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玉玲
(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鎮城東中心校)
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分析
◆冷玉玲
(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鎮城東中心校)
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培養目標充分證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既然如此,那么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來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滲透,不僅如此,而這還不夠,而且要加大滲透德育教育的力度才行。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體會,談一談看法和認識。
新課程 小學數學 德育教育 教學實踐
數學課堂的德育滲透首當其沖是來自教材。而在事實上,教材中的例題與習題里,蘊含這思想教育因素,只要教師做有心人,努力專研、認真備課,就能把這些因素挖掘出來,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比如,剛剛入學的兒童在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過程中,利用主題畫,可以進行認真學習、講衛生、拾金不昧、學雷鋒做好事、愛科學、愛祖國、愛人民等方面的教育。當學生看到“少先隊幫助軍屬老奶奶干活”這幅畫,不僅認識了“7”這個數,而且主動提出“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向雷鋒叔叔學習,多做好事”;當看到“同學們唱歌跳舞”這幅畫,學習人數10時,正是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們10月1日是中華人們共和國國慶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好。教師一定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這樣一來,不僅教了書,還育了人。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科學。在教學中要揭示數學本身的東西。比如,在講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時候,教師要介紹說明早在公元一世紀,這是我國古代數學家,在多次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勾廣三,股修四、經偶五”的規律,而且是借助圖形對該定理進行了兩種巧妙的證明。這就讓學生明確,所學的任何一個定理、公式的形成均來自實踐,都是經歷“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個自然規律而產生的,從而在思想上,灌輸了“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同時也培養學生善于從客觀事物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的能力。
要通過數學課的教育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數學作為辯證的輔助工具和表現形式出現的,這使得連初等數學也充滿著矛盾。比如,數學概念中的“正數與負數”“常量與變量”,等等,這些都表現為對立的形式,又各以它的對立而存在。講這一關系時,要啟發學生認識到世界上事物發展是由量變到質變這個過程的。
要通過數學課的教育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以此來培養學生發展的觀點。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都是在不斷地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那么,數學也是這樣,整數到分數,有理數到無理數,整數到負數,有限到無限等,都遵循著這一規律。在這個數學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培養學生超越舊事物,創造新穎、獨特新事物的創造能力。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做好為人師表的表率。要以嚴謹、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比如,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要運用數學語言完整、精煉地敘述;對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講得確切;在板演過程中要有條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據;書寫要規范,文字秀麗大方,時時事事給學生做出求真務實、為人師表的風范。
在數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言必有據、一絲不茍、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對學生不合格的作業,一定要令其重做,哪怕只有一個錯字、一個小數點也要強調訂正。
數學知識起源于生活,它與周圍的事物緊緊相連。在生活中不論在哪里都能夠感受數學知識的存在。正是數學的這種普遍存在性,為德育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比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可以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之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總結,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反復性。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1]錢聰.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J].教育觀察,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