們更傾向于有一定商業實踐經驗的老師指導。
2.需要更具人文關懷的創業教育
調查中,78.4%的大學生創業者表示需求心理調適和身心放松方面的課程和指導。創業是孤獨者的戰斗,創業過程中,彷徨、壓抑、煩悶等情緒經常困擾創業者,如果不進行及時、良好的調適,就存在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危險。然而據了解,高校目前的創業教育體系中很少設置此類別的相關課程,這反映了當前創業教育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僵化性,還沒有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去設計、規劃全局教育體系。
(三)組織環境需求
調查中筆者發現,一個高效的集咨詢、培訓、交流、學習等功能于一體的創業服務組織還沒有形成,而這恰恰也是創業者最需要的。
1.需要穩健的服務組織
以浙江省為例,政府尚未健全創業服務的專門機構,沒有充分利用其宏觀調控的職能建立起政府、高校、企業、社會互動互利的模式。目前很大程度上社會上的中介服務機構充當了這個角色,但其以盈利為目的,很難說能夠充分發揮教育培訓、法律咨詢、技術支持、管理咨詢等服務功能,且這些中介也缺少監管和規范其發展的政策制度。對于一個穩健的服務組織,91.5%的大學生創業者表示“非常需要”。
2.需要“人情味”的交互組織
66.3%的創業者形容他們的創業歷程為“孤軍奮戰”,即使是團隊創業者也有這種感受。同行的其他創業者、給予及時指導的創業導師、激勵人奮進的創業楷模是他們認為在自身創業中非常需要的角色。而結識這些人,并和他們形成良性互動,卻并不容易。如果能將這樣充滿“人情味”的交互組織建立起來,創業者們在其中將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財富,創業景象也勢必更加繁榮。
(一)政府應不斷優化創業政策
各級政府要積極調研思考,科學制定和完善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努力拓展融資新渠道,讓創業者與資本有效對接,積極建立以政府財力為引導,以專業擔保機構為主體,以商業銀行網絡為基礎的信用擔保體系,鼓勵企業、行業協會、群團組織、天使投資人等以多種方式向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資金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還可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同時建立完善的基金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繼續研究制定更科學的創業大學生學業保障政策。
(二)高校應大力發展創業教育
高校應高度重視創業教育,致力于實現創業教育的科學化、規范化、前沿化。建議試點成立大學生創業學院,其模式可以是獨立的學校二級行政教學單位,也可以和政府或企業合作辦學。除創業者需求的投資類、金融管理類、市場營銷類的知識系統教授外,創業教育更應在創業者素質、創業心理、創業社會常識等方面加強研究,不斷完善創業教育體系。鼓勵創業相關教師多參與商業實踐,擴充見識,增強歷練,更好地教導創業學生。
(三)多方應協調構建創業組織
由政府主導,高校、社會聯動,加快構建為創業者提供包括創業咨詢、創業培訓、政務代理、市場開拓等“一條龍”服務,具備交互分享功能的穩健組織,為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交流研討、信息互通、權益維護的平臺。綜合運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通過開辟專欄、制作專題、活動宣傳、評選典型等途徑,加強對創業政策、信息和創業典型人物、事跡的宣傳。
[1]郭麗君,劉強,盧向陽.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政策的比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
[2]張俊,顏吾芟.論大學生創業教育[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1).
[3]徐小洲,葉映華.中國高校創業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4]侯慧君,林光彬.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藍皮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5]羅美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6(2).
G64
A
1673-0046(2016)9-0029-03
浙江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浙江省高校大學生創業群體調查——以中國計量學院為例(項目編號:Y201432967);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課題:浙江省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實效性調查及探索(項目編號:LX2014Y062);杭州市科技情報調研計劃項目:杭州市創業環境對于在校大學生創業者影響力的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21734M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