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贛州 341000)
紅花黃色素治療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的臨床研究
李金梅
(江西省贛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贛州 341000)
目的:分析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應用紅花黃色素治療的效果。方法:將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94例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患者通過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治療組和常規組,每組47例。常規組采用甲氨蝶呤治療,治療組在常規甲氨蝶呤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紅花黃色素治療。觀察兩組療效,比較住院時間以及盆腔包塊消失的時間。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9%,常規組的為80.85%,治療組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治療組住院時間和盆腔包塊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P<0.05)。結論:運用紅花黃色素治療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患者,能夠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加快消除包塊,減少甲氨蝶呤對人體的副作用,易于患者接受,臨床中可推廣使用。
宮外孕;保守治療;盆腔包塊;紅花黃色素
患者的受精卵在子宮腔以外地方著床被稱為宮外孕,為婦科臨床中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相關資料報道稱宮外孕的發病率約占3%,同時也是導致孕產婦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之一。由于受精卵在宮體種植部位不同,可將其分為腹腔妊娠、卵巢妊娠、輸卵管妊娠以及宮頸妊娠等。所有的異位妊娠中輸卵管妊娠約為96%[1]。陰道流血以及停經后腹痛是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殺胚胎多采用口服藥治療,直至胚胎脫落、壞死和吸收。此次研究將分析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應用紅花黃色素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13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者,采用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治療組和常規組,每組47例。治療組患者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9.3± 3.2)歲,包括18例經產婦、29例初產婦;常規組年齡25~38歲,平均年齡(30.3±2.8)歲,包括22例經產婦、25例初產婦。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選患者均無明顯的藥物禁忌癥,排除心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嚴重疾病者以及未簽訂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全部經過我院B型超聲對宮腔中的無囊胚樣妊娠物進行檢查,附件區可見盆腔包塊;同時所有患者的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 U/L,且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未出現明顯的陰道流血以及腹痛情況。所有患者均采用甲氨蝶呤50 mg肌肉注射,1次/d,共治療3 d,同時給予患者米非司酮50 mg,2次/d,所有患者均在持續1周治療后行保守治療。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紅花黃色素治療,在0.9%氯化鈉注射液中加入100 mg紅花黃色素,于患者靜脈滴注,1次/d,共治療15 d。常規組患者則使包塊自動吸收。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1.3 觀察指標(1)觀察并記錄兩組的住院時間。(2)患者離院后,對其實施為期2個月的隨訪,記錄其盆腔包塊的變化情況,比較盆腔包塊消失時間。
1.4 療效判定標準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痊愈:治療后經B超檢查顯示患者包塊徹底消失或不見,恢復到發病前,體征檢查均恢復正常,半年內未出現復發情況。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包塊縮小面積超過80%。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和癥狀有改善但不明顯,盆腔包塊出現縮小趨勢。無效:治療后患者的包塊依然存在,經B超檢查發現包塊未出現縮小,臨床體征和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1.5 統計學分析數據經過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同時采用Z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盆腔包塊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治療組盆腔包塊平均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盆腔包塊平均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盆腔包塊平均消失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d,±s)
2.2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9%(43/47),常規組的為80.85%(38/47),χ2=4.8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明顯高于常規組。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2.3 不良反應用藥后,兩組均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用藥安全性較高。
當患者輸卵管產生炎癥,使得輸卵管黏膜褶皺黏連,宮腔狹窄并且使得纖毛功能受損,使得受精卵著床于子宮腔以外位置被稱之為宮外孕,此外存在相關手術史或輸卵管妊娠史患者也容易誘發宮外孕情況出現。此類患者若是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便極有可能出現腹腔出血,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和威脅[2]。臨床中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時多選擇采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方式,對于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為早期輸卵管妊娠且無任何藥物禁忌癥以及妊娠囊直徑在4 cm以下的患者臨床多建議采用保守治療,若效果不明顯則需要及時改為手術治療。通常情況下對患者采用藥物治療后包塊會有所吸收,但治療效果較慢,同時患者若是吸收情況不佳時增大了盆腔粘連以及盆腔炎等并發癥的發生,對輸卵管的再通產生了一定影響,同時也加大了患者患側輸卵管不通或再次異位妊娠出現的不孕[3]。
中醫學認為異位妊娠為“癥瘕”范疇,氣血運行不暢使得受精卵瘀阻胞脈以及敗血瘀結是導致患者患病的主要因素[4]。研究中治療組患者采用的紅花黃色素為草本植物紅花花瓣中所提取的天然藥,具有水溶性查爾酮混合物,其主要被用作治療慢性腎臟病以及腦血管疾病等缺血性患者的治療[5]。紅花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的效果,尤其是對于癥瘕聚積患者的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現代藥理學證實,紅花中的黃色素可對患者周圍血管起到良好的擴張作用,使得纖維蛋白溶解增強,對血小板聚集產生抑制,使得患者的全血黏度得到有效降低,從而起到了良好的抗炎效果。通過靜脈輸注方式給藥避免了炎性滲出,對炎癥的病理變化產生抑制,有效降低了瘢痕的產生和形成[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91.49%)明顯高于常規組(80.85%),治療組住院時間和盆腔包塊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運用紅花黃色素治療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患者,能夠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加快消除包塊,減少甲氨蝶呤對人體的副作用,易于患者接受,臨床中可推廣使用。
[1]鄒淑波,王鴻艷,何曉寧.紅花黃色素治療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的效果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881-1882
[2]張園.紅花黃色素治療宮外孕保守治療后盆腔包塊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3,20(4):89
[3]石紅磊,方欣.宮外孕的治療及護理進展[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21 (3):148-151
[4]劉娟,李建偉,喬玉峰,等.紅花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5,22(3):91-94
[5]龐健麗.宮外孕方保守治療宮外孕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101-103
[6]段麗芹,馬愛琴.宮外孕保守治療42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 2009,47(11):77-87
R714.2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1.024
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