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輝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
網絡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新途徑研究
◆尹 輝
(皖北衛生職業學院)
面對21世紀網絡化信息化時代,面對我國互聯網爆炸式發展狀況,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新課題。為此,就網絡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新途徑進行了研究。
網絡媒體 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途徑
2015年2月3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截至2014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較2013年底增加5672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機端即時通信使用保持穩步增長趨勢,使用率為91.2%。手機作為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更加鞏固。由此可見,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互聯網這個被稱為繼報紙、廣播和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已成為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交往、娛樂等行為方式,尤其深刻影響了人們的思想道德、心理、行為習慣。但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我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機遇的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面對21世紀網絡化信息化時代,面對我國互聯網爆炸式發展狀況,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新課題。
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專門強調指出,“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要運用技術、法律、行政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怎樣占領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不斷增強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成為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嶄新課題,尤其對于剛剛成立的高等職業學校。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和其他院校的大學生相比,具有自身明顯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類型層次比較復雜,有高中畢業生、中專畢業生、職高畢業生以及五年高職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在行為上自我約束力不強,思想活躍但卻相對散漫。心理問題尤其是自卑心理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顯得更為突出。他們認為進入高職院校是考不上名牌大學的無奈選擇,而且在就業時還要面臨單位的“不認同”甚至是“歧視”。這種心理問題的出現使得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或者過分不冷靜,走極端,或者逆反心理較強。作為青年大學生,他們的知識水平、認識能力、自我意識、人生觀都日漸成熟,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獨立或者沒有獨立的社會角色定位及社會風氣等諸多原因,又使得他們對道德行為的要求和監督還不嚴格,出現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脫節。高職生自身的特點決定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還很難在精神世界上與網絡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相匹配,很容易造成道德人格方面的缺失,在網絡世界迷失自我,荒疏學業、事業、也荒疏了自我心靈的完善。如何在網絡環境下的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和規范高職生科學、合理、正當、安全、有效使用網絡,推進網絡文明、網絡道德及網絡文化建設,是擺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工具大眾化普及化,新媒體之間的軟件和硬件通用化得到了加強,新媒體正日益滲入大學校園和大學生的學習領域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巨大影響。研究好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才能利用新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才能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正確使用新媒體引導大學生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培養符合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本課題選擇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作為主題,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以此能引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進一步探討和關注。
一方面,在理論上該課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內容和教育觀念,提出在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時的對策。有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科學化、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理論體系,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向前發展。
另一方面,在實踐上對于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關系的研究,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影響,有利于我國高校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等,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們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
網絡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至關重要,從國內外現狀來看,很多學者都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迄今為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吳俊清[1]認為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的“第三課堂”,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主動地利用網絡的優勢,從“建好網、管好網、用好網”三方面深入研究,做好新時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絡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廣泛調研并結合本校的思政教育網站建設實踐,深刻分析了當前高?!熬W育”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提出提高高?!熬W育”實效性的具體對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們獲取信息,進行通信和娛樂的重要途經,關聯著他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在當前網絡化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網絡平臺的積極作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減少網絡給高校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高校應通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積極推進“在線交流”、占領博客陣地、加強網絡管理等多種途徑,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積極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體系,不斷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內容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構建與創新必須符合網絡本質特征和技術屬性,必須堅持主體性、選擇性、平等性、主導性、優化性等基本原則,還要創立和實施一系列的有效方法,包括“眼睛對屏幕”的信息獲取方法、“思路對問題”的教育指導方法和“鍵對鍵”“心對心”的溝通交流方法。信息時代日益發展的網絡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進性、戰斗性和實效性提出了嚴峻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勇于應對各種思潮的挑戰,強化人文精神,才能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增強生機和活力。上網已成為當今中國在校大學生一項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大學生道德價值判斷能力降低,大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影響。為此應針對性地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教育工作者應大力弘揚文化主旋律,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總的來看,各學者主要是從網絡背景下本科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困境、必要性和對策上探討這一問題的,針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研究的不多,針對新建高職院校的研究就更少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職院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會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認真研究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探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和新辦法,建設新形勢下的高職院校的網絡文化。
[1]吳俊清.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3,(05):25-26.
[2]李智栽,黎平.試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及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25(09):395-397.
[3]王新華,陳向陽.網絡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9,25(04):102-104.
[4]馬珺,李軍,韓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種有效途徑[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9,(01):169-171.
[5]雷永漢.網絡文化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2013,(03):122-124.
[6]鄭磊.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創新探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03(01):26-29+40.
[7]楊直凡,胡樹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構建與創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7):35-39+42.
[8]殷子惠,彭云龍,韓妮.新時期高校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27(07):99-102.
[9]張洋.網絡文化視域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的若干思考.
[10]王新華,陳向陽.網絡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9,25 (04):102-104.
[11]汪燦德.論互聯網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創新[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8,28(04):122-125.
[12]燕晉峰.網絡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德育研究,2015,(04):201+191.
[13]馬靜.高職思政教育的現狀剖析與對策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110(03):25-26.
安徽省教育廳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15jyxm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