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翠
(山東省煙臺護士學校;魯東大學2015級在職研究生)
創新德育教育構建和諧校園
◆劉仙翠
(山東省煙臺護士學校;魯東大學2015級在職研究生)
溫家寶總理曾指出“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教育不僅要在技術和技能上加以培養,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社會的認知和適應能力,足見德育教學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從護校學生教學實際出發,以學生心理思想為依據,研究德育教學的創新方法,建立一支現代化的師資隊伍,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德育教育方法,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創新 德育教育 構建 和諧校園
近年來,我校順應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新變化和新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專業特點,確立了“構建學生健全人格,為學生終生發展負責”的德育理念和“先教學生做人、成人,后教學生成才”的德育工作模式,實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為主要特色的全程育人戰略,構建立體化德育工作體系,使之形成系統工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幾年來,我校不斷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與管理,完善德育體系,逐步建立起完備的保障機制。
1.健全學校德育管理機構
學校建立了學?!獙W生科團委—班級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職責,合理分工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定期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每周一次班主任例會,每月推出一個觀摩主題班會,從組織上保證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2.著力建設一支研究型,創新型的德育工作隊伍。
德育工作隊伍素質的優劣,決定著德育工作的成效。為了打造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我校開展了“創建學習型學?!薄敖ㄔO學習型職工隊伍”“構建學習型校園”等一系列活動。在全校形成了“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良好氛圍,不斷提高了德育工作者的學習力、創造力、應變力、競爭力及育人能力。
(一)突出德育主陣地作用
為了更好的突出德育課的主渠道作用,我們對德育課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1.調整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增加了《護理禮儀》《護理人際溝通》《衛生法律法規》德育課程。我們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調整,刪去了一些繁瑣不切實際的內容,增設了有利于技能培養的內容,解決了人文課程如何服務于臨床的問題,走出了一條獨具我校特色的教材改革之路。
2.加強德育課教學方法的創新。我們在教學中創造性的運用了“專題講授式”“問題探究式”“案例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性”教學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3.創新德育評價制度。德育課的學習效果,不僅表現在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水平和行動上。因此,我??己藢W生的德育成績,不以試卷的成績為唯一標準,而是以學生的政治興趣,思想水平,行為方式和德育知識等進行實事求是的綜合評價。
總之,通過改革使授課內容貼近社會,貼近學生生活,貼近職業,使德育課教學緊緊圍繞“護理專業”,圍繞“社會需求,”圍繞“崗位需要”。力求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零距離”,學習與崗位需要“零距離”,充分體現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加強學科間的德育滲透
德育工作無處不在,德育工作人人有責。我們堅持發揮德育課主渠道的同時,寓思想教育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自覺地挖掘德育資源,力求每一節課既對學生傳授了知識,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
為了優化育人環境,我們注重學校環境的文化建設。每一個教室里均張貼國旗,懸掛南丁格爾畫像。流動的“文明教室”獎牌醒目的鑲嵌在教室的門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嚴謹篤學博愛濟生”的校訓和“團結敬業務實創新”的護校精神貫穿于教學、管理全過程。利用走廊、墻壁等醒目的位置,制作一百多塊句句含哲理,條條啟迪人的名言警句。實現了讓建筑會說話、墻壁能回答。這有形無聲的語言時刻激勵著學子們突破、創造。
以活動為載體,實施德育滲透更能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為此學生科設計了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
1.堅持組織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的講話
每周一早晨7:30,學生科必會組織全校學生參加升國旗儀式,并準備一篇內容積極,主題鮮明的講話,使學生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感受到心靈的洗禮,堅定愛我專業、努力學習、奉獻社會的決心。
2.常規開展“用我勤勞雙手,捧出愛心一片”假日活動
所謂“萬事孝為先”,每個節假日,學生科都會很鄭重地布置學生開展“用我勤勞雙手,捧出愛心一片”的活動,讓學生利用節假日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學生深切的體會父母的辛勞從而有所感悟。
3.創新設計不同主題的教育活動3月學雷鋒,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進行社會公德教育;4月清明節,祭掃烈士墓,進行艱苦奮斗傳統教育;5月勞動節、青年節,護士節,舉行成人儀式,進行公民意識、理想前途教育和護士職業道德教育……主題不同,作用一致,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生活”。
處在重大而深刻變革之中的當今社會,各種意識彼此滲透,對學生心理產生著影響,為此,學校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1.加強心理咨詢室建設
學校抽調出心理學專業教師專門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各班推選出的一名責任心強、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的學生擔任心理委員,及時反映班級和同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組織同學參與心理健康活動。通過開放“溫馨小屋”、開通“溫馨姐姐熱線”為學生提供服務,使學生許多不敢對家長說、不便對班主任說、不愿對同學說的話找到了傾吐的對象,并且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為學生解決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溝通和解決渠道。
2.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
學校為每位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檔案中既包括學生家庭成員狀況、經濟狀況,也包括氣質類型測定和90項癥狀自評量表,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提高了針對性和前瞻性。
3.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分別進行了不同主題和教育內容的心理講座,包括“男兒當自尊”“女兒當自強”“珍惜青春奔赴成功”等,使學生在不同時期不同問題上得到正面引導、心理疏通,使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影響和促進學生成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們努力將德育教育空間拓展到校外,創辦家長學校,積極構建家庭—校園—社會教育網絡。
1.定期召開“家校攜手共育天使”家長會。通過家長會相互探討教育途徑,交流教育經驗,提高教育成效。
2.開展社區服務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采取自由組合的形式,組織若干社區服務小組,利用周末時間到老年公寓、部隊干休所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到街面清除野廣告……通過活動,使學生克服了怕臟、累、怕吃苦的心理,體會到給予和付出的快樂,在為社會服務中,奉獻出了愛心,升華了人格。
我校的德育工作已進入了良性發展軌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德育工作也將會出現新的復雜問題,因此我們決心不斷研究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使我校德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