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娟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外語系)
基于自媒體的英語教學改革和團隊建設
——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外語系為例進行的實踐嘗試
◆高小娟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文法學院外語系)
如今,自媒體在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成為了必要工具。為了延伸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一個課后線上的學習互動平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外語系首創借用自媒體推動外語教學改革,并組建了師生團隊來推動。這是傳統網絡教學的補充,為沒有英語校園學習平臺的本校學生建立一個具有歸屬感的學習互動社區。自媒體采用分享教學資源和網站,師生共創線上線下活動等形式,促進了本校外語教學資源的整合和應用。
自媒體 英語教學 團隊建設
目前,新媒體在人們生活中不斷滲透的大背景下,僅借助以英語技能培養的輸入和訓練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現在,學生的學習方式除了多媒體或網絡教學的新媒體外,更多地借助于自媒體。馬秀歡(2014)老師在論文中將自媒體的范圍歸納為微信、微博、APP等。筆者在國內期刊上尋找與自媒體和英語教學有關的論文,發現相關的文獻研究非常少,只找到了四篇,而且都是在理論層面探討了自媒體與英語教學相結合的益處和操作方法。而在全國各高校,將自媒體應用于學校的線上英語教學的實踐是一片空白,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外語系率先將兩者相結合,同時加強了學生的互動,實屬首創。
下面筆者就關于在所在單位自媒體的建立和開展,對學生的學習作用反饋,以及在教學改革和團隊建設方面進行經驗分享。我校外語系自媒體的創辦最初是由筆者發起,后來建設為學校的教學改革項目。本文首先簡要介紹該項目的研究內容和目標,然后對項目各個進程階段進行梳理,最后總結學生對平臺的反饋和在團隊中的鍛煉。筆者希望有更多的學校也可以搭建起類似的師生互動平臺,在補充學生英語學習渠道的基礎上營造出更好的校園英語學習氛圍,同時也讓學生的才華可以有公開展示的機會。
此項目旨在通過創辦自媒體平臺,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課堂教學,平衡學生課上課下學習英語的時間和途經分配,利用新的媒介手段拓展課堂教學,延伸傳統意義上的面對面的大學英語課堂授課方式。它不僅為教師團隊提供一個可以和學生分享自己所學的渠道,拓展了教學實踐的范圍和更多可能性,也為學生團隊提供發揮自己擅長,將所學進行應用的平臺。
通過自媒體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筆者與團隊成員都希望進一步探索如何將英語教學課堂教學與課后的在線教學有效結合,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在聽說讀寫各方面的使用能力。同時,此項目也希望探索教師隊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是否更有效地更新知識結構,增強學術研究能力,有效地融合教學理論和實踐技能,帶領學生嘗試更多英語學習的途經,將英語學習從課堂中的英語技能為主的聽課被動學習模式過渡到以行為實踐為基礎的主動學習模式。
本項目在全國高校外語系教學改革嘗試中屬首創,主要由教師團隊主導帶領,師生共建,線上分享線下沙龍同時進行,內容推送發揮教師的興趣和學生的擅長。學生團隊除了素材編輯團隊,還在全校范圍內招募了英語電臺主播團隊,進行學生節目原創播出,通過外語系自媒體實現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產出”。
接下來,筆者梳理項目在各個階段的進展情況。“礦大外語系”自媒體從2015年1月建立以教師為主體的團隊,于2015年5月份申報教改項目時已經有固定的教師和學生團隊,并且有了對自媒體平臺的前期研究和初步探索經驗,收到了很多來自師生的鼓勵、肯定和積極支持。
本項目的實施第一階段主要集中在2015年春季學期,即搭建起英語學習自媒體平臺,建立面向礦大所有英語學習者的公眾號,組建初具規模的教師隊伍和學生團隊。在新學期開始,團隊在自媒體平臺上陸續進行英語相關知識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推送,包括英語格言、學習方法、考試助手、出國留學、實用英語、語言知識、口語精華、英美文化、活動賽事、師生分享、人文閱讀、趣味英語、美劇電影、英語電臺、互動問答和周末福利等16個欄目。每天精心準備的推送,讓全系的老師和學生都凝聚了起來,大家都感覺外語系師生集體有了一個共同的分享平臺,反響很好。除了推送,一位教師團隊的老師還發起了首屆在全校范圍內征集英文明信片的比賽,學生積極投稿,反應熱烈。
項目的第二階段是2015年秋季學期,此階段的重點是將平臺活動多樣化,同時推動線下活動的形成和舉辦。此時,團隊的學生規模持續壯大,線上活動與線下活動同步進行,將校園英語學習實踐方式多元化。在這個學期,平臺在線上成功舉辦一次外語學習微課,線下舉辦了一場面向全校的學生學習沙龍。此外,根據學生需求調整自媒體欄目設置,增加學生喜愛的“為你讀詩”欄目。與此同時,“英語電臺”的主播們持續推出新節目。在2015年度,電臺共推出15期精心原創的英語或雙語節目。當然,值得一提的還有師生“互動問答”欄目,讓師生在課下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探討英語學習的機會。學生提問的內容涵蓋英語學習的方方面面,如語音、語法、文化、閱讀、寫作、口語、聽力等等各個方面,教師們熱心作答,為學生們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回答和建議,該欄目深受學生的歡迎。
項目第三階段是2016春季學期階段,即主導權從教師團隊轉移到學生團隊的時期。此時,學生開始充分發揮領導力和自主性,不僅獨立成立團委外語部,而且將教師團隊請為各欄目的指導老師。學生陸續推出“劇好看”“英teresting”“外語系之人物采訪”“譯者譯世界”“英文話劇匯演”和“畢業季”等師生都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和欄目。由于學生主導,教師輔助,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以發揮,看到了很多驚喜的推送內容和互動方式,這樣使得師生更加將此平臺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緊密關聯。
自“礦大外語系”公眾號的創辦起,有過9人教師團隊,9人學生編輯團隊,8人英語電臺主播團隊,推送過很多精心打磨的欄目推送,其線下研討學習沙龍也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關注和歡迎。
在自媒體的線上運營和線下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團隊的師生都有了鍛煉,學生在這個平臺的收獲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學習資源來講,學生不再為網絡上龐大的英語學習資源而感到盲目,只要有需要,平臺會推出適合學生的資源幫助學生學習。其次,基于自媒體搭建學習和分享平臺,也會讓更多課下單槍匹馬學習的學生有更多的社群歸屬意識和動力。此外,以本校為例,學校的大學英語課程以傳統的聽說讀寫四大技能培養為主要依托,學生在平臺上接觸到了更多與中西文化相關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最后,學生在與老師一起運行自媒體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尤其在學生獨立運作自媒體過程中,更是考驗學生的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像記者一樣挖掘新聞的能力,這不僅是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自我價值肯定和認同,也在培養學生積極分享的工作和生活態度。
整體來說,本校自媒體的教學改革實踐和師生團隊建設,將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和互動從課堂上部分遷移至自媒體平臺,這是一次教與學全方位應用于自媒體實踐的成功探索。
[1]馬秀歡.自媒體時代“移動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科教導刊,2014,(10).
[2]符昕昕.利用自媒體工具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山海經,2015,(11).
[3]伊琳娜·伊力汗.自媒體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分析.新課程,2016,(04).
[4]張乾,李林燁.自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初探.時代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