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微管理機制”創新研究
——基于微時代語境視角
張磊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隨著微時代環境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普及,新媒體不斷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給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本文通過分析微時代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特點等要素,提出當前環境下構建高職院校學生“微管理機制”的幾點思考。
微時代;學生管理;高職院校
微時代環境下,以微信、微博等為代表的新媒體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學習生活方式、互動方式等,對當代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影響甚大,給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機遇的同時,也對傳統的學生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隨著新媒體在高職院校的應用普遍化,如何將其應用到學生工作中是微時代背景下學生管理工作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比傳統學生管理工作方法,分析當前微時代環境下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結合微時代特征,尋求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新思路和對策,從微知識、微隊伍、微主題、微交流四個方面創建學生微管理機制,以期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效率,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研究思路。
(一)學生管理信息共享化
微時代背景下,信息的大眾化、開放化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廣闊的信息共享平臺,學生通過微信、微博等微平臺,可以成為信息的構建者。新媒體的發展進步,使學生之間信息的傳播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信息的交互變得更加易接觸、易傳遞、易消化,信息的共享不斷影響著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學習生活等,給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二)學生管理溝通更加容易
微時代環境下,信息交互的虛擬性與互動性使得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溝通交流的方式也變得更具互動性,較之傳統的交流溝通,微時代環境實現了老師與學生“隔空”的交流互動,消除“面對面”交流的不適應與緊張感,極大地緩解了學生管理工作者與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三)學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
微時代環境下,微媒體可以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效率。在學生工作開展過程中,教育管理者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微媒體,了解被教育者的日常行為狀態,通過對日常行為、思想狀態的分析,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從而使得學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一)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1.學生思想動態更加復雜,挑戰傳統管理理念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注重的是學生的絕對服從,學校培養方案往往跟不上時代的節奏,部門規劃跟不上院校規劃,學工管理跟不上微環境的發展。傳統的管理方式往往只注重常規檢查和監督,而忽略對學生獨立自主和明辨是非的引導,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脫離父母的監督,自由時間更多的是通過微媒體、微平臺了解信息,與同學、輔導員溝通匱乏,面對各種各樣的微時代信息,判斷力不足,思想動態易受影響,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復雜化。情緒化或者無意識地通過微媒體、微平臺宣泄自己的情緒,雖然不違反校紀校規,但是良莠不齊、斷章取義的轉播往往會使原本簡單的事情更加復雜化,學生管理者難以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傳統強制性的管理因為信息自主權的轉變而失去應有的效果。
2.團學活動參與度逐步變低
隨著微時代環境下微信、微博等微媒體的推廣普及,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生活對微媒體的依賴性逐步變大,生活重心逐步從繁雜的學習生活和豐富的團學活動中轉移到新鮮的網絡微環境中,面對各種各樣的團學活動,參與度逐步降低,大多數的學生寧愿在網絡環境下消磨時光,也不愿意走出宿舍參與團學活動,參與度的降低使團學活動失去原本應有的意義。
3.對高職院校輔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時代環境下,學生管理中與學生接觸最直接的當屬高校輔導員,學生作為善于、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體,在新媒體的應用上也比從事學生管理的高校輔導員更具優勢。因而,輔導員如何更加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動態,了解學生思想顯得尤為重要。微時代環境的發展對輔導員隊伍為代表的學生工作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
微時代環境下微媒體、微平臺等的發展,帶來新的觀念的同時,間接地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欲,傳統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老師的指導變為主動學習新知識,主動尋求解決方法,人生觀、價值觀也有很大的改觀。微時代環境下,信息的轉載、互動更加便利化,學生管理將面臨著社會、政府、家長等多方面的監督,因而高職院校不得不變革當前的管理方式。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大多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重復工作,無合適的人工作”等不良狀況既浪費學校資源、師資隊伍,又影響學工管理效率的提升。微媒體提供了先進的信息管理平臺,使得學生綜合信息的整合反饋完善化,為學工管理效率提升提供了便利。
例如,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引進的校園“綠色城建”APP將校園主題宣傳、校園新聞、校園通知公告、教師信息等涉及學習生活的常用信息進行網絡化集成,學生可隨時了解學校動態;“C+協同辦公”APP為師資隊伍提供了網絡化辦公平臺,大大提高了學校事務信息的交互反饋;官方微博、微信平臺的推廣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微時代剝奪了傳統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者的絕對信息優勢,學生通過微平臺、微媒體等接觸大量未經甄別、篩選的信息,思想動態變得難以捉摸,學生與教育管理者之間的代溝逐步發展為難以逾越的鴻溝,進而導致學生管理者面對學生們的所思、所想、所需顯得力不從心。因而,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與時代接軌,適應微媒體,利用新媒體平臺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提高和改善學生管理方式方法。
(一)學習微知識,適應微媒體
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即時性等特點,避免管理者與學生信息交流的不對稱帶來的影響是微時代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改革提升的關鍵。為了更好地提升微時代環境下學生的管理工作,學校需加強微平臺、微媒體等微知識的學習培訓,重視管理者新媒體的自適應能力;作為學生管理工作者,需積極提升自身微知識的積累,適應能力的提升應遍及學生和管理者的日常生活,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了解、掌握、融入到與學生相關的新媒體平臺中,及時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適應微時代環境發展,逐步推進辦公自動化升級,推行校微信平臺、校園APP,每年定期挑選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參與微媒體培訓,鼓勵各二級學院推行微信公眾平臺等微媒體建設,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培養微隊伍,鑄造微觀念
微時代環境下,學工處、團委、輔導員、班主任等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力軍,管理方法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時時影響著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提升,因而高職院校需加強管理者微隊伍的建設,提高微隊伍對新媒體的適應力,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學生會、班委會等學生干部隊伍在學生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干部思想覺悟相對較高,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時能夠相對成熟地甄別網絡輿情信息等,江蘇城建學院積極推進學生會新媒體建設,加強學生干部“微隊伍”培養;通過學生干部的微觀念,感染其他學生群體微觀念的樹立,在校園內傳遞正能量、甄別網絡信息、帶動校園文化氛圍建設等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避免了微時代對學工管理開展帶來的信息沖擊。
(三)推行微主題,打造微平臺
微博、微信平臺、APP等新媒體的推行應用是微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的學生動態、校園氛圍比較復雜,因而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園微主題建設,創造校園良性的、健康的微時代主題,引導學生適應良性的微時代環境。
基于微時代主題特點,保持原有常規活動特色的基礎上,拓展“微”主題的團學活動,如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結合時下比較熱門的微博話題、學生關注度較高的“微電影”等新穎的活動,利用“微平臺投票”等新方法,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校園的微主題建設。同時強調加強班級微平臺、班級網站等建設,充分發揮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通過校園微主題建設,引導學生適應微環境,間接提高學生管理效率。
(四)開展微交流,落實微管理
微時代環境下,學生管理工作由傳統的面對面交流逐步發展為線上交流、線下溝通結合的管理方式。學生通過微信、微博、校園網站等信息平臺關注校園通知公告、違規違紀、考勤等日常信息,學工管理人員通過平臺留言、信息交互,實現與學生的線上交流溝通。同時根據線上反饋,有針對性地加強線下管理,將線上互動與線下管理結合開展,工作事半功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于2015年推出綠色城建APP推廣校園宣傳,引導學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宿舍常規管理(違紀通報、衛生成績、宿舍考勤等)由傳統的班主任口頭轉達等方式轉變為數據內容共享到集成平臺,學生管理者和學生能夠主動、便捷地查詢信息,極大地提高學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微時代環境的發展給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微時代下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升改革勢在必行,不管是高職院校本身,還是學生管理者都需要在日常實踐中主動培養微觀念,營造校園微環境,將微媒體與傳統的管理方式結合,實現線上線下管理的良好融合,提高微時代環境下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1]張淑琴.微時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19).
[2]彭煥英.微時代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57-59.
[3]蘇蕓.基于大學生群體的微信使用初探[J].華章期刊, 2013(16):50.
[4]郭玲.高校新媒體工作策略與途徑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5(9):27.
[5]衛珍妮.微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新思考[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4(4):19-21.
G645
A
1673-0046(2016)12-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