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萍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中學)
初中英語互動教學藝術的探索和應用
◆劉曉萍
(吉林省大安市安廣中學)
隨著全球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要求英語進一步提高其應用實踐能力。鑒于我國當前的英語教學狀況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上,其嚴重桎梏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也加劇了英語努力與成果成反相關的尷尬局面,更與國際英語應用實踐能力目標相違背。我國英語的這一困境成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為之不懈探索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經過學術界和廣大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實踐檢驗,互動教學模式有助于破解這一難題。
互動教學 初中英語 教學活動
本文中所指的是狹義的“互動”,它是指在一定社會背景與具體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互動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為主線而展開,旨在充分調動教師、學生、教材三個內在基本要素在教學過程中的最大效能化,從而促使各個要素之間交融互助推動教學實踐活動健康良性運作。通過互助教學這種模式,有助于重新優化組合師生關系、調節其相互作用而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尊重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最終從整體上提升教學水平。
1.互動教學模式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是順應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了新時期中學英語教學應達到三個目標:情感態度培養目標、語言技能培養目標和交際能力培養目標。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打破了全球的地理因素局限性,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加強了各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聯系,在這種趨勢下英語作為工具性價值凸顯出現。新的形勢對國家科學教育,尤其是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語教學重視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注重運用英語這個語言工具提升人們之間的交際能力。
2.互動教學模式應用是破解初中英語教學活動困境的訴求。長期以來,我們的初中英語教學宗旨過于追求英語的理論性價值而忽視了英語的工具性價值,導致了英語學習理論與學習應用嚴重脫節,致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乃至出現抵觸情緒,最終使整個英語教學質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致使我國不能夠汲取世界各國優秀先進文化成果為我所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本是與教師處于相同學習主體地位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得不到確立和尊重,學習活動沒有自主性,只是完全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和灌輸。這一過程教師和學生只是單線學習關系,而不是互動學習關系。另一方面,每個學生之間在英語學習過程,潛意識把自己定位為獨立的學習個體,缺少群體合作互助意識,不能夠相互交流共同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缺少活力、動力和生機,必將使初中教學推向停滯不前的艱難境界,它強烈呼吁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踐行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對其進行徹底革新。
1.構建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意識到教師和學生是共生共榮的學習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評價機制是教師教學工作進一步提升的推動力;其次,轉變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再是教師的教為主要形式,采用以學促教,以教導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廣泛爭取和聽取學生關于學習英語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遵循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英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熱愛英語并學好英語的堅決。
2.構建生生互動教學模式。首先,教師設定好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文字、圖像、視頻等學習資源組合起來,創立生動、內容豐富的情境話題,為生生互動開展打下前提和基礎;其次,按照男女比例、學生學業均衡度和主觀能動程度合理化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互動小組,根據小組的特點把情境話題分配到每個小組中,又根據小組成員情況分配好具體工作,以求發揮全體組員的合作互助共同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互助意識,更有利于增加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再次,把評價機制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小組學習習慣、方法和思維方式評價,對學生和教師起雙向引導作用,通過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肯定可以樹立學生信心,增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期望,而通過小組互動活動結果提供的數據信息,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目標、計劃、步驟進行調整和完善。
總之,互動教學是一門藝術,要立于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中,要行于初中英語教學實踐活動中,提升整個初中英語教學水平,為英語教學進一步跨越打下基礎,為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開啟新的征途。
[1]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