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蓓,康瑩輝,姜宏偉,梁麗萍,姜宏娜,郭天嬌雞西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結核一科,黑龍江雞西 158100
?
芻議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臨床護理
劉蓓蓓,康瑩輝,姜宏偉,梁麗萍,姜宏娜,郭天嬌
雞西市傳染病醫院感染結核一科,黑龍江雞西158100
[摘要]目的本文針對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采取護理干預措施對病情發展的影響程度進行較深入地探討。方法對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從患者病情的觀察、指導用藥、控制飲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患者經臨床護理后,血糖指標得到良好控制、抗結核藥物與激素相結合進行應用、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并對患者進行精心護理相配合,都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結論臨床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降低病死及致殘率的關鍵就是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措施。
[關鍵詞]結核性腦膜炎;糖尿病;臨床護理
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通常伴隨脂肪、葡萄糖及蛋白質代謝紊亂,隨著不斷發展的經濟水平,也明顯改變了生活方式,特別是減少鍛煉活動、攝入食物糖含量較高及過量的肉類食物、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多。因糖尿病患者普遍不具有較高的免疫力、體液成分中含有較高含量的葡萄糖,易引發結核性腦膜炎,而且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因應用激素等方面的影響,也比較容易合并產生糖尿病。在結核病中結核性腦膜炎是其中的一種最嚴重類型,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將會明顯增加病情的嚴重程度。所以,一定要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觀察、護理應更要耐心細致,同時采取相應的健康宣教措施[1]。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間的8例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有關資料,現將患者的有關護理情況進行總結。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間的8例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有關資料,根據腦脊液培養或改良抗酸染色結果呈陽性表現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其中有6例男患者,2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在21~59歲,平均年齡(31.5±2.3)歲。因存在糖尿病史后而產生結核性腦膜炎的患者有2例,有6例患者被診斷為結核性腦膜炎確診后,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產生血糖指標持續性較高的表現,被診斷為糖尿病。
1.2患者臨床癥狀
患者早期具有程度不同的發熱、乏力及食欲不振等表現,一些患者容易產生畏光、激動及尿潴留等表現,中期存在較明顯的惡心、頭痛、嘔吐及頸強直等腦膜刺激征。患者顱壓升高過程中產生噴射性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頭痛劇烈及意識不清等表現,一些患者產生肢體癱瘓及手足震顫等損害腦部器官的臨床癥狀表現,甚至患者雙下肢無力、尿失禁及尿潴留等損害脊髓的臨床癥狀表現[2],顱壓升高幅度比較大的患者晚期能夠引發腦疝而導致患者死亡。本研究收集的患者中有5例高熱,1例患者昏迷,1例患者抽搐,1例患者肢體癱瘓。
1.3相關檢驗結果
8例患者的空腹血糖指標都超過7.6 mmol/L,最高的患者為9.6 mmol/L。腦脊液白細胞數在155×106—415×106/升,主要是嗜中性粒細胞,都存在增高蛋白,降低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標,羅氏培養結果呈陽性的有4例患者,改良抗酸染色結果呈陽性的有4例患者。
2.1心理護理措施
收集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與結核性腦膜炎的具體情況后,針對腰椎穿刺、藥物的長期服用及病情轉歸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焦慮等不良情緒,尤其是對疾病預后產生的擔憂更大[3]。對于此情況,應向患者耐心進行講解、對糖尿病、腰椎穿刺及結核性腦膜炎等有關知識進行詳細介紹,使患者提高對腰椎穿刺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充分了解目前的醫療水平對于這兩種疾病的控制或治愈難度都不大,針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應采取一級護理措施,對患者積極宣教糖尿病與結核性腦膜炎的相關知識,使患者對臨床治療全過程予以積極配合。
2.2飲食護理措施
血糖指標的控制基礎就是飲食治療,只有控制好患者血糖指標,才能充分發揮出抗結核藥物的高效作用。否則結核菌在葡萄糖中吸取了足夠的養分,血糖降低了患者免疫力,這都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結核性腦膜炎在臨床中屬于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在激素應用后患者將產生旺盛的代謝,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多食用較高營養、易于消化但對血糖指標不產生影響的食物。根據患者體質及活動量對每日所需熱量進行計算,使膳食結構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等成分達到科學平衡,飲食量應控制好,主要是素食,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針對昏迷患者應采取鼻飼飲食,對營養進行合理搭配并提高喂養的科學性,若患者可自行吞咽就要及時將鼻飼停止[4]。
2.3預防患者顱內高壓、腦疝及相關急救護理措施
顱內高壓患者的一個重要治療手段就是脫水劑,通常情況下,采用125~250 mL的20%甘露醇,并確保環境安靜、采取吸氧方法使患者腦供氧情況得到明顯改善。腦疝是顱高壓引發的一個最嚴重后果,若處治不及時將導致患者迅速死亡。針對存在嗜睡、嘔吐及躁動等表現的患者,應對患者護理不斷加強并向醫生及時告知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發生意外。針對采用甘露醇和激素進行治療沒有獲得良好效果的患者,應及時對患者側腦室穿刺[5]。此外,對患者加強自我管理,保持衛生,以免感染患者的穿刺孔。
2.4患者藥物治療護理措施
對于胰島素注射,很多患者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抵制,患者采用藥物對血糖指標進行控制若沒有獲得良好效果,護士應積極做好相應的引導,針對血糖質保的良好控制有利于結核性腦膜炎治療的重要作用進行分析,使患者接受胰島素。另外,對患者家人也要做好相應培訓,對注射胰島素的方法進行耐心示范,使患者了解不良反應的主要表現及應采取的預防要點。盡可能避免患者血糖指標產生突然地大幅度變化,注射胰島素及降糖藥口服后,患者若無法進行足量進食或升高顱壓導致嘔吐比較嚴重,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就要立即進行糖分補充,但不能因補充過量而導致增高血糖指標后發生不良后果。抗結核藥物的而應用應根據早期、足量及合理等原則,產生減少血細胞、降低視聽力、異常尿常規等癥狀時應及時告知醫生,按時對患者肝、腎功能進行復查。應用激素類藥物后應向患者介紹藥物的注意事項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要求患者不可隨意對藥物進行停用,應用激素一段時間后,應防止產生感染并有效防范可能產生電解質紊亂等副作用。顱壓降低應用脫水劑時應對外滲藥液造成的部分組織壞死情況進行有效預防[6]。
2.5發熱護理措施
大部分患者都具有低熱表現,少數患者體溫超過40℃,高熱患者可應用退燒藥,或要求患者多喝白開水,同時采取溫水擦浴、酒精擦腋窩或冷敷冰袋等方法以免對患者腦細胞產生損傷。
2.6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對糖尿病有關知識加深了解,出院后對生活起居進行合理安排,合理控制飲食、采取藥物治療并輔以運動鍛煉方法,隨時對血糖指標進行監測,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通常都需要較長時間的治療,通常在一年半至兩年左右,出院時要求患者抗結核藥物的服用應定時定量,以免產生耐藥性,導致嚴重結果。
基于對患者血糖指標的有效控制,8例患者都結合病情實際采取抗結核治療方法,通常采用口服異煙肼、吡嗪酰胺等藥物的聯合治療,并應用予甘露醇對患者顱壓降低、減少激素滲出粘連等治療措施,同時對患者護理更加細心周到,經臨床治療及護理后,有6例患者治愈好轉(占75%),1例患者肢體殘疾(占12.5%),1例患者死亡(占12.5%)。
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在臨床中具有比較復雜的病情,也具有較大的護理難度,預后關鍵在于結核性腦膜炎的診治。應基于對患者血糖指標控制,提高抗結核方案的合理性,護理措施也要不斷加強,對患者耐心進行心理輔導及普及疾病的有關知識,與醫生治療相配合,進而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并使其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患者經臨床護理后,血糖指標得到良好控制、抗結核藥物與激素相結合進行應用、提高了患者依從性并對患者進行精心護理相配合,都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臨床糖尿病合并結核性腦膜炎患者降低病死及致殘率的關鍵就是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張玉琴.22例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8(16):59-62.
[2]張桂榮.糖尿病患者治療與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9(11):152-155.
[3]黃文卿.20例成人重癥結核性腦膜炎患者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2015,6(9):91-95.
[4]楊改英.結核性腦膜炎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4,4 (12):93-95
[5]邱英梅,徐亮,熊莉,等.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9(10):99-103.
[6]郜娜.結核性腦膜炎患者脫水藥物治療的護理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7(9):89-93.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062(2016)06(a)-0124-02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1.124
收稿日期:(2016-03-28)
[作者簡介]劉蓓蓓(1972-),女,黑龍江寧安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