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霞 單金鳳
山東省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山東棗莊 277100
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安全的作用
邢曉霞 單金鳳
山東省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科,山東棗莊 277100
目的探究分析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安全的作用。方法將在我院治療的61例精神病老年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31例)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對照分析兩組的護理情況。結果對照組的飲食依從性、患者家屬的總滿意度均顯著比實驗組低(P<0.05),對照組的噎食、誤吸及死亡發生率均明顯比實驗組高(P<0.05)。結論給予精神病老年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飲食依從性及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還能降低患者飲食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建議推廣。
老年;精神病;護理干預;飲食安全
精神病屬于一種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可表現為行為、言語、精神異常、性格改變等。大部分精神病老年患者多伴有暴飲暴食或拒食等行為,進而影響了患者的正常飲食;另外,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其所服用的一些抗精神藥物產生的副作用也可導致患者出現拒食等情況[1-3]。為此,必須對患者的進食行為進行護理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飲食狀況,并促進其早日康復。本文對我院收治的精神病老年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進行干預,現作以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61例精神病老年患者,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總例數為31例,包括男15例,女16例,平均年齡(71.0±1.4)歲,其中,9例為精神分裂,12例為老年癡呆,10例為其他原因所致精神障礙;對照組總例數為30例,包括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齡(71.7±1.9)歲,其中,12例為精神分裂,10例為老年癡呆,8例為其他原因所致精神障礙。將兩組的臨床資料作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用藥干預、就餐環境干預等;實驗組給予優質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加強對護理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培訓內容可包括評估病情的能力、吞咽障礙識別、心肺復蘇、噎食海氏急救法等,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護理人員應急處理與風險防范的能力及相關安全意識的提高。另外,還需加強護理人員愛心、責任心、耐心及職業道德素養等訓練[4]。
1.2.2 對于愧疚、罪惡感較為嚴重的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應將飯菜混合攪拌后指導患者進餐,但需注意,及時對患者病房或餐廳內的垃圾(殘羹冷飲)進行處理,并打掃干凈,避免患者因誤食而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等[5]。對于懷疑、疑心病較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先給予其相應的心理干預,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必要時護理人員可與患者共同進餐以消除患者的疑慮,從而順利進餐。對于妄想、幻聽等較為嚴重的精神病患者,護理人員需運用集體進餐的方式準點組織患者就餐,同時,在患者進餐時應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餐具發放的環節中[6]。部分否認自身患病或不了解自身患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出現不配合甚至抵抗治療或進食等心理與行為,甚至有些患者出現以摔東西來發泄不滿心理的現象,此時,護理人員應重點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并盡可能地滿足患者提出的一系列合理要求;當患者的情緒與病情相對平穩的時候,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解釋住院治療的必要性,并介紹相關的治療手段、過程等,促使患者能以平穩的狀態接受治療,并積極配合進食等[7]。
1.2.3 護理人員需與醫院營養師進行溝通,并向營養師提供患者的具體情況與個人臨床資料,再由營養師制定符合患者的個性化膳食方案,從而提高患者的食欲;同時還需注意,由于患者均為老年人,因此,在食物的選擇方面應以干凈、新鮮、種類多樣等為主,并且對于有原發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患者,營養師還應有意識的控制其熱量、糖、鹽等的攝入,避免疾病加重而增加治療難度;同時,盡可能以易吞咽、易消化的半流食與軟食為主等,這樣不僅能有效避免患者因食物堵塞而出現窒息的情況,還減輕了患者消化腸道的負擔[8]。
1.2.4 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興趣開展多種活動,使患者彼此互相認識,并盡快的熟悉醫院的環境等;同時,還需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患者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并使其了解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共同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鼓勵與支持,并使患者感到溫暖,進而能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護[9]。另外,對于因服用抗精神藥物引發進食行為發生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再由醫師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其服用藥物的劑量或更換藥物等,從而降低藥物副作用的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兩組精神病老年患者的飲食依從性、患者家屬的總滿意度以及患者發生噎食誤吸、因噎食而發生死亡的具體情況。其中,應采用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家屬進行調查。滿意度共分為三級,即不滿意、一般、滿意。總滿意度=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的格式進行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來表示,并用χ2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飲食依從性的情況比較
對照組的飲食依從性明顯比實驗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飲食依從性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比較
對照組的總滿意度明顯比實驗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比較[n(%)]
2.3 兩組的飲食意外事件的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的噎食、誤吸及死亡發生率均明顯比實驗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飲食意外事件發生率的比較[n(%)]
由于老年精神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治療疾病的抗精神藥物,不僅容易引起一系列藥物副作用,還大大增加了患者出現噎食的幾率;其中,噎食是指患者于進食的過程中因未充分咀嚼食物就下咽或本身就患有吞咽困難而導致食道、呼吸道或氣道等受到嚴重阻塞,進而容易造成窒息性死亡[10-11]。另外,有相關調查顯示,因噎食而導致死亡的精神病患者的死亡率遠遠比正常人群高。為改善這一現狀,并降低患者的飲食不良事件發生率,本文對實驗組精神病老年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進行了合理干預。其中,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不同,前者所包含的一系列護理措施更具針對性與全面性,且更體現人性化。優質護理模式中,護理人員針對愧疚、罪惡感較為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懷疑、疑心病較嚴重的患者,妄想、幻聽等較為嚴重的精神病患者等病情的不同情況,實施了個性化護理措施,有效減少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時盡可能地滿足了患者提出的一些合理要求,從而提高了患者的進食與治療的配合度[12]。另外,護理人員還與營養師進行了溝通并提供了患者的病情資料,從而有利于營養師為患者科學地制定營養均衡的膳食方案;而對于有原發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患者,營養師還有意識地控制其熱量、糖、鹽等的攝入,進而有效避免疾病加重而增加治療難度;同時,考慮到患者的年齡較大,營養師還為患者準備了易吞咽、易消化的半流食與軟食等,不僅有效避免了患者因食物堵塞而出現窒息的情況,還減輕了患者的消化腸道的負擔。此外,護理人員不僅與患者家屬進行了溝通,還對其進行了相應的健康教育,從而提高了患者家屬對疾病的認識,促使其積極地參與到患者的心理護理中,共同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鼓勵與支持,讓患者感到了溫暖,進而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醫護人員的治護[13-15]。而對于因服用藥物而引發進食行為發生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還嚴格遵循醫囑調整了患者藥物的劑量或更換了藥物,從而大大降低了藥物副作用的發生率等。通過此次研究的結果發現,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進餐行為,還能對患者的病情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綜上所述,給予精神病老年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飲食依從性及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還能降低患者飲食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建議推廣。
[1] 李明芳,葉澤文.護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2):24-26.
[2] 曾雪梅.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康復及護理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24):5756-5758.
[3] 楊建桃,張桂玲.老年精神病伴睡眠障礙人性化護理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0):71-72.
[4] 吳啟姣,譚麗芬,胡小娟.住院精神病患者靈性問題與需求調查[J].現代醫院,2014,14(8):104-105.
[5] 陳瑛.影響老年精神病患者用藥安全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醫藥導刊,2014,16(5):897-898.
[6] 楊薇薇.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J].黑龍江醫學,2014,38(3):335-337.
[7] 王振芬.加強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促進疾病早日康復[J].內蒙古中醫藥,2014,15(14):170-171.
[8] 臧爽.精神病患者社區護理隨訪記錄的結構化分析及其與國際護理實踐分類的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3):2681-2683.
[9] 龍澤春.運用整體護理觀念對基層精神病患者護理的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8):105-106.
[10] 何水紅.長期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問題護理方法探討[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4):66-68.
[11] 劉文鳳,段桂香,馬雄英.護理干預對老年精神病患者飲食安全的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7):604-605.
[12] 嚴余華.護理干預在老年患者飲食安全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6):24-25.
[13] 寸金芝.品管圈模式對降低精神病患者靜脈留置針非計劃拔針率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3):98-100.
[14] 曾愛華.對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進行改良護理和訓練的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2):2351-2352.
[15] 葉麗濃,黃慈芬,黎麗華,等.預見性護理在暴力傾向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78-80.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XING Xiaoxia SHAN Jinfe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Zaozhuang Mental Health Center, Zaozhuang 2771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Methods61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cur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istribution. 31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3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y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situ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dietary compliance and the family satisfaction of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experiment group(P< 0.05). The choking and aspiration and death rate of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experiment group(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dietary compliance and patient's family nursing satisfaction, 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atients with food accidents.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Elderly; Psychosis; Nursing intervention; Food safety
R473.74
B
2095-0616(2016)21-137-03
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