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巖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
大學生日常主題教育活動規范化建設
閻巖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22)
主題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的現狀進行實證研究,提出規范化體系的構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涵蓋“理想信念教育、導學教育、綜合素質教育”三大板塊的內容,綜合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層推進。
大學生;主題教育;規范化
近年來,主題教育活動被各高校廣泛應用于實踐,起到了良好的導向、激勵和促進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暴露出資源分散、主題不鮮明、內容陳舊、教育方式單一等問題。通過對學術成果的梳理,發現實踐探索多于理論研究,如何理論化、規范化、創新性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主題教育的基本內涵
主題教育是指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出發點,根據大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身心特點,由教育者統籌規劃,“寓教于樂”。將教育的理念、思想、價值導向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并轉化為自覺的行動意識。
(二)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
1.主題教育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大學之本,在于育人?!?6號文件提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比瞬排囵B,尤其是作為祖國未來中堅力量的大學生培養,在我國人才發展戰略中占據重要地位,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深遠。主題教育活動旨在通過創新性的活動達到“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的效果,其落腳點是“立德樹人”,與國家的人才培養方向、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一致的。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施,主題教育活動的功能及定位逐漸被人們認可,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吸引著廣大學生,起到了一定效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有效途徑。
2.主題教育有利于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所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通過開展各種貼近學生生活、深受學生喜愛的學術、科技、文化活動,營造朝氣蓬勃、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又進一步推進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一)大學生日常主題教育活動調查
為真實了解現階段主題教育活動在各高校開展的狀況,我們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北方工業大學、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唐山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唐山學院等十余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423份,回收有效問卷414份,有效率達到97.9%。其中,大一20.51%,大二46.92%,大三17%,大四15.5%;男生45.07%,女生54.93%。調查對象結構合理,數據呈正態分布。同時,我們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組織召開學生、教師座談會兩次,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八次。
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各高校非常重視主題教育這一平臺,積極地開展各類主題活動,但在推進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主題不鮮明、教育方式單一、資源分散、效果不明顯等,活動的推進呈現出碎片化、凌亂化的局面。
(二)大學生日常主題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1.主題教育過于形式化,創新性不足
調查顯示,34.53%的學生認為內容貧乏老舊;18.6%的學生沒怎么關心過。可見,很多學生對主題教育活動并不感興趣,甚至有些抗拒。究其原因,各高校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時,要么被動地按照上級部門(如教委學生處、德育處)的通知開展,要么集中于重大節日或紀念日,要么臨時組織一些興趣活動,真正立足學校辦學特色、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個性的不多,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學生很難融入到活動中,只能被動接受。
2.學生積極性不高,活動覆蓋率低
對于主題教育活動的概念,僅有24.14%的學生表示清楚,75.86%的學生表示不清楚或者不太清楚,甚至沒聽說過。關于“參與主題教育活動的原因”,58.14%為學校、學院強制要求,僅有12.7%認為主題或形式吸引人。關于主題教育活動的參與率,44.46%的學生偶爾參與,21.1%的學生積極參與,34.29%的學生漠不關心或請假不參與??梢?,大部分學生并不十分清楚主題教育的內涵,抱著模棱兩可的態度,沒有把自己看作是主題教育的參與者,更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而是作為旁觀者或是湊數的分母,活動覆蓋率不高。
3.分工不明確,預期效果不明顯
通過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訪談,我們還發現主題教育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作為二級學院,主題教育的上級領導部門很多,各部門下達的教育主題單調且重復,大量而頻繁的工作使得活動的開展不求質量、但求數量,達不到精而準的效果,很多活動都如蜻蜓點水一般淺嘗輒止,久而久之,學生從積極轉為消極,抵觸情緒越來越嚴重。
(一)突出主體性原則
主題教育活動應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服務學生為導向,因材施教,不斷創新教育的主題和形式,著重解決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思想認識、理論學習、社會適應、職業發展等問題,增強主題教育實效性。
(二)把握價值導向性原則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明確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高校在選擇教育主題時,應堅持價值導向性原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背景挖掘、主題設計、內容選取、方式采取等方面多下功夫,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弘揚傳統文化,幫助當代大學生找到自己的思想根基。
2016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科技大學視察并與青年學生親切交流,寄語同學們做“六有”大學生: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按照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認為主題教育活動應充分整合各類資源,統籌規劃,協調有序地推進。
(一)優化工作機制
主題教育活動應堅持“頂層設計”原則,由學生工作部牽頭,整體統籌、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形成目標明確、功能協調、結構合理、實效性強的總體框架,層級推進,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優化完善。學生工作部門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門,負責確定主題教育的大方向,發揮引領、統籌、協調的作用。各學院團委、學工工作辦公室作為實施進程中的主要組織力量,要圍繞總方向,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各班級、學生組織、學生社團作為基層單位,應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結合自身年級和專業特點,規劃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同時,其他各職能部門應分別從不同領域進行專題教育活動的建設與實施,但要彼此協調,注重溝通,加強合作,確?;顒硬贿^度、不重復,全面而有序地進行。
(二)規范體系構建
日常主題教育旨在通過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悄然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體現了滲透式教學的理念。因此,我們認為在進行主題教育設計時,必須要結合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個性差異,根據其原有的知識背景和學習經歷,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導學教育、綜合素質教育”三大板塊的教育平臺。其中,理想信念教育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導學教育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轉換、每個階段的過渡,適應大學教育,實現向社會人的成功轉變;綜合素質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
1.理想信念教育
各高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途徑,在大學生中深入開展主題黨日、團日活動,加強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在大學生黨團員中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青年師生對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的理解和認同。
2.導學教育
導學模式體現的是精準思想,注重對學生的分階段和分層次。首先,分階段,即按照引導學生角色轉換、全面成長、勵志成才的遞進順序,以迎新、寒暑假、畢業等關鍵點為契機,開展四季教育,即迎新季、學風建設季、畢業季、社會實踐季。其次,分層次——對不同類型學生開展分類指導,如對學業困難學生開展幫扶教育,對就業困難學生開展職業教育,對經濟困難學生開展感恩、勵志、誠信教育,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專項指導等,主題活動做到縱橫交織、相互推動。
3.綜合素質教育
高校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時,應大膽創新、不拘一格,廣泛選取素材,創新工作載體,激發大學生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目的,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全面推進綜合素質教育。比如:開展學風建設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念;開展安全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提高處理突發事件和安全事故的能力;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勵志明德、感恩誠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幫助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等。
[1]劉斐.創新獨立學院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模式的探討——以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為例[J].學理論,2014(36).
[2]劉惠.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主題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3(6).
[3]呂志達.大學生主題教育活動出場機制的實效性探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0).
[4]鄭新瑜.大學生主題教育實效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2.
[5]王易,宋友文.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導刊,2011(4).
[6]孫正林.主題推進式教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J].高校輔導員,2012(4).
G641
A
1673-0046(2016)12-0066-02
2016年天津市教育系統調研課題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