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山東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
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分析
◆王 珊
(山東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
趣味性教學在小學低年級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對數學課堂的積極主動性明顯提高,還可以使教師在講課的工程中更有激情。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指導其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
數學 趣味性教學 策略
數學作為學生三大重點學科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因此,良好的數學基礎十分重要。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本身的特點充分考慮,指導其對問題正確的思考,選擇極具趣味性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現對趣味性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闡述。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中一門基本課程,對學生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學生在邁進小學時,對各個課程均十分感興趣,數學作為一門較難的學科,一旦教師未能保證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沒有及時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進而對日后數學的學習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數學課作為三大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的學習除了對數學知識學習以外,還應該注重學習數學的思維方式。由于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明顯加快,趣味數學是改革的重要內容,其是教師促使學生興趣不斷提高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教師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不管教師講的多么全面,其教學效果也不會高。所以,教師應該將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的別具一格魅力。但因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自制能力與選擇能力較弱,這時教師應該運用趣味教學的方式,使其切實喜愛數學這門課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教師需要結合生活中的數學現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學習,不斷的探索與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指導其親自動手驗證相關定理,對教材中的知識實際驗證,進而更深刻地了解教科書。
例如,教師在對“小貓吃魚”這一知識點教學時,可以根據教材,提出小貓今天總共抓到幾條魚?學生在教材的圖片中認真數,隨后,達到“8條”,老師接著問:“午飯時間到了,小貓咪需要吃午飯了,它吃了幾條魚呢?”學生繼續數,并大聲回答“3條”,教師再追問,“到了晚上,小貓咪又吃了幾條魚呢?”學生大聲回答“6條”,并在此時將總結性的提問“小貓還可以吃幾條魚?”拋出。學生對此種靈活的課堂提問方式,充分了好奇心,切實的對減法運算中“0”的具體意義充分掌握,促使數學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使教師與學生關系更融洽,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有效聯系,因此,保證和諧的師生關系十分必要,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確保課堂氛圍更活躍,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好的掌握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主要利用語言來實現,教師在日常講課的過程中,應確保感情的充分流露,學生跟隨教師語言中的感情慢慢融入學習中。教師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過程中,應強化語言的表達,確保語氣的溫和與極富感情。還應該重視自身的表情,如若教師講課的過程中,一直沒有表情,就會對學生的聽課情緒造成嚴重影響,其在課上不敢將自的意見發表出來,嚴重時可能都不敢大聲呼吸,在某種程度上對教學效率也帶來不利影響,但如若教師在講臺上面帶微笑、語氣極具親和力,也會改善學生的心情,對教師的恐懼心理也會明顯下降,其大腦會處在高速運轉的情況下,可以促使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此外,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適宜的表揚,無論是基礎較差的學生,還是優秀的學生都需要鼓勵與表揚,通常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肯定的點頭,都能將學生無限的上進心充分激發起來,使其全身心的投到課堂學習中。教師還可以適宜的建立相關獎懲制度,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促使成績好的學生能夠更有積極性,成績相對落后學生具有較強的上進心。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與鼓勵,一旦學生有一方面做的較好,教師就可以采用“你真棒!”“繼續加油,希望大家向你學習”等鼓勵性語言。此種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對學習更具積極性,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也明顯增強。此外,為了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明顯增強,教師還可以為其創造有利條件。
例如,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做游戲。首先教師為各個學生發放一些基本的物品,有的學生有9例蘋果與8個橘子,學生與學生間可以互換。但1個橘子能夠換2個蘋果。隨后教師提問:你手中有幾個水果,總共換個幾個水果?學生答對了就可以吃掉此水果,此時還剩幾個水果?通過此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通過教師的參與及有效指導,使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更進一步,活躍了課堂氛圍,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也具有促進作用。
(三)選擇有效的教學手段,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具體需求
合理的選取教學方式,切實符合學生的具體需求,是小學趣味性教學的重要部分。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的一味的按照教材教學,學生盲目的灌輸知識,此種填鴨式的教學手段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壓力,教學效果也不言而喻。新課改實施后,要求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盡可能的符合學生的具體需求,充分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選取適當的教學手段。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對幾何圖形講解的過程中,能夠把圖形利用課件演示文稿進行處理,將圖形的不同定義通過動畫的方式表現出來,四條相等的線段怎樣變化可以轉變為一個正方形;正方形怎樣轉變為菱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等,使學生對角度的變化以及圖形的變化過程更生動、更形象的了解,促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印象更加深刻。
(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思維能力顯著提高
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能夠促使其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也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著重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想使其對數學知識充分理解與掌握使,單純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是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多媒體等教育教學資源,最大程度的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有效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使其對數學的樂趣充分感受到,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具形象化與具體化的特點。另外,教師還應該將操作、思維以及語言表達等充分結合,重點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充分解決。此外,還應該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使學生經過實踐操作,最大程度的使學生觀察、操作以及思考數學的相關問題和現象,使學生參與不同有益活動的幾率持續增加,將有關數學知識的外現動作過程結合內隱思維活動,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具形象化與具體化,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出來。還可以在學生本身感性認識的前提下,經過自身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等方式,使其對所學知識充分鞏固,使其思維能力顯著提高。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促使教學效果的顯著提高。趣味性教學在小學低年級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對數學課堂的積極主動性明顯提高,還可以使教師在講課的工程中更有激情。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指導其更好的參與課堂活動,充分掌握知識,還可以促使教師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1]顏美珍.讓作業更具人文性——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4,(05):49.
[2]王梅.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教學的策略[J].教育界,2014,(07):31.
[3]史平安.新課改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的策略[J].快樂閱讀,2013,(01):30.
[4]許慧.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教學的策略[J].軟件,2015,(08):171.
[5]楊燕男.游戲活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中的實踐[J].讀寫算,2015,(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