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旭輝
(南京市南化二中)
信息化環境中計算機基礎教學探討
◆冷旭輝
(南京市南化二中)
信息化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基本組織形式,已經在教學實踐中普遍應用。從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實踐角度出發,分析探討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與新課程的整合實施過程,并指出整合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信息化教學 小組合作 課程整合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國內外教學的一個發展趨勢,教育教學更是離不開信息化。小組合作學習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已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隨著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以及課程設置與內容的不斷更新,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小組合作學習與新課程整合的新思路、新特點及新問題,對于有效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在信息化教學中,由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教師作為學習的幫促者的教學模式的轉化。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結構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強化,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信息化教學中,學生的知識不只是來源于老師,而是通過網絡軟件。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進而培養了其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
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導著,而是引導著;學習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可以通過信息化的平臺,交流課內外的學習過程遇到的問題。學生之間不在局限于空間,可以跨班級,跨專業,跨年級,跨地域,甚至實現全球的互助學習。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信息化的教學創建了和諧互助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習者的結果做一個最終的評價,而忽視了學習者的身心發展變化。信息化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評價,而是采取多元評價機制,對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的過程,學習的興趣,互助合作程度等做出一個多元評價。這樣使得教師對學習者的評價更加的全面,客觀,有利于促進學者積極性,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而多元評價還包含更深層次的內容: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外,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小組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社會對學生的評價等等都在信息化的教學中得到實現。信息化教學使得評價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因為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成果,同時,使得社會,家長對學生的評價變得更加可行。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小組合作學習的一般實施過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環節:合理分組、確立學習活動目標、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小組活動結果展示、小組學習活動評價與總結。
1.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新特點
(1)教學環境更加開放。傳統教學環境延伸為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網絡環境在內的一系列與教學相關的環境,這個環境更加開放、全面、復雜。
(2)教學內容更多樣、豐富,而且更新迅捷。教學內容來源由傳統的課本教材擴展為信息量更為龐大的互聯網絡,突破了空間、時間的控制。
(3)教學媒體更加多樣,教學手段更為靈活。信息化技術讓更多的現代媒體應用于教學,讓教學傳播的途徑與方式更加多樣,讓教學的手段與方法更加靈活、有效。
(4)教學理念發生變化。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思想由傳統的“以教為中心”轉變為教師學生相結合的“主導—主體”教學理念。
(5)教學模式多樣。一系列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模式相繼產生,如探究式學習、專題性網站學習等。這些新問題、新特點的出現,都對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小組合作學習在wps演示遷移教學中的應用
《wps演示》是wps辦公系列軟件之一,是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中的核心單元,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該軟件制作電子演示文稿的知識與能力。以實踐課為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施步驟為:
教學分析此階段是對教學內容、學習者特征及教學環境進行分析與準備,主要由教師完成。(1)教學內容為wps演示復習鞏固課,讓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該軟件。(2)學習者特征體現為已經學習和掌握了wps文字、wps表格軟件的操作,具備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對wps演示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具備了必要的知識前提;通過學生優秀作品的展示,刺激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對實踐活動充滿了期待。(3)教學場地為多媒體網絡教室,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及實踐設備。
劃分合作小組依據“自愿、均衡”的原則,將班級劃分為成員3~4人的若干小組,并明確組員的角色與主要職責。此階段工作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對學生的合理分組、角色設立提供參考建議與幫助,學生則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特長等尋找合作的小組成員,并在集體中尋找自己的合適角色與職責。本次活動小組角色包括組長、資料收集員、資料處理員及設計員各一名,職責分別表現為負責整個活動的組織與協調、收集作品所需的各類資料、對各類資料進行篩選并加工處理、具體的設計制作,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學習活動。
確定小組活動主題,明確學習規則此階段主要是確立學習活動的主題,明確完成該學習主題應達到的一些要求,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方法與標準。該工作主要由教師在學生配合下完成。本次活動的主題及要求為: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用所學的知識制作一個幻燈片作品,各小組自擬主題,作品內容要求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突出作品主題,用到幻燈片制作的多種技巧,如自定義動畫、幻燈片切換等。
展開小組學習活動理解活動主題、要求及評價標準后,各小組分別展開各自的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各小組活動進程并給予相應的指導,積極調動各小組成員的積極性,防止活動迷航。
作品展示經過2~3個課時的學習活動后,教師組織各小組選取一名代表上臺為其他小組展示與講解本組的幻燈片作品,具體包括設計理念、設計主題、人員分工及工作職責、內容、活動心得體會。
評價總結依據設計好的評價體系表,教師組織各小組在作品展示過程中展開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并組織各小組針對作品展開討論,提出自己對其他小組作品的建議及對自己的啟示。評價工作完成后,將每個小組的評議結果表發放給各小組,讓其針對結果發現問題、改進不足,發揮優勢。
活動結束后,各個小組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且作品的主題及內容豐富多樣。學生普遍反映更加熟練地掌握了軟件的操作使用,而且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提高了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加了自信,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創新與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及教育相關理論的相互作用已經促進了許多新教學理論、模式的產生,如網絡探究式學習、專題網站學習、開放式學習等,積極實踐與探索這些新理論、新模式在創新教育中的實際應用與作用,對于提高創新教育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石梅,梁潤生,高陽.研究性學習之小組合作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6,(30):79-80.
[2]張麗霞,高丹陽.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時機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7,(03):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