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雙遼市雙山鎮秀水九年制學校)
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的教學方法
◆劉 敏
(雙遼市雙山鎮秀水九年制學校)
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起,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典詩歌教學再次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語文,是一門文學性學科,古典詩歌是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作為我國文學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古典詩歌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開發豐富的古典詩歌教學方法,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創新化,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提高。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的教學方法為主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初中語文 古典詩歌 興趣 審美
興趣,是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根本動力。一直以來,古典詩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塊雞肋。他們認為古典詩歌過于枯燥,因此沒有學習的欲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引入一些典故或者趣聞,對學生的古典詩歌學習興趣進行激發。
像在講解《歸園田居》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詩歌的學習去了解陶淵明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出淡薄名利的人生哲學。教師可以將“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作為詩歌教學的引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淵明到離家鄉不遠陶淵明的彭澤當縣令。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稍有權勢的督郵,經常在太守跟前說三道四。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最瞧不起這種人,但也要去見。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索性取出官印,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聽到這樣的故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所提高,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古典詩歌的學習中去。
如果教師能夠在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捕捉到詩歌中的意象,詩歌的理解就會變得十分容易。了解古典詩歌的創作背景,沒有參考書的幫助,學生也能夠大概理解詩歌的內容。所謂詩,言志,所謂歌,抒情。詩歌創作的目的在于言志傳情,詩歌就是志與情的一種理性表達。對于世間萬物,人們的認識是有規律的,把握好規律,就能猜到詩歌中的意象,正確理解詩歌。
比如,在講解杜甫的《望岳》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岱宗、齊魯、曾云、歸鳥、絕頂、眾山”等詞入手捕捉作者筆下的意象,在頭腦中構建一幅泰山雄偉磅礴的畫面。通過捕捉詩歌的意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幅畫,學生就能夠很容易地去體會作者的感受,理解作者的情感,了解詩歌所表達的對泰山的喜歡與贊美之情。
古典詩歌,對于學生的情操具有陶冶作用。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古典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學習致用,讓其寫出來的東西更具有詩情畫意。詩歌學習,會影響學生的表達習慣,在詩歌教學中重視表達,能夠促進學生表達的含蓄化與深刻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詩歌中的比喻引入到自己的日常表達中去,讓古典詩歌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行為產生指導。
像《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樣的名句中,有許多優化表達的地方。像“沉舟”指得是沉倫之人,“千帆”指得是眾人競爭的場面,“病樹”指精神不濟,不思進取之人。引導學生借用古典詩歌中的語言去描述現代社會,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古典詩歌的魅力,在于詩歌中的情感,文字中的寓意。做好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詩歌教學,需要教師重視學生的情感感悟,讓學生與詩歌文本、作者進行充分地互動,把握好詩歌中的情感脈絡,才能促進學生詩歌學習效果的優化。教學時,多引導學生走入詩人的內心,理解詩人發此感的原因,才能通過詩歌學習了解一位詩人,了解一個時代。
比如,李白是初中學生再熟悉不過的詩人,李白詩歌風格瀟灑自在,但也有情感激烈之作。像《行路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課堂活動中引導學生把握好詩歌中的情感波瀾,當自己視為李白,想象宴會的場景與李白心情的變化,能夠提高詩歌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對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進行現代化改革,需要結合優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需要教師與時俱進,開發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引導學生深入感悟,加強表達,讓古典詩歌學習內容學習致用,才能讓石典詩歌得以傳承。
[1]白云飛.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探析[J].科學咨詢,2014,(08):134-135.
[2]潘小華.初中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研究[J].新西部,2014,(23):161+159.
[3]戰銳,鄭舒泳.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初中古典詩歌教學為例[J].南方論刊,2015,(02):105-106.
[4]宋曉飛.初中古典詩歌教學方法及鑒賞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5,(11):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