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國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鎮泉水村小學)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效率
◆李榮國
(重慶市萬州區長灘鎮泉水村小學)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對數學教學的改革提出了許多新思路,同時新課程的改革與小學數學教學實際緊密結合。如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能力,提倡合作交流的課堂氣氛,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等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適應時代的要求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并把這些思想變為現實的可操作的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 課堂效率 改革
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讓數學教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
現實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能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教“分數的意義”引入新課時,我先請一位同學幫忙把一條漂亮的頭繩分給兩個學生,并讓學生邊分邊說,引出本課的關鍵“平均分”;接著問這兩位學生:“他這樣分,你們滿意嗎?”
這樣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且使學生感到新穎、親切,對數學有了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教育家葉盛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學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于應用。”教材不是圣書,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備課時我們要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重新組合教學內容,安排最佳的呈現形式。創設開放式的教學過程,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和成功機會,讓每個學生在主動探索中得到發展。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例如,我在“分數的意義”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自己準備學習材料(學生們準備材料特別充分,有的自畫十個小紅旗,有的畫六只小動物,有的畫12個三角形,畫八個小圓片,畫9個小正方形,有的減了一個大圓,長方形、正方形紙、鉛筆、小棒、小正方形等等),通過讓學生自己準備學習材料,使學生自己對新的學習內容有了心理準備。實踐活動中選擇的素材是他們自己所熟悉的、喜歡的。課一開始,通過2、3分鐘對學生進行了解:“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還想了解哪些知識?用你們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數嗎?”要求每位學生至少分一種材料,并把你的成果在小組中交流,在交流中說出操作的思維過程。在小組合作交流后(約5分鐘),每組推選一位同學到前面與全班同學們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之間互相提出問題,并在交流、爭議中解決問題。如有一位學生在演示把六支鉛筆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也可以是2/6,這時另一位學生站起來提出質疑:“為什么1/3和2/6都可以?”另一位學生馬上站出來說:“因為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是2只鉛筆,平均分成六份,2份就是2/6,也是2只鉛筆。”交流時,臺上學生講,臺下學生不時的爭著補充、修正。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交流中,學生體驗了求得同一種結果可以有多種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探索活動中經歷豐富的(交流合作、成功、興趣、愉悅)情感體驗。
新課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探究性學習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操作、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小組操作討論交流中,小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收獲。這就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寬松、和諧、合作、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即使是學困生他的自卑感和緊張的壓力也會消失;合作學習中組與組有競爭,如:匯報學習成果時,哪個小組先討論出來,就先回來,小組成員可以積極發表見解,若回答不完整,本組其他成員可以補充,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對其他組的匯報如有不同見解,可以自由提問、辯論,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的發展,依托于個性的充分發展。要發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于冒險心、好奇心、挑戰心、想象力等。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
發展個性,創新學習要求教師吃透教材,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讓學生有機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為了強化學生對“單位“1””“若干份”“一份”和“幾份”的理解,我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展個性的舞臺,說說你對“單位1”的理解,還出示填分母、分子分數的題目,讓學生自由填空并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每個分數可表示的意義。于是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盡情飛翔。在深化理解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又可以看到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閃現。
練習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練習內容寓于游戲、競爭之中,就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趨向。
在做本節練習時,我設計了游戲“拿乒乓球”。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組派一個人參加,根據老師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誰拿的又準又快。這樣,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練習變成豐富多彩的游戲與競爭活動,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在“玩”“樂”中獲取知識,體驗新知。這樣設計符合新課程思想:“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習新課程,我知道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設計,那么提高學生的素質就指日可待。
[1]孫圓圓.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1,(04):116.
[2]伏彥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5):107-108.
[3]閆少駟.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科技創新導報,2015,(13):118+120.
[4]查莉莉.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好家長,2015,(51):143.
[5]梁衛西.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常效率[A].石家莊市翰坤文化藝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