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梅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第一小學)
芻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歐陽梅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第一小學)
從“說一說,在說中起步;議一議,在議中互動;講一講,在講中鍛煉;做一做,在做中求發展;演一演,在演中看提高”五方面,談如何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為孩子們開辟一片口語交際的沃土,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教學 學生 口語交際能力
《新課標》在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許多具體要求的同時,指出應“在各科教學活動中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就應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看圖說。入選小學中低年級教材的閱讀材料,幾乎都配上了色彩鮮艷的插圖,這些精心編制的插圖,直觀而又形象地展示了豐富的自然事物和社會生活,極易喚起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在這類閱讀教學中,我都會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引導學生在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的基礎上說一說。這種說一說,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
2.模仿說。模仿說是中低年級語言訓練的一種最基本內容,它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我在課文《王二小》的教學中,講解“王二小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時,要求學生模仿原句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訓練時我先指導學生讀原句,讓學生體會這種句式的構成特點;再用動作表演一下,口述自己看見或聽到的在同一時間里做的兩件不同事情的例子;最后,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該句式的仿說。
3.變換說。變換說是指教師在指導學生說同樣意思的句子時,可以用不同的說法,但句意不變。如“把”字句改“被”字句,肯定句改否定句,用不同的關聯詞說同一個句子等,這種練習不但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能鍛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閱讀教學重在讀,更重在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討論——交際——釋疑。在教學中,我常常針對一些具體問題,組織學生廣泛思考﹑發言﹑爭辯,自己也常常參與他們這議一議。如我在教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后,讓學生聯系課文談談“怎樣保護環境”,并借助多媒體的手段,適時播放一些沙塵暴、水土流失、大氣污染等等制成的課件,學生的興趣高漲,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問題,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們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聰明才智,預測事物發展的可能性,提出種種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議一議,能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調動群體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1.復述性講。入選的閱讀教材大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含和時代氣息”的美文,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窗口。”里面有很多倍受孩子們喜愛的童話﹑寓言﹑兒童故事。在這些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往往會運用多種媒體,領著孩子們走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在理解﹑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利用書面語言和多種直觀的手段展開豐富的想象,充分感受故事的情節內容后,根據多媒體﹑圖片或板書對課文進行復述性的講一講。
2.續編性講。閱讀教材中,有不少課文給人意猶未盡之感,給學生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教學時,我常常利用這樣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填補文中的空白或為課文續編結尾。
1.做導游。閱讀教材中,有不少寫景的美文,如《美麗的西沙群島》《海底世界》等。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讓部分學生充當導游,解說員,對課文中所描述的內容作介紹,請部分同學作觀眾,就文中的疑點﹑難點作提問。
2.做推銷。閱讀教材中,有些課文是介紹新產品的,如《新型玻璃》。教學時,便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展開想象,設計一些書上沒有的“新型玻璃”。然后舉辦一個“展銷會”請部分學生做產品“推銷員”。推銷“本公司”的新型玻璃,請其余學生做“顧客”,接受推銷,并進行咨詢。同樣,作為“顧客”也要想在購買東西時要了解些什么,要怎樣挑剔產品,怎樣討價還價。這樣,課內外相結合,讓學生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拓展思維,形成靈活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能力。
閱讀教材中的那些童話﹑寓言﹑生活故事等,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在這類課文的閱讀教學中,我常常會設置一些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在充滿夢幻的虛擬情境中演一演。如在課文《稱象》的教學中,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各自的角色,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領悟,同學把故事中的人物演得活靈活現。這種表演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而且在課文所塑造的各類形象鮮明的人物形象身上,常常透露著良好的交際品質﹙如與人交流時要講理貌,聽人說話要認真﹑有耐心等),為學生以后的口語交際提供了可效仿的榜樣和可借鑒的經驗。學生在這種表演中不但讓這類經驗得以鞏固,同時也提高了自身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