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娟 梁鳳珍 盧勇花 杜 優(yōu)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綜合區(qū),廣東廣州 510430
個性化護理在促進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康復中的應用
鄧 娟 梁鳳珍 盧勇花 杜 優(yōu)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綜合區(qū),廣東廣州 510430
目的研究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精神科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與個性組,各為25例患者,對一般組患者實施普通護理干預,對后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增加應用個性化心理護理,采用(HADS)焦慮分量表觀察其不良心理情緒評分。結(jié)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護理干預后,一般組患者社會歸屬感、家庭融入、疾病認知、治療配合及人生觀等指標評分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對于臨床收治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其治療期間全程貫穿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個性化護理,患者經(jīng)一段時間干預治療后,其心理不良情緒改善較好。
精神分裂癥;心理康復;影響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發(fā)病因素較為復雜的疾病,其一般多發(fā)于青年時期,且臨床表現(xiàn)因人而異,包括機體多方面功能障礙及精神異常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機體感官、思維方式、情感表達及機體行為等方面[1]。大部分患者每日部分時間是處于意識清楚狀態(tài),基本思維尚存,智能處于正常水平,但隨著疾病進展,其認知功能能力會逐漸受損[2]。本文研究針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精神科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一般組與個性組,各為25例患者,一般組包括男女各為16例與9例,年齡28~58歲,平均(42.2±4.0)歲,平均病程為(4.0±0.6)年;個性組包括男13例、女12例,年齡25~60歲,平均(43.0±3.7)歲,病程平均為(4.1±0.5)年。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診斷標準ICD-10[3];本次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屬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需排除存在交流障礙及其他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
1.2 心理護理
一般組患者接受科室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指導患者按時用藥并監(jiān)督,為其提供較好治療環(huán)境,每日與患者交流,按照其喜好為其選擇食物,視具體情況鍛煉患者自我護理技能。個性組為患者提供綜合護理措施,重點實施個性化措施:(1)保證患者在良好環(huán)境下接受治療,改善病室環(huán)境,注重溫馨舒適,讓患者緩解緊張感,為患者提供必需物品,病室相關生活設施應供應齊全,保證患者生活方便及舒適。為其提供營養(yǎng)豐富飲食,盡量按照其喜好選擇,視患者意識狀態(tài),鍛煉其獨立生活能力及日常生活行為[4]。(2)科室護理人員應及時觀察患者病情,遵醫(yī)囑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告知家屬患者目前治療進展,加強與患者溝通,對清醒狀態(tài)下的患者進行病情講解,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雙方之間建立基本聯(lián)系。(3)對于患者病情進行實時評估,對于病情有所好轉(zhuǎn)患者可以適當讓家屬進行探視,做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在患者清醒時多與其交流,鼓勵其傾訴內(nèi)心想法,盡量滿足其身心需要。與家屬積極溝通,了解病發(fā)前患者性格 、愛好及一些生活經(jīng)歷,對患者進行基本了解,分析其心理現(xiàn)狀及特點,針對性進行心理康復護理,緩解患者負面情緒。病室應對治療較好患者適當開展交流活動,如組織患者進行唱歌、看書等活動,提高患者與人交流的能力,減輕其心理壓力[5-6]。(4)與家屬做好交流,鼓勵親屬及時來院探視患者,給予其親情鼓勵,讓患者感受到社會溫暖,對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因素及主要表現(xiàn);提高其內(nèi)心對于疾病認知了解度,有一定的治療信心,正確對待自身疾病,不要感到自卑。及時囑咐患者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囑咐患者按時按量服藥,且需每日堅持,對治療情況較好患者應做好出院指導,告知家屬及時有效監(jiān)視患者主要表現(xiàn),對患者進行行為干預及管理方法,促進其盡快融入家庭氛圍,可適當帶領患者外出活動。(5)當患者處于疾病急性發(fā)作期時,應提高其對于疾病相關知識了解度,教會其正確認識此病并正確對待,讓患者接受自身病情并積極配合治療。早期患者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過激行為,此時護理人員應掌握患者基本病情及一般資料,主動關愛患者,兩者之間迅速建立良好關系。此階段對于患者表述語言,盡量不予反駁,尊重其想法,滿足患者部分生活習慣,大部分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較為簡單,此時患者會胡思亂想,因此護理人員應多陪伴患者,緩解其內(nèi)心孤獨感[7-8]。(6)當治療一段時間后,患者病情有一定緩解后,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被社會拋棄感,因為患者住院時間較長,可能會產(chǎn)生被家庭遺忘感,患者內(nèi)心渴望回歸社會與家庭,但機體又會出現(xiàn)一定排斥表現(xiàn)。此時患者內(nèi)心是矛盾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幫助其排解此種焦慮情緒,患者可能會對臨床治療表現(xiàn)出疲乏感,喪失信心,且病情反復發(fā)作會對其造成一定困擾,認為治療作用不大。醫(yī)護人員應糾正其錯誤認知,多與其交流,應主動向患者表達關心,幫助其樹立正確人生觀,告知其家屬非常關心他們,并囑咐家屬定期探望患者,分享其他患者治療經(jīng)驗,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7)護理人員應多告知患者疾病相關知識,囑咐患者多與病友及醫(yī)護人員相處,當處于疾病治療后期患者,此階段其精神狀態(tài)較好,此時患者面對的較大問題為如何更好回歸社會,如何適應環(huán)境。此階段患者會對自身過去時期病發(fā)情況感到內(nèi)疚、會造成其產(chǎn)生一定心理負擔,產(chǎn)生羞愧感,害怕被其他人知道精神病史,有強烈的自尊心及自卑感。同時會對疾病后期感到擔憂,害怕復發(fā)。此類問題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定絕望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主動了解患者內(nèi)心想法,幫助其緩解,調(diào)整臨床護理方案,重點加強心理護理,積極安排社會交流活動,告知家屬應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9-10]。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其經(jīng)過住院護理干預后,采用(HADS)焦慮分量表判定患者心理不良狀態(tài)[11],主要觀察指標包括社會歸屬感、家庭融入、疾病認知、治療配合及人生觀,單項指標評分為100分,得分較高者表示患者焦慮情緒改善較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護理干預后,一般組患者心理焦慮指標評分均低于個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心理不良評分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不良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心理不良評分比較(,分)
組別 社會歸屬感 家庭融入積極性 自我正確認知 疾病治療接受 正確人生觀一般組 77.15±1.42 79.34±1.02 78.41±1.13 77.62±1.15 78.36±1.18個性組 90.23±2.49 90.23±2.02 91.04±2.10 89.37±2.06 90.30±2.16 t 22.82 24.06 26.48 24.90 24.26 P 0.00 0.00 0.00 0.00 0.00
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思維及行為異常,心理活動復雜,大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情感淡漠、不愿與他人相處等情況;而臨床治療時除了用藥,還應對此類患者進行早期全面護理干預,重點加強心理干預。因此本次研究對此類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全程使用心理干預指導,有效改善其內(nèi)心不良情緒[12]。此種疾病治療時間較長且患者病情反復無常,治療進展較小甚至有加重傾向,也有部分患者經(jīng)治療后會有好轉(zhuǎn)。對于此類特殊患者臨床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應注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臨床護理人員應運用自身專業(yè)知識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康復有著積極作用[13]。
本研究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常規(guī)用藥治療過程中為其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首先分析患者綜合病情變化,判斷其內(nèi)心情感需要、積極與家屬溝通,了解其日常家庭生活環(huán)境,分析導致患者發(fā)病的誘導因素,從而提供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護士應監(jiān)督患者服藥;積極與患者保持溝通,鼓勵家屬及親朋好友探望,讓患者感受到親情溫暖及社會歸屬感,為家屬詳細講解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緩解其內(nèi)心恐懼情緒,讓家屬理解患者行為,樹立包容心理,讓患者感受到家庭關愛。其次為患者樹立正確人生觀,為其適應社會做好準備,適當帶領患者參與戶外活動,鼓勵其與其他患者溝通,帶領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其自我照顧能力,每日為患者制定日常活動計劃表,培養(yǎng)患者興趣愛好,鼓勵其實施,鍛煉患者堅持自己洗臉、刷牙、洗澡、洗衣服等活動,培養(yǎng)其自護能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緒。有報道發(fā)現(xiàn)[14-15],針對住院接受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其進行住院期間全程心理護理措施,患者心理不良情緒得到良好改善,本文得出經(jīng)過一段時間護理干預后,一般組患者心理不良情緒評分較低,后組較高(P<0.05)。結(jié)論相符。
綜上所述,對于臨床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對其治療期間全程貫穿心理護理干預,對清醒狀態(tài)患者進行疾病相關知識宣教,幫助患者正確對待自身病情,消除自卑感,積極指導其用藥,做好生活行為指導。有效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護理人員應與患者保持交流,鼓勵患者及時傾訴,理解患者內(nèi)心,鼓勵其多與家屬及病友溝通,幫助患者樹立正確人生觀,幫助其更好融入社會及家庭,對其進行個性化護理,患者經(jīng)一段時間干預治療后,其心理不良情緒改善較好。
[1] 張雯靖.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心理醫(yī)生,2015,21(20):148-149.
[2] 陳瓊妮,劉莉,張丹,等.社會支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1):185-187.
[3] 王喜英.心理護理干預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3):567-568.
[4] 劉根鳳,徐萍,孫克莎,等.住院精神分裂癥病人臨床護理路徑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4,28(3):339-340.
[5] 姚云,朱相華,溫萌,等.改良護理標識對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安全管理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5):366-368.
[6] 顧靜蓮,閔海瑛,沈穎,等.支持性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照顧者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2):887-889.
[7] 黃先娥.延續(xù)性護理對社區(qū)精神分裂癥患者遵醫(yī)行為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2):20-22,31.
[8] 蔣菊芳,張紫娟,費靜霞,等.延伸性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qū)康復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4,20(32):4086-4089.
[9] 黃蓓蓓.循證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27-29.
[10] 李旭光.精神分裂癥患者述情障礙與共情缺陷之間的關系與護理[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4,23(4):120-121.
[11] 許雅松.自我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3):148-149.
[12] 彭霞,焦愛霞.不同自知力教育方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4):508-510.
[13] 張微.以家庭為中心的延伸護理方案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及照護者軀體癥狀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6,8(1):43-46.
[14] 穆福駿.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服務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的療效[J].上海護理,2014,14(3):30-32.
[15] 姜美蘭,章秋萍,蔣小琴,等.家庭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4,13(4):314-316.
Application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 promotion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ENG Juan LIANG Fengzhen LU Yonghua DU You
Integrated Area,Guang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Civil Affairs Psychiatric Hospital,Guangzhou 51043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to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eneral group and personalized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Patients in gener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patients in personalized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son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xiety scale (HADS)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scores of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emotion.ResultsAfter a period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nosis,the scores of social belonging,family integration,disease cognition, treatment cooperation and outlook on life in general group were lower,P<0.05.Conclusion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dur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throug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and personalized care,after a period of intervention treatment,their psychological bad mood improve better.
Schizophrenia;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Influence
R473.74
B
2095-0616(2016)21-128-03
2016-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