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娟
(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處)
從理想信念教育視角探索“外培計劃”培養模式
——以北京電影學院“外培計劃”項目為例
◆謝文娟
(北京電影學院教務處)
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和國內外高校間中外交流合作的不斷增強,高校大學生的出國人數逐年遞增。借助“外培計劃”的實施和推進,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外培計劃”學生管理中,加強這一群體的思想教育,進一步提高本科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理想信念教育 外培計劃 培養模式
《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計劃》中“外培計劃”是北京市教委為進一步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推進北京地區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高北京地區高等院校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這是2015年以來首次實施的新舉措。簡單地說,就是支持市屬高校把優秀的學生輸送到世界知名學府去學習交流,增強他們的專業能力、國際交流和競爭能力,再回來服務國家的建設。
“外培計劃”訪學學生(以下簡稱外培學生)的思想修養和學習能力等不僅代表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形象,而且體現了我校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能力和成績,也是體現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
北京電影學院是是亞洲規模最大、世界著名的電影專業院校,也是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藝術高校,更是“外培計劃”首批執行的市屬院校之一。在我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我校從中國電影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發展的實際出發,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標準來培養電影專業人才,宣傳祖國文化,為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服務。“電影制作的國際化更需要我們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國際化電影人才,加之我校與國際院校存在一點差距,這些都是我校面臨的現實緊迫挑戰。十三五”時期是我校建成高水平世界一流電影學院的全面“沖刺期”和關鍵階段,更是要把握機遇,全面推進“外培計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電影學院在“外培計劃”項目中,嚴格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交叉培養“外培計劃”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和《北京高校學生訪學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立足于學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對“外培計劃”進行初步探索。以下是我校對這一項目進行的思考和探討。
當代大學生絕大部分為九零后,他們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正能量的。但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猛烈沖擊和碰撞,少數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思想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學習上缺乏自覺性、主動性和系統性,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學以致用難以為繼;生活中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現的問題,我校也有這類情況存在。對此,我們既不能忽視,更不能回避。
21世紀以來,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和信息化趨勢的不斷發展以及國內外高校間中外合作交流的繼續深入,國際合作模式已經成為實現對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消化吸收的重要途徑。提高他們的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導其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決擁護黨的領導,增強黨的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的國際性高水平人才。因此,深入對海外訪學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出國訪學大學生是高校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受時差、遠距離等因素的限制,他們與國內所在院校的聯系存在一定的困難,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些不利。目前,在海外訪學學生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思想認識存在誤區。海外訪學學生自身對理想信念修養的重視程度不夠,他們認為出國就是為了專業進修,提升專業技能,因而忽視了自身理想信念修養的提高。
組織管理不盡合理。無論是國內院校還是國外訪學院校都缺少專門的管理負責人,對海外學生的管理也不很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對海外學生教育和管理培養的延續性。此外海外訪學學生較為分散,高校難以根據每位學生所在的境外院校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更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做出準確、客觀的評價。
管理方法針對性不強。受文化、環境和當地法律等條件的限制,“外培計劃”學生的聯系溝通、學習培養、個人發展和理想信念的教育在客觀上都存在著一些困難,傳統管理工作實施難度較大、成本較高,造成了教育管理方法不科學、理想信念教育不明顯的局面。
制度建設不夠完善。第一,海外訪學學生管理細則不夠完善,尤其是針對“外培計劃”項目的旨在提高訪學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制度章程;第二,對海外訪學學生雖設置了若干管理規定,但這些規定不夠規范、不夠科學。
為培養更多高水平人才,北京電影學院從2015年開始積極推進“外培計劃”,以本科招生錄取和在校生遴選兩種方式選拔出一批優秀學生派遣到國外對口院校中交流訪學。其中針對本科招生錄取方式錄取的學生,我校統一采用“1+2+1”的培養模式,第一、四年均在本校上課,第二、三年出國訪學兩年,畢業時授予北京電影學院本科學位。因此,2015年以本科招生錄取的學生將于2016年出國訪學。而在校生遴選是面對本校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學生,選出一批優異學生出國訪學一年。
項目執行之初,我校與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和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兩所高校針對培養方案、學位授予、語言要求和簽證等培養模式問題進行了多次探討,最后達成了合作協議。經校內選拔、專業面試、官網公示和現場公證等環節后,一批又一批學生出國深造。
在整個項目執行過程中,我校主要從思想認識、組織管理、管理方法和制度建設四個方面著手,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每一個培養模式環節之中。
1.提高思想認識。做好出國前的專題教育和出國后的跟蹤教育,以QQ等現代通信方式直接向“外培計劃”學生推送文字或圖像等信息,引導他們了解黨和國家的重要新聞,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創造“外培計劃”訪學學生的精神家園;利用電子郵件要求外培學生定期向學校及各院系進行思想和學習匯報,加強溝通和交流,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
2.加強組織管理。設置專人專崗,負責推進我校國際化相關工作,全程幫助外培學生,如校內選拔、機票購買以及公證辦理等等;教務處善學分互認體系,做好學生回國后學分的無縫化對接和認定;各院系因人制宜制定科學的階梯選課方案,給學生提供更好的能夠接觸到國外核心技術的興趣課程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規范管理方法。成立專門微信群,加入學校各院系外培計劃負責人,全程在線確保及時解答學生在國外遇到的各種難題,使國內外教師、學生之間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增強“外培計劃”學生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切實加強教育和引導;學生出國前組織多次外培學生交流座談會,針對學生訪學的遇到的問題如簽證、選課等進行匯總答疑,并邀請上一屆訪學的師兄師姐前來分享經驗和建議,讓即將訪學的學生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4.完善制度建設。學校將整理的學生訪學過程中的重要注意事項和主要時間點等信息,全覆蓋到每位外培學生,增強他們對未來留學學習生活的信心、期待和安全感;基于此項目,我校特制定了本科學生公派境外學習管理辦法和本科學生公派境外學習項目選拔辦法,讓外培學生在外也能清楚知道如何進行更換選課申請、學分認定和獎學金評選等。
“外培計劃”實施任重道遠。面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今后我校將繼續加強外培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斷創新培養模式,努力增強“外培計劃”的針對性和時效性,使“外培計劃”項目實施更加規范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