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韻韻 鄭 焱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
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與教育實踐
——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
◆徐韻韻 鄭 焱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
紅色文化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先進文化的堅實根基。高校的辦學歷程和辦學實踐,本身就是一種特有的文化資源,更是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載體,我校是我黨創辦的第一所具有光榮傳統和紅色傳承的理工科大學。探討高校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體系的構建,并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提出紅色文化育人價值功能的實現路徑。
高校紅色文化 育人價值功能 育人體系 實現路徑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育人資源,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高校的辦學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利用好傳承好紅色文化基因,實踐中發揮其育人功能,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紅色文化資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將紅色文化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黨的十八大關于文化建設對當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提出的重大時代課題,也是中共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對當代德育實踐提出的最新要求。高校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直接提供了天然的資源。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學校全面布局,利用本校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將理論修養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把歷史熏陶和現實探索結合起來,把學習教育和思想洗禮有機結合起來,把把整改立制和激發動力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
1.挖掘校內文化內涵,實現信念的導向價值功能。源自延安的北京理工大學,代代師生牢記校史、不忘初心,追先烈遺志,承歷史重托,傳延安精神,繼報國之效,攻堅克難投身新中國的國防科教事業,矢志傳播科學與理論文化知識,以史為鑒,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謹記徐特立老院長“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教誨,踐行“德以明理 學以精工”的校訓,秉持“高遠志向、精深學術、強健體魄、恬美心境”的育人理念,這就是北理工獨特的紅色文化給予的最好的精神食糧。
2.理想引導,實現高尚道德的教化價值功能。北京理工大學十分重視學生的革命傳統實踐教育,通過構建學生黨員教育長效機制,讓學生黨員更好地傳承革命傳統,弘揚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革命精神,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牢記黨史,增強黨性,提高素質。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也是人民軍工創建85周年,為了加強對大學生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拓展北京理工大學紅色教育實踐的渠道,北京理工大學建立了一系列紅色實踐教育基地,并以此為載體進行紅色革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2016年4月,在“兩德故里”建立首個紅色實踐教育基地。5月,在具有“八路軍的故鄉”“子弟兵的搖籃”之稱的山西省武鄉縣建立學生黨員紅色實踐教育基地。6月,在江西省興國縣官田中央兵工廠舊址群建立了黨員紅色實踐教育基地。7月,在延安自然科學院遺址建立了學生黨員紅色實踐教育基地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基地。
上述紅色實踐教育基地的建成,其目的是通過樹立正確的紅色文化育人導向,構建立體化的紅色文化資源育人體系,幫助青年學生認同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熔鑄愛國主義情操,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理想信仰的有效引導。
3.“咀嚼”與“消化”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實現健康情操的陶冶價值功能。中華民族的崛起,不僅需要依靠勤勞勇敢的歷史文化傳統,更需要依靠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北京理工大學一直致力于讓青年學生自覺接受紅色文化浸潤,為此,該校采取了多項有力措施來孕育紅色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通過出版北京理工大學文化建設叢書來還原歷史,為紅色文化資源提供了寶貴的文獻。先后出版了六部兵工學科專業史,還有一些具有紅色資源的回憶錄。如《北京理工大學文化建設叢書:紅色“有”情》一書得到社會好評。
4.開拓知識支撐,實現與時俱進的創新價值功能。青年學生是具有良好科學和人文素養的特定群體,為了使紅色育人取得事半功倍的實效,必須根據青年學生的特點,全方位、立體化地進行以科技為背景,以知識為支撐的紅色育人教育,籍此實現與時俱進的創新教育功能。
北京理工大學結合自身獨特的國防科教資源,通過專家講座、知識競賽、素質拓展、參觀國家重點實驗室、優秀國防生事跡交流等國防科技色彩鮮明的專題活動,開展紅色文化和國防科技教育。
1.加強宣傳并建立體制機制。北京理工大學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建立健全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工作,加強自身紅色校史的挖掘、整理和整合,注重校內獻身國防的先進人物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延安精神、國防報國理念的育人功能,將學校的校史文化宣傳與青年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利用體制機制保障紅色文化資源宣傳效果。
2.全面普及并融入課堂教學
高校要積極主動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列入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通過多種形式與相關專業教學環節相結合,實現并強化紅色文化資源的入腦入心。
北京理工大學建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經過不斷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教學基礎。在研究方面,主要開展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實踐、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與執政黨建設等五個方向的研究。在教學方面,注重結合延安精神、軍工專業、國防特色等特色資源,深化了北理工校園紅色資源研究與成果運用,從而有效地促進了紅色文化資源進課堂,使得學科理論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3.思想引領并有效融入黨團活動。高校黨團組織集聚了最優秀的青年學生,這些組織既應成為紅色文化的承載者,也更應是紅色教育的主力軍。高校各級黨團組織應該充分發揮廣泛聯系青年學生的自身優勢,恪守使命職責,通過舉辦黨課團課、演講、論壇、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構建紅色文化傳播平臺,拓展紅色文化傳播渠道,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果。
4.傳承創新并有效融入校園文化。高校文化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和發源地之一,而紅色文化又是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應將紅色文化與高校文化深度融合,有效充實和切實提升高校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高??梢酝ㄟ^紅色主題,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同時利用網絡、校內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校園新媒體和自媒體,借助微視頻、微電影、校園短劇等新型傳播形態,深化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利用。
榮獲北京高校“十佳輔導員”稱號的北京理工大學學生輔導員張揚成立了“歸來”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室,集中時政熱點、紅色歷史和現象進行思辨交鋒來探討問題,其目的在堅強理想信仰、重塑民族自信,培養家國情懷,呼喚文化歸來,自信歸來,信仰歸來。目前,總出品10萬余字,累計總瀏覽量9萬余次,起到了很好的紅色資源育人效果。
[1]陳海燕.高校紅色教育的機理分析與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1):73-76.
[2]李霞.論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中南大學,2013.
[3]劉振強.以紅色資源為載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J].當代教育論壇,2013,(05):52-56.
[4]潘松文.紅色文化之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價值及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11):89-90.
[5]唐順利.紅色資源與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本文系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立項課題“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研究”(項目批準號:15JD7100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