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杰
雙遼市東明鎮中心小學校
探討拓展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徐國杰
雙遼市東明鎮中心小學校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一般的閱讀教學時間來看,可以將其分為課外拓展閱讀和課內閱讀兩部分。這二者相輔相成,但是課外拓展閱讀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就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積極的應用拓展閱讀,并對其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積極的探索。
小學語文 拓展閱讀 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拓展閱讀的教學模式,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小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進行適時地指導與點撥,促使小學生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習習慣,并有效的提升其語文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拓展閱讀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閱讀文本、素材以及思路,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拓展其視野,并逐漸形成多樣化的情感體驗。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階段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需求,進行不同方法的閱讀擴展。例如,教師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障礙點,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下,能夠順利閱讀,并能產生更加深刻的閱讀理解與感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應用拓展閱讀教學,并不是不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而是需要教師使用更加靈活與多樣的形式,對小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查和評價,要鼓勵、引導小學生積極的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使其能夠享受到拓展閱讀的成就感與樂趣。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的閱讀活動,可以使小學生在活動中加強互動與交流,并能夠認識到閱讀的樂趣。在三到六年級階段,小學生逐漸開始進行寫作,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在閱讀后寫作讀后感,可以定期進行讀后感展覽活動。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閱讀優秀的讀后感作品,學習到新的知識,同時也能認識到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另外,也能通過優秀讀后感作品展覽,激發起學生拓展閱讀的興趣,并不斷增強其讀后感撰寫能力,提升其語文綜合素質。教師在組織相關的活動時,要注意組織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表揚優秀的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全體小學生的拓展閱讀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課堂教學結束后,仍舊主動閱讀課外讀物,擴展視野,提升人文素養。
家長是小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品質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小學語文教中拓展閱讀教學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同家長之間的聯系,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一方面要使家長認識到,小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并和家長討論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要使家長轉變“成績最重要”的觀點與看法;另一方面,也要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同盟關系”,使家長能夠在家庭中營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并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
此外,可以鼓勵家長和小學生一起閱讀,在閱讀結束后,還可以互相交流看法與觀點,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家長也能了解到孩子在學習中的特點與問題,及時的同教師交流,從而能夠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閱讀計劃與培養計劃,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充足的閱讀資源,是實施拓展閱讀的有力保障,只有保障在開展小學生閱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具有比較豐富和充足的閱讀資源,才能較好的開展閱讀教學工作。因此,就要求在進行小學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學校的圖書資源整合與建設。我們可以向小學生開放學校的圖書館,并能撥出一定的款項用于圖書館購買新書,從而為實施拓展閱讀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且在購買和選擇圖書的時候,要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知識結構體系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等多方面結合起來,從而構建起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的圖書體系。另外,還要加強學校的圖書館建設,使小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閱讀,提高其閱讀的有效性,且教師也不能將拓展圖書資源完全依賴于學校圖書館,可以在班級內部建立起班級圖書角。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圖書作為其中的部分,寄放在圖書角與大家分享。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圖書資源進行流動交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小學生養成樂于分享、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總而言之,教師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擴展閱讀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其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使其能夠通過深入閱讀,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并能逐漸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其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左治同.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模式的教學策略分析.學周刊,2015,(17).
[2]李艷平.電子白板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數字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