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硯秋
(吉林省大安市第四中學校)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
◆謝硯秋
(吉林省大安市第四中學校)
初中語文作為小學和高中語言學習基礎的重要鏈接點,在全面提高初中生的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就此展開論點,總結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問的技巧和策略。
語文教學 問題 提問策略
1.對學生心理的引領
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都是學問研究的主體。所謂師傅領進門,學生的修行還要靠自己。教師在教學中進行提問,以此來引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當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課堂互動不積極是目前學生在課堂上存在的一大問題。有的學生天生不善于表達,膽小不敢回答問題;也有一部分學生反應力較快,主觀意識差不想表達;也有部分學生性格內向,怕回答不上來被同學笑話等現象,都是初中生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那么教師的有效提問就十分重要。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積極的學習課本知識,養成勤思考,愛動腦的好習慣。因此教師在課堂提問時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2.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初中語文教育課堂提問是一個充滿學問的藝術。有效的課堂提問環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帶動學生興趣的催化劑。有效的提問環節可以緊抓學生的思維導向,警示學生注意力的有效保持和專注,并在提問回答的過程里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學生可以及時的在大腦里自主思考,做出反應和分析,整理出思路,給出最佳的答案。
3.重點難點的掌握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內容的講解,需要深層次的有效提問來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重難點知識,恰當的進行難點的提問,可以極大的引領學生的思路。在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互動談論中,做出理性判斷和自我解答,這樣也很好地解決了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
4.雙向互動的教學性
教學問題的提與問是要相輔相成,雙向互動的。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程度的提問和解答,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受能力、知識的領悟、要點的運用方面的進度。這種直接有效的課堂信息反應,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地改變教學策略和調進度,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1.在課堂提問中,問題與回答的重復
教師在提問過程里,反復的運用回答性的語句,頻繁的提問會帶來很大的課堂乏味感。這種職業弊端的接連出現不僅會影響教師課堂的有效管理,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重難點的分辨情況、分散注意力、進而干脆忽略掉提問。這種現象的存在,與教師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教師不應該過于低估學生的聽力和視力,擔心學生的專注力是否在課堂上。提問之前,教師只需要,強調問題只被提一次,然后便開始抽查,不會有重復的機會,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就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產生心理定勢,養成了全神貫注的好習慣。
2.在課堂提問中,雜而多的提問數量
古往今來,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只教不問。而當前課堂上,教師們把學習的自主權更多的交到學生的手里,如此另一個極端現象就出現了,學生們的雜亂無序的問題貫穿整個在課堂。一節語文課的上課時間是45分鐘,如果學生一直被問題纏繞,整個課堂活動就成了學生們敷衍問回答的過程,這樣可以真正思考的時間就會隨之減少。對于如此情況,教師應該更多的注意提問策略,問題深度與難度的交替,靈活多變的提問,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
3.在課堂提問中忽略學生的回答
教師的有效提問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因而,教師應該樹立一個好的心態,擺正自己傾聽者的角色。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給予該有的重視和足夠的機會,不掠奪學生們的自由言論權,不為學生們帶來不信任的錯覺,多注重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1.在課堂活動中,合理科學提問,把握主次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提問要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首先教師要對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情況有全面的了解。結合學生語文水平、學習接受能力、思維反應快慢等等,提出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科學提問是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要媒介,只有把握好問題適度的輕重,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學習環境,才能極大的發揮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很好的強化語文學習的效果。如果把握不好提問的技巧,那么最終問題就會成為教師枯燥的自問自答。在如此基礎上,教師則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教材內容,充分激發不同類型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學生們已經對于春天的美好景象有一個想象的勾勒,但是為了對課文內容的更深刻的感受,老師們可以夾雜這樣的師生互動問題:同學們你們看,老師今天的板書顏色設計,是不是和朱自清先生描繪的春天一樣絢麗多姿啊?
看到粉色板書模塊,你是不是也想像出了朱自清先生筆下杏花梨嬌羞花爭艷的景象?看到綠色粉筆的板塊設計,你是不是也仿佛身臨那小草萌芽的瞬間?引入一系列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再加上與板書的完美結合。教師可以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想象力。學生們也能更好的消化掉故事情節,引起思考興趣,由而課文的內容和主旨也得到進一步的加深。
2.在課堂活動中,刪繁就簡,引人入勝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不難發現,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形式過于表述直白,那么問題的創發性和靈活就會被大大削弱。在日積月累下,學生們的思想倦怠、精神萎靡現象凸顯,思維發展也會受到很大局限。因此,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掌握提問技巧,充分揮發學生的想象力,提供一個創造性的提問。比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反問方式:同學們“為什么作者標題不是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而是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呢?”這樣問題的給出,這學生在閱讀以前一定會用思維思考:“到底為什么這篇文章要寫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呢?”這樣直接開放性的反問,可以極大程度激發學生的思考,到底從百草園到三味書發生了什么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發揮開闊的想象力,順理成章的引出課文的內容。
3.課堂活動中,引用拓展,鼓勵為主
初中生處在一個青春期萌芽的階段,思想渙散與好動多變是這個成長階段的特點。在面對這個問題上,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找到一個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體提問方法。同時,教師還要盡可能的在提問過程中多鼓勵學生,給予提示和指導。比如,學習《背景》這一文章時,由于學生年紀經歷尚淺,對于父愛的體會不是特別深刻,導致文章里父親的情感不能更深刻的理解。這時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引用拓展,進行有目的得引導。讓學生對文章感情有更深的印象。如引用高爾基的“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等具有含義和說服力的語句,讓學生們結合自身和文章,談談自己對于父愛的理解,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保證有效的提問。結合課文的主體內涵,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理解故事的情感。
教師需要不斷摸索課堂提問策略,做到教材知識與問題的緊密結合,抓住問題的切入點,保持新鮮感與吸引力,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駛入特定的問題情境中。因此,教師除了要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以為,還要具備靈活的課堂變通能力,尤其是在語文教學的提問技巧方面,更應該靈活運用,全面發揮。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有所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改善,初中語文教學才能很好地開展。
[1]潘榮椿.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中華少年,2016,(02).
[2]杜靈科.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考試周刊,2016,(28).
[3]方玉.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策略淺析[J].城市地理,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