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娟 崔麗萍 劉 堃 孫曉虹
(煙臺護士學校)
養老護理員、育嬰師年輕化趨勢分析
◆董娟娟 崔麗萍 劉 堃 孫曉虹
(煙臺護士學校)
目前,我國的養老護理員及育嬰師存在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不高、專業技能水平不夠、流動性強等諸多問題,但從社會現實需要、國家政策支持、行業及專業發展來看,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將呈現年輕化趨勢。
養老護理員 育嬰師 年輕化
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從目前國家養老護理員總體情況來看,我國養老護理員現在從事著的養老護理服務工作實際上僅為簡單的生活照料,還處于家政服務的初級階段,實際入住養老服務機構的老人根本得不到更深層次的服務,例如,專業的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康復保健等。隨著老齡化步伐地加快,現有養老護理員數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未來社會需要。然而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勞動用工制度不規范,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的建設以及培養模式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為文化素質不高、專業技能水平不夠、年齡偏大、流動性強,不穩定、缺乏系統培訓等。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發展突飛猛進,不但每個家庭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和關注下一代的早期教育,并把它作為實現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育嬰師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育嬰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對該職業的定義為“主要從事0~3歲嬰兒照料、護理和教育的人員”,可見育嬰師的主要職責是“育人”,需要輔助家庭完成科學育兒工作。育嬰師職業既不同于以預防治療疾病為主的保健醫生,也與只護理母親的“月嫂”和只照顧孩子的“保姆”有著明顯差別。在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入托率較低,90%以上的嬰幼兒都是在家中進行養育。承擔照料嬰幼兒的人,主要是幼兒的母親,但相當數量的女性是第一次做母親,缺少經驗。因此,多數需要家中老人或聘請保姆協助養護。這些協助養護的人員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文化素養參差不齊,若不接受科學喂養和正確教育方法的學習和指導,難以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育嬰師這個職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已經出現“一師難求”的現象。由此可見,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相對穩定的育嬰師隊伍,是全面提高O~3歲嬰兒早期教養水平的重要舉措。
雖然從現有的情況看,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的從業者相對年齡較大,但從現實需要、行業及專業發展,以及對眾多文獻和國家相關政策的分析,筆者認為未來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將呈現年輕化趨勢。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社會對養老護理員需求的缺口在不斷增大。我國民政部門在2011年印發的《全國民政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中提出,到2020年,預計我國養老護理員總數量將達到600萬人,目前全國范圍內,持證上崗的養老護理員人數僅為5萬余人,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根據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失能老人到 2020年將達到599~674萬,半失能老人達到6852~7590萬,由此推算,我國養老護理員崗位則應該達到657~731萬人,目前中國的養老護理員僅為 200萬左右,缺口將近300~500萬人。二胎政策的出臺也使育嬰師的需求量劇增。北京的一項調查顯示,新一代的年輕父母更強調月嫂和育嬰師的專業性,他們情愿用高薪來聘請專業人士,而專業的育嬰師因為懂得科學喂養、育兒觀念等知識而受到年輕父母的青睞,也因此獲得高薪。從以上情況看無論是養老護理員還是育嬰師都需要補充大量的新生力量,而年輕的從業人員接受規范培訓和持證上崗率更高,因此也必然更受歡迎。
國務院于2006年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在本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培養老年護理學專業型人才,要有計劃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發布以及社會對于養老護理問題的關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開始設置“老年人服務與管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等相關課程,從而加快了養老護理人才的培養。提倡高中等醫學院校“雙證”教育模式。在一些高中等職業職院校,對護理專業的護生,調整課程設置,加入老年病護理、康復護理等課程,并利用業余時間,對護生進行養老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學生在畢業后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的同時,參加國家勞動保障部門的養老護理員執業資格考試,通過這種“雙證”教育模式,拓寬護士的知識面,擴大畢業生就業范圍,為以后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打下基礎。2003年2月正式頒布了《育嬰員國家職業標準》,并于2005年6月開始啟動育嬰師國家職業資格試點培訓項目。雖然目前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的管理還不完全規范,但作為一種“朝陽產業”,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的職業化是老齡化社會和應對二胎政策的必經之途,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廣闊,而且隨著社會需求增加,其待遇也將不斷改善。國家也會出臺政策對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的培訓、體檢、核發上崗證、制定服務范圍和收費標準等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的職業化和規范化,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隊伍中來。
隨著高齡老人和失能老人比例的提高及家庭功能的弱化,家庭成員和單個的“保姆”已經無法提供充分的護理服務。目前,在養老服務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大多為外來務工者和本地山村農民,存在“三低”現象,文化程度低、職業素質低、工資收入低,她們只能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包括月嫂在內,她們往往更多精力用來照顧產婦和孩子的日常起居,很少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提供有益幫助。而且年齡較大的從業者往往只顧眼前的生計,很少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謀劃,這顯然非常不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年輕人雖然可能缺乏臨床護理經驗,但她們理解能力強、記憶力好,愿意接受新知識的培訓,而且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也更符合素質越來越高的雇主們的要求。一項衛生職業院校的調查結果也反映大部分學生看好其就業前景。顏斌等研究者提出整合“家政養老服務需求、院校職業培訓、民政資格鑒定”三方資源打造以年輕人為主力軍的養老服務“優質優價”集散地。
養老護理和育嬰作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兩門學科,其發展要依靠優秀的學科帶頭人,也要依靠大量一線的實踐工作者。更多的資料顯示:80%以上養老護理員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其中文盲占有相當比例,文化素質低無法適應高素質老人的照料,更難以為專業發展做出貢獻。育嬰師不僅要培養和訓練寶寶的能力,而且要對父母親進行指導,因而育嬰師要全面掌握0~3歲嬰兒的生理、心理發育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同年齡階段嬰兒的言行、思維和情感方式,懂得與嬰兒相處和溝通的技巧,能夠適時地開發嬰兒的自身潛能。這些顯然不是單純一個保姆所能勝任的,具備職業資格的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與傳統的保姆相比,更加專業、科學、可信。年輕的從業者專業素質好、好奇心強、愿意思考,會將實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之前學習的理論進行比對,提出疑問并尋求解決途徑,這些明顯有利于專業學科的發展。
無論從現實需要還是政策支持分析,未來養老護理員和育嬰師必然呈現年輕化趨勢。以我校為例,作為衛生職業院校,護理大專畢業生養老護理員(高級)通過率95%左右,育嬰師(高級)通過率82%左右,并且通過社會化辦學,校企合作開設了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越來越多的專業學生的畢業必然為我國的養老和嬰幼兒教養工作增添新鮮血液,促進飛速發展。
[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EB/OL].2007-10-22/2011-5-14.
[2]孫虹,李彩福,李花.養老護理人員培訓現狀與研究進展[J].中國民康醫學,2014,(26):77-79.
[3]劉慎梅,龍安國,莊華英.養老護理員特征對養老機構老年人身心健康影響多因素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3):1-3.
[4]李建,黨曉偉,付志華.養老護理員現狀與市場需求狀況分析及展望[J].河北醫學,2015,(21):2066-2068.
[5]李君.對當前山東省育嬰師職業培訓熱的冷思考[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9,(01):82-85.
[6]王欣.關于育嬰師資格認證與培訓的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04,(04):136.
[7]孫毅,朱書翠.養老機構對養老護理員的要求[J].中國民康醫學,2007,(01):77-78.
[8]張菊美.影響養老機構護理員隊伍專業化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08,(18).
[9]王麗華,吳玲玲.多元化養老護理員培訓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01):22-23.
[10]郭敏,陽際華,蕭俊霞.衛校學生對參加養老護理員培訓的認知分析[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90-91.
[11]顏斌,張葉.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路在何方[J].中國民政,2015,(12):38-40.
[12]陳卓頤,陳偉然.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6):72-74.
2015年山東省青少年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引導青少年加入陪護隊伍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編號:15AJY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