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立娜
(天津市河東區第二幼兒園)
淺談在跨班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景立娜
(天津市河東區第二幼兒園)
游戲是幼兒交往的重要媒介。首先,創設真實的生活環境激發幼兒社會性發展。其次,多種形式的跨班區域游戲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再次,多元評價方式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通過日常跨班區域活動的實踐研究,跨班區域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激發幼兒參加跨班區域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同伴互助能力。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奠定了基礎。
跨班 區域活動 自主游戲 社會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中特別指出,為每個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的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區域游戲活動作為一種自主化的游戲形式,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價值。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的指導要點,我們利用各年齡班創設的大型區域,打破班級的界限,讓所有班級空間和材料為全體幼兒所共享,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區域環境的創設要富有情境性,區域是孩子們的一個“小世界”,所以我們要發揮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當“小主人”,設計他們的“小世界”。例如,我們把整個班布置成蛋糕房,首先就要家長配合工作,帶著孩子一起去參觀蛋糕房。在參觀前給孩子提出問題:蛋糕房是什么樣子的?蛋糕房里都有什么?那里的服務員怎樣接待客人?參觀結束后,我們組織幼兒進行談話,要開設蛋糕房,蛋糕房里都應該有什么呢?孩子們都積極主動地回答:“有蛋糕模型,有招牌,還要有制作蛋糕的工具,還要有服務員,等等。”孩子們的思路拓寬了。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孩子們尋求了家長的幫助,讓家長幫助搜集一些廢舊材料,按照蛋糕的樣子和蛋糕房里的環境進行協商和制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走進我們的課堂,和老師、孩子一起布置區域環境,了解環境的教育意義。最后,將自己在參觀過程中以及同伴協商過程中的收獲的知識和想法展示在環境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了解蛋糕房里的內容到和家長一起準備材料,一起和老師進行制作,布置環境這一系列活動,其實就是一個參與、關注社會的過程。幼兒開闊了眼界,了解到了一些新的內容,這些內容都將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區域活動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孩子們可以進行自主游戲和活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興趣進行選擇不同班級,不同內容的區域進行活動,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合作、交往、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結合我們的特色活動,我們分別進行了“大帶小”的跨班區域活動,平行班的跨班區域活動。這不僅可以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通過大班幼兒帶著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動,能力強的幼兒帶著能力弱的幼兒活動,還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品質和交往能力。
例如,我們的大型“親子”游戲活動,我們請中大班的幼兒扮演爸爸媽媽,小班的幼兒扮演寶寶,大班的幼兒要到小班認領自己的寶寶,并且在活動中一定要看好和照顧好自己的寶寶,別讓寶寶走散。在活動中,大班的幼兒要去游樂場打工賺錢,于是就帶著自己的寶寶一起去上班,給寶寶帶著水和吃的東西,讓寶寶在一旁等,小班的寶寶特別可愛,怕自己走丟了,于是就乖乖的在一旁等著爸爸媽媽下班,并且還告訴我們:要等到爸爸媽媽賺完錢才能出去玩。其實,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中大班的幼兒還是小班的幼兒,他們都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嘗試了自己扮演角色的喜悅心情。再如,郵局的活動,對于中大班的幼兒來說,郵局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并不是很陌生,他們都愿意扮演郵遞員送信,了解郵遞員的工作,每天承擔起為各班送報紙的活動。但是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對郵局的認識就有些陌生了,所以,為了培養幼兒之間能主動,大膽的交往,我們請中大班的幼兒邀請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參與到我們的郵局活動中,因為孩子們有自己的世界,當中大班幼兒給弟弟妹妹講述郵局的故事,弟弟妹妹聽得很認真;當大班的幼兒和弟弟妹妹一起操作材料的時候,小班的幼兒忘記了自己在其他班,有哥哥姐姐一起陪他們玩,小班的弟弟妹妹變得主動和大膽了,也敢于提問和表達了;當哥哥姐姐一起帶著弟弟妹妹送信的時候,小班的弟弟妹妹也有了角色意識,通過“大帶小”的活動,孩子們不僅結交了新朋友,交往能力會隨之不斷地發展。
每個班開設的區域不同,通過跨班選擇區域,孩子們不僅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最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孩子們學習分享與合作。例如,當所有的孩子都選擇要去插花的時候,有個孩子說:“那誰來扮演賣花的服務員呢?誰來買咱們的花呢?”孩子們開始一起商量,最后決定由男孩子來當花店的服務員,女孩子來插花。邀請其他班的幼兒和老師來花店買花。孩子們經過一起協商,問題得到了解決,老師肯定和表揚他們的想法,孩子們覺得自己很棒,增強了自信。雖然有時候在處理問題時會有一些小矛盾,但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合作解決問題。說明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在不斷提升。同時在花店里扮演角色,進行工作體驗,通過跨班選擇區域活動,促進了孩子們社會性的發展。
1.鼓勵幼兒為主,增強幼兒自信心。例如,鼓勵幼兒在同伴面前進行展示、講述自己的活動中的一些收獲和想法,教師從中幫助幼兒總結提升一些好的經驗,在下次活動讓幼兒進行嘗試。
2.在活動中有突出表現的幼兒,教師要做到肯定與表揚。例如,個別幼兒在與同伴交往策略上與其他小朋友有不同之處,最后,大家能夠一起合作解決問題。教師要將這種方法進行肯定,讓幼兒認可,這一過程就是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分享經驗。
3.教師請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坐在一起互相交流。首先,可以讓不同年齡班的幼兒坐在一起交流,例如,在評價同伴的作品,鼓勵幼兒說說自己喜歡這幅作品的的什么地方,鼓勵幼兒大膽表達,那么相對于班的幼兒就會從大班幼兒評價作品得過程中學會傾聽和感受。其次,是讓同一年齡班的幼兒評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在評價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互相借鑒經驗,而且在同伴面前展示了自己,讓更多的小朋友對自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個過程就是一個相互交流和提高的過程。進一步講,幼兒能夠大膽站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這份信心和勇氣是成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過程。幼兒會帶著這份自信和勇氣繼續在生活和活動中不斷地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讓更多的同伴和老師接納自己。
4.教師要在傾聽中等待,做一個觀察發現者。在區域活動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隨時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要學會傾聽幼兒的需求,從不同角度進行引導幼兒進行評價。例如,在活動中,出現一個角色多個人想扮演,那么老師可以請幼兒進行商量,引導幼兒可以嘗試輪流來扮演的方法,幫助幼兒和平解決問題。本次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可以作為為下次活動的指導重點等。
總之,通過日常跨班區域活動的實踐研究,跨班區域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激發幼兒參加跨班區域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和同伴互助能力,提高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為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幼兒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07.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