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娜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
談初中地理教學方法
◆王林娜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新戴河初級中學)
新課程標準對以往的地理學科做了很大的調整,改變了以往“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課程,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創設了以區域地理和鄉土地理為學習載體的新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
地理教學 教法 “互動教學”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第一,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借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地形剖面圖、鋒面雨的形成等。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調查報告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所謂學生講課法,其過程有三步:課前自讀備課、學生上臺講課、師生共同評課。具體做法是:課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將講課的內容及時間分配給學生個體,制定講課程序表,進而讓學生認真備課,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法。注意給困難生當好參謀,共同備課。學生講課:每節課按講課安排表,讓講課學生大膽走上講臺執教、答疑。師生認真聽課、做好筆記,接受講課學生的組織教學。師生共同評價:根據學生的講課水平和自我接受知識的情況,給執教學生以等級評價。教師作簡明的講評小結,肯定優點,指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采用學生講課法,使學生每人都有上臺表演的機會。它使學生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愉悅,滿足了表現欲,鍛煉了語言表達力,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地理教師應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教師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并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學校的課堂,也包括網絡、社區、野外的“課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境,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在一堂初中地理觀摩課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景: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學生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一個學生突然舉手發言,一本正經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平,從蘭州到洛陽附近挖一條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學生的想法很幼稚,出乎任課教師以及聽課教師的意料。但任課教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回避,而是容許該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他有大膽的設想的同時,老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同學住在“幾”字形地區,你們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么?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
《地理新課標》指出,地圖教學能力也是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的體現。地圖能力包括觀察、記憶、想象、演繹、分析、比較、判斷等綜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學科特點的能力。如果地理教師本身缺乏地圖能力和地圖教學能力,就很難成為一個好的地理老師,而目前,地理教師不愿、不會用地圖的情況實質是教學要求不高或教學能力低弱的表現,并且在地理教學中普遍存在死記硬背現象,恰恰與地理教師不重視提高自己的地圖教學能力有關。在教學的過程中,僅僅依靠語言或圖片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虛為實、化繁為簡,使學生感知大量的無法實地觀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進而形成正確的表象,對地理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地理教學要開發校本課、鄉土教材以強化“雙基”,培養能力。專題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愛我家鄉的情感。讓各種小制作、小發明、小漫畫的花朵綻開,豐富民中的校園文化建設,陶冶學生的心靈,激發愛我江口,愛我家鄉的熱情。
總之,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要與改革地理學業評價方法結合起來,特別是要改革死記硬背的考試方法。有的地理教師甚至將學生學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試”上,實踐證明,這種想法過去、現在、將來都是行不通的。
[1]陳小華.對初中地理課教學的探究[J].學周刊,2016,(19).
[2]賀容.初中地理教學方法研究[J].才智,2016,(15).
[3]覃彥.初中地理課堂提問藝術探討[J].求知導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