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微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八一希望學校)
互聯網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分析
◆田 微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八一希望學校)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在一般家庭中都通過寬帶技術、遠程無線技術等獲取最新的消息,互聯網的影響已經擴展至人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其具有鮮明的特點。
互聯網時代 小學語文 教學語言
從當前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來看,其中大多都就可以體現出一定的情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使用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語言,從而能夠體現其中包含的情感。小學階段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認識觀、價值觀的基礎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情感價值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能夠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的解讀,在教學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情感的同時也能將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念融入進去,并能應用合適、生動的教學語言來向學生傳達課文中所包含的情感,使學生也形成強烈的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投入自身濃厚的感情,在此情感基礎上開展教學,這樣才能感染小學生也投入情感,能夠讓小學生在加深其情感體驗的同時也能加強其對教材、課文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不斷提高在校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在其教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語言要更加生活化,便于小學生聯系現實生活,從而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生活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在進行表達時選用相對比較活潑的語言。因此,要求教師能夠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用他們更容易接受的語言和表達形式開展教學,從而能夠對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培養。在小學生逐漸向高年級過渡后,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抽象思維素養,這時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嚴謹性。
例如,在學習詩歌《瀑布》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開始前,可以通過向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音頻,“她從雪山緩緩走來,迫不及待的向東海奔去……”。教師在教學前,創設一個波瀾壯闊的場面,使學生陷入到無限的遐想與想象中,此時,就可以向學生發問。老師說:“在生活中見到的水,大多數都是一刻不停地向前流淌著的。但是,有這樣一種水,是從高處傾瀉下來,大家都知道這是什么水嗎?有同學見過這種水嗎?”教師用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語言進行教學導入,就可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應用教學語言,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與教材,接受新的知識也更加容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生動性的語言是激發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有效的途徑。教師可以將小學語文的課本內容、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互聯網中的信息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能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尤其是對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形象以及優美的景色描寫,教師更需要運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構建一個形象的意境,從而使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使學生更加迅速地理解和吸收知識。
通過應用生動的教學語言,可以使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習相關知識。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學習《月光曲》這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解“幽靜”一詞。如果教師采用的是按照詞典意思進行講解的方法,向學生解釋“幽靜”就是“安靜幽雅”之意,這樣的解釋雖然比較準確與可靠,但是學生不能理解該詞匯中真正包含的意蘊。如果教師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可以體驗的真實環境,在該環境中對其進行解釋,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荷塘月色”的鋼琴曲,并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在月光柔和而朦朧的夜晚,沿著小鎮的河岸一直望去,在小河對岸的森林中可以看到若隱若現的燈光,聽到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這就是描繪的幽靜的境界。學生在音樂中,閉上眼睛在教師語言和多媒體音樂的影響下,逐漸發揮其想象,并逐漸陶醉在幽靜的氛圍中,對安靜優雅的意境有了準確的理解。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教師是否能夠應用合理、恰當的教學語言對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階段是小學生逐步形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育具有獨特的語言特點,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是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王艷麗.網絡語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語文論壇,2014,(03).
[2]劉燦群,雷婷.網絡語言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7).
[3]羅麗華.小寫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分析[J].讀與寫,2013,(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