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真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從流行校園快餐文化透視大學生的精神需求
陳藝真
(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快餐文化正以其娛樂性、通俗性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流行校園快餐文化參次不齊,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產生強烈沖擊,具體表現在對大學生求知需求、價值取向等方面?;诖?,文章進一步分析流行校園快餐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產生消極影響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讓校園流行快餐文化能最大限度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求,避免其消極因素的影響。
快餐文化;大學生;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出現快餐劇、速成班等以“快”為主題的快餐文化形式,正以一種及時快捷的形式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F如今社會上方興未艾的快餐文化不可避免地涌入高校,快餐文化的傳播對大學生健康精神需求的發展、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等方面產生影響。校園流行快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舒緩大學生的精神壓力。但與此同時,也存在有些不良觀念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選擇,消磨了大學生的斗志等。因此,有必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生抵制不良校園流行快餐文化的消極影響的能力。
(一)快餐文化的定義
互動百科上對“快餐”解釋為由商業企業快速供應、即刻食用、價格合理,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大眾化餐飲,具有快速、方便、環保等特點,是作為一種市場經濟背景下追求高效率、方便快捷的副產品。語言詞匯的形成,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因此,在“快餐”一詞的基礎上衍生而出的“快餐文化”。是比喻追求速成、通俗、流行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現象。即指在社會商品化的環境中,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方便快捷、時尚流行的文化形式。一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與文化形式,被更通俗易懂的傳遞形式所取代,但同時也不缺失必要的文化信息,就成了現如今的快餐文化。從外延上講,在人們日常中的流行音樂、流行電視劇、電子書等文化形態都屬于“快餐文化”。
(二)快餐文化的特征
1.簡單多樣,能快速“充饑”
快餐文化流行于現代發展的潮流,形式與內容上都表現得更為便捷、精干簡單。處在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在生活中追求效率,強調時間觀念,使得人們沒有耐心與精力去接受冗長的信息。這時,快餐文化借助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呈現給消費者一種更為簡短有效的信息,比如在線閱讀、快餐新聞、速成班等,人們可以不再占用大量的時間來獲取信息。同時,快餐文化可以借助的傳播媒介較多,形式豐富多樣。目前,快餐文化通過商業電影、選秀節目、流行歌曲等滲進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為“快餐文化”追求快速方便,而且形式內容上相對貼近現實生活和時代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能暫時緩解人們精神上的緊張與饑渴,以至于人們都相對容易接受。
2.商業性和娛樂性強,缺乏“營養”
快餐文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最終目的是要將一種文化變成通俗適銷的商品,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具有較強的商業性。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使得人們在工作之余更需要必要的娛樂來使身心得到放松。快餐文化趁機通過一些流行音樂、選秀節目、通俗影視劇等來滿足人們的娛樂需要和放松的心理需求。不可避免的是,有一些快餐文化產品的生產者為了追求利潤,不斷揣摩人們的消費和娛樂心理,從而不顧產品本身所蘊含的的文化內涵,片面追求娛樂效果,使得快餐文化產品往往表現膚淺,缺乏深刻性,帶給人們更多的是一種感官刺激,以至于思想和情感內涵不足而缺乏“營養”。
校園快餐文化從多個方面深刻地影響著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如同任何新生事物,快餐文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其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的影響力,既包括積極方面,也有消極不足的方面。
(一)流行校園快餐文化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的積極影響
1.流行校園快餐文化豐富了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流行校園快餐文化涉及各個領域,從影視文化、網絡文化到音樂文化、閱讀文化等,并且形式生動活潑、直觀易懂,某種意義上改變了大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與效率,滿足了大學生的求知需求。當今社會信息高度發達,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單純依靠高校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及時滿足大學生對信息的需求;流行校園快餐文化能迅速傳遞信息,而且貼近社會現實,及時為大學生帶來新鮮事物,給大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知識,從而滿足他們對獲得信息的迫切需要,彌補了高校傳統教學的相對滯后。同時,快節奏的生活增強了大學生對直觀形象材料的需求,在線閱讀、手機閱讀、耳機聽讀等不失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文化營養提供了另一種形式,將一種難理解的經典轉變為接近生活和時代的通俗形式,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便捷,對于培養大學生求知需求,豐富其內心世界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2.流行校園快餐文化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
流行校園快餐文化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過去單一、乏味的課余生活狀況,把大學生從緊張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中解放出來,感受著快餐文化所帶來的許多樂趣。大學生心理發展比較活躍,由于離開父母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需要獨自去面對許多日常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比如學習上的各種疑惑、畢業找工作的壓力和人際關系的復雜等問題,他們急切地需要找到合適的、健康的空間去轉移和發泄緊張的情緒。這個時候,校園流行快餐文化往往能為大學生提供一種自由放松的空間,調節大學生的情緒,緩解大學生學習和心理壓力,滿足大學生審美娛樂等需求。在課余時間聽音樂、看電影,尤其是直觀性強、節奏快,并且形象生動、易于理解的影視作品,大學生都會在閑暇時間選擇觀看,以此達到放松精神的目的;其中,一些思想性較強,且能深刻反映社會現象問題的影片,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真善美,提高是非辨別能力,極大地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
(二)流行校園快餐文化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的消極影響
流行校園快餐文化下,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一些文化傳播者缺乏批評地把一些不健康的價值傾向推銷給大學生,看似很貼近生活,其實是拆掉了大學生心目中最根本的價值座標,這將非常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精神需求的培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功利為目的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選擇
需求是影響人們價值選擇的動力因素,正是需求的存在,才激勵著人們對某種價值的不斷選擇和追求,形成不同的價值觀。隨著大學生個體的成長,需求層次越來越復雜,加之流行校園快餐文化參差不齊,容易造成大學生在滿足需求的同時,出現價值選擇矛盾和困惑,及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等觀念。一方面,受流行校園快餐文化中功利思想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在外在功利和內在精神的選擇上有著明顯的功利性傾向。在就業壓力下,一些大學生選擇壓抑自己的精神需求而迎合社會要求,他們獲取知識的真正意圖不是滿足自身的求知欲,豐富自身內心世界,而更多是為了在今后謀求一個好職位。大學校園中出現大量的“考證族”和“考碗族”足以證明這一點。另一方面,大學生努力追求理想實現的過程中,片面強調個人利益的得失,忽視了對社會和集體的責任,在個人取向與社會取向的價值選擇上存在沖突。顯而易見的是,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首選一線城市及金融、通信等高薪行業,對于偏遠地區及基層職位則一般不愿選擇。大學生就業本身對其服務社會有著積極意義,如果不做具體分析加以引導,就容易讓學生陶醉于經濟至上,從而丟失應有的精神需求。
2.過度娛樂化消磨了大學生斗志精神
就大學生來說,不僅有知識、自我實現的需求,還有審美、娛樂等方面的需求,當下流行校園快餐文化給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帶來諸如電腦游戲、音樂、電影等娛樂形式,但由于其大力烘托娛樂享受的氛圍,容易使得大學生對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感到迷茫,出現課堂上精神萎靡不振、意志不堅定等問題。首先,流行校園快餐文化帶來的豐富的休閑娛樂方式,確實能夠幫助大學生緩解緊張的情緒,但由于大學生缺乏堅定的自制力,喜歡從事刺激的活動,使得部分大學生常常終日沉溺于校園流行快餐文化中。部分大學生因為玩游戲荒廢大量的時間,嚴重干擾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遠大理想的樹立。另一方面,盡管校園流行快餐文化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卻存在部分大學生倍感課余生活空虛無聊、沒有干勁。毫無疑問,這與校園流行快餐文化“營養”缺乏是密切相關的。如今,很多大學生把成功的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但是,當前校園流行快餐文化更多是將公眾人物的私生活呈現在娛樂版面的重要位置,而不是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與正能量的一面,呈現給大學生均是身著名牌服裝、開豪華轎車的成功者形象。大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的辯證思維,容易錯誤地把這些物質當作成功的標準與人生理想的真諦,導致大學生消費后依然感覺精神空虛,消磨了大學生的斗志精神。
3.媚俗化降低了大學生的格調
現如今校園流行快餐文化忽視文化本身內涵,一些媚俗的因素通過媒體炒作、宣傳等沖擊著高校主流校園文化,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格調。這主要是因為校園流行快餐文化在熱衷追求新奇、娛樂性的同時,容易使得文化本身的內涵和深刻精神被忽視和丟棄,生產出來的大多是一些內容淺顯、低俗的文化作品,帶給大學生的只是一種“快餐式”的心靈雞湯,削弱了大學生的審美趣味。一來,流行校園快餐文化下各種商業選秀節目、綜藝節目和低俗的娛樂文化趁機走進校園,大肆炒作渲染低俗、不健康的文化因素。不少大學生在選擇文學和影視作品時,更傾向于關注帶有色情、娛樂性的作品,而忽視那些陶冶情操,培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品。其次,大學生作為流行校園快餐文化的消費者,大多只是關注流行時尚的外表,忽視文化的內涵,部分大學生以追求外表的光鮮為需求,精神需要的發展受到了過多的物質約束。表現在精神產品消費上,部分大學生熱衷于選擇一些新潮服飾和發型、追求蘋果“三件套”等,對其自身真正想要的精神需求,表現得極其膚淺。
4.簡單化消解了大學生的理性思維
校園快餐文化中充斥著大量信息,其中,越具有個人色彩和新鮮感的東西,就越容易受到追捧。大學生雖然接受的是先進的科學知識,但由于大學生缺乏對事物深層的把握和理解,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使得他們在面對這些流行校園快餐文化時往往缺乏理性道德認知與判斷力,盲目崇拜與模仿。近年來,韓國流行偶像劇、服飾打扮所聚集起來的韓國文化風潮受到大學生的追捧,他們不惜花大量時間觀看偶像劇,模仿明星的穿衣打扮等。同時,在校園流行快餐文化中受所傳遞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過度地追求享樂,忽略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在人際交往上盲目跟隨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缺乏理性。原標題“大學生聚餐成負擔,酒桌習氣蔓延社會接軌令人頭疼”的文章引起網友熱議。如今大學生聚餐儼然在高校成為一種風氣,每逢節假日輪流請客吃飯,這會造成一些學生的社交壓力和心理焦慮,把請客吃飯作為社交的主要獲得手段,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學習與生活,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校園流行快餐文化深入大學生學習生活,對大學生精神需求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此要有緊迫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滿足大學生精神需要為切入點,對大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感染力。
(一)加強人生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
對大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使他們處理好人生的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系,積極投身到現代化建設中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耙怨麨槟康摹钡男@流行快餐文化誤導了大學生的價值選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及時幫助大學生厘清思想上的迷茫困惑,引導他們把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等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區別開來,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首先,需求是大學生進行價值選擇的原動力,只有了解大學生的真正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貼近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了解大學生群體對于校園流行快餐文化的態度,以及他們的實際需求,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價值困惑,自覺抵制校園流行快餐文化下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蝕。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流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抵御校園流行快餐文化消極因素影響的有力武器。對于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中存在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一系列不良價值傾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大力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利用好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聯系對于就業問題等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加強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培育和正確的擇業觀念,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使大學生明確奮斗目標
理想信念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持,在當今競爭劇烈的時代,大學生群體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種精神信仰來激勵成長。面對校園快餐文化下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懈怠等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適時鼓舞大學生斗志精神,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緊扣“中國夢”的時代內涵,利用課堂教學、校園廣播、校園網等,發揮優秀校友及身邊典型成功人士實現夢想的事跡來激勵鼓舞大學生的斗志精神,進而陶冶大學生的理想情操,使之為實現“中國夢”和個人理想的實現而發奮學習。同時,借助流行校園快餐文化便捷、高效的特點強化大學生的時間觀念和競爭意識,使大學生珍惜校園時光,促使大學生在潛意識里珍惜時間,自覺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各個方面能力的培養,避免沉溺在校園流行快餐文化當中無法自拔。除了要加強大學生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大學生多參加專題講座、社團活動、文藝演出等活動,把握自己的興趣,并找到自己的特長,為實現人生理想努力奮斗。
(三)利用優秀文化資源,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利用優秀文化資源來陶冶大學生,避免快餐文化中一些渲染低俗、不健康的文化因素降低了大學生的格調。首先,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善于挖掘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精神資源。例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中所體現的勤勉努力,“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體現的艱苦奮斗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體現的擔當精神等,借此培養學生應有的傳統文化底蘊,避免讓學生出現文化迷茫而放棄主流文化。其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緊跟社會發展的趨勢,針對新事物,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大學生的精神需求,善于利用那些形式活潑、積極向上文化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正面指導。平時多向大學生推薦一些經典著作、相關專業書籍、優秀影視作品等,增強大學生對優秀文化、高雅文化的認識,潛移默化地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格調;另外,通過細心挑選一些深受大學生喜愛的熱門話題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讓學生在欣賞校園流行快餐文化的同時,使得思想、行為等方面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幫助大學生抵御校園流行快餐文化中過于媚俗化的影響。
(四)優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園經濟環境,增強大學生的文化判斷
當前,優化校園經濟環境主要是靠學校后勤管理部門的努力,但思想政治本身也負有責任。首先,由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還不成熟,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學、合理地對校園流行快餐文化進行提煉與引導,積極運用微博、校園廣播、學生社團、宣傳欄等媒介,主動告知大學生流行校園快餐文化的特點,以生動的例子讓大學生看到其中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通過提倡科學合理的消費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導大學生在對流行校園快餐文化進行消費時,應該注重其思想性和藝術內涵,不要盲目跟風消費。只有引導得當,才能不會讓流行校園快餐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負面影響。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協調各種因素,為大學生的經濟活動創立良好的氛圍。通過宣傳科學的經濟文化和經濟思想,使校園經濟既做到注重物美價廉與文化品位,適應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儉學機會,使他們在兼顧學業的同時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避免沉溺在校園快餐文化當中。
[1]黎德化.現代人精神需要與靈魂拯救[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廖志誠.困境與超越——當代大學生精神需求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3]劉建軍.信仰書簡:與當代大學生談理想信念[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4]謝宏忠.大學生價值觀導向—基于文化多樣性視野的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5]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鐘發亮.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2).
G718.5
A
1673-0046(2016)7-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