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利
(山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淺析如何培養嬰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
◆姜 利
(山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良好的睡眠習慣是嬰幼兒良好睡眠質量的保證,而良好的睡眠質量對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從新生兒開始培養嬰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就成為嬰幼兒保教領域不可回避的一個課題了。從日常工作經驗和文獻資料中總結歸納出嬰幼兒不良睡眠的4種表現和成因,對原因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者和家長們有所啟示,幫助中國嬰幼兒獲得良好的睡眠習慣。
睡眠 作息規律 睡眠環境 睡前飲食
睡眠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很多與嬰幼兒生長發育有關的激素都是在每個睡眠周期里分泌的,如生長激素是在睡眠周期里以脈沖形式分泌出來的,因此,嬰幼兒睡眠好,生長激素分泌的就多,其身體發育的就好。老話說的嬰幼兒睡一覺長一點是有道理的。睡眠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促進腦的發育,有明顯的益智作用。睡眠還能起到很好的儲能作用,幫助嬰幼兒更好的玩,更好地學習,促進智力發展,所以睡眠是相當重要的。眾多的研究結果和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都讓我們感覺到,睡不好的嬰幼兒吃不好、玩不好,特別難帶。并且睡眠質量特別差和睡眠特別不規律的嬰幼兒,身高和體重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
然而,很多研究都表明,在現階段,嬰幼兒的睡眠質量并不盡如人意。2012年3月17日,“中國嬰幼兒睡眠健康專題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兒童保健部主任王惠珊公布了一組數據:在美國,20%~25%的嬰幼兒存在睡眠行為問題,其中超過一半是“夜醒”;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23.5%的5月齡嬰兒不能連續睡眠6小時。嬰幼兒的睡眠問題已經引起全球專業領域的注意。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歐美國家僅有20%~30%的嬰幼兒存在睡眠問題,而在中國,這項數據高達76%。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兒童醫院教授劉璽誠介紹:“在國內,嬰兒期的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入睡和持續睡眠困難,所出現的問題可持續到幼兒期甚至兒童后期。”這些研究結果都表明,現在嬰幼兒的睡眠習慣不夠好,沒有好的睡眠習慣,自然也就沒有好的睡眠質量,因此,從新生兒就開始培養嬰幼兒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已經成為全球嬰幼兒養育和教育領域里不可回避的一個課題了。
將專業教師的工作經驗以及大量的家長感受經驗作為感性認識,將大量的研究結論作為理性認識,從而總結歸納出嬰幼兒睡眠不良習慣主要有睡覺少、睡覺晚、睡眠淺等幾個典型的特征,其中睡眠沒有規律、睡眠環境差、睡前吃太多、與父母同床睡、家長的不當回應方式和生病是影響嬰幼兒睡眠的幾個主要原因。
案例一:用媽媽的話說ww是個睡覺特別怪的嬰幼兒,她有時候一整天都不睡覺,媽媽想要休息一會兒都不行。有時候她又會一睡不醒,下午睡上3個小時,甚至4個小時。晚上也是,有時候睡得特別早,甚至沒有吃完飯就睡著了,有時候又到11點還不入睡。對這個問題,ww媽媽頭疼不已……
案例二:ss嬰幼兒的睡眠從出生到現在2歲了一直都是不錯的,但是據媽媽反應,最近一段時間由于家里經常有爸爸的朋友聚會,ss經常感到很興奮,明明到了睡覺的時候,他硬是堅持不睡,直到很晚,他還不睡,最終困得厲害了,就開始發脾氣,哭鬧,但是就是不肯上床睡覺……
案例三:qq從出生到現在3歲了一直和媽媽同床睡,因為媽媽覺得這樣可以照顧qq更加方便些,但是最近一段時間,qq會經常出現夜里醒來的現象,有時候是因為媽媽的胳膊搭到了qq的身上,不舒服而醒的,有時候因為做了噩夢醒的,有時候媽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qq就醒了,并且還表現出很傷心的樣子……
案例四:ll從出生都現在2歲多一直都有晚上睡前喝一大瓶奶的習慣,媽媽覺得這樣嬰幼兒可以晚上不餓,就能睡整夜覺了,但是也正是這樣,ll一直都被這個問題困擾,媽媽發現每次喝奶后,ll不僅不能很快入睡,反而更加精神了,要玩一會兒才能睡覺,并且睡不了多大一會兒又會尿醒……
以上描述的是嬰幼兒睡眠不良習慣的幾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其中案例一中的ww是個睡眠極其沒有規律的嬰幼兒,她有時候由于白天不睡覺,玩的很累了,不能吃晚飯就睡著了,那么嬰幼兒就是餓著肚子睡著的,自然不能一覺到天亮就要餓醒了,并且餓著肚子睡覺對小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也會影響營養的吸收。ww有時候白天睡得太多了,晚上她絲毫不感覺困倦,自然就不能正常入睡,導致睡覺時間不夠,長久下去必然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影響身體發育。因此,培養嬰幼兒有規律的睡眠習慣,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玩的時候就好好玩,是培養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的第一步。案例二中的ss嬰幼兒出現的睡眠問題主要是由于睡眠環境改變,或者說睡眠環境差造成的。由于家里經常有朋友聚會,嬰幼兒到了睡覺的時間不能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反而是一個嘈雜的環境,并且家里有聚會,燈光自然是很亮的,這些都能夠讓嬰幼兒興奮,讓嬰幼兒覺得現在還不到睡覺的時間,就不肯入睡,實際上嬰幼兒的身體生物鐘已經指示應該睡覺了,這樣內外環境的矛盾,使得嬰幼兒疲憊不堪,心情煩躁,長此下去,除了影響身體發育之外,恐怕對嬰幼兒的心理發展和情緒控制能力都有不良的影響。案例三中的qq出現睡眠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與媽媽同床睡造成的,新華社上海3月20日專電(記者劉丹)報道稱,“與‘單獨睡’兒童相比,“與父母同床睡”的兒童,患就寢習慣不良、睡眠焦慮、夜醒、異態睡眠、睡眠呼吸障礙和白天嗜睡等癥的幾率高出10倍。”qq所遇到的問題正是這個原因,隨著嬰幼兒慢慢長大,睡眠時需要的空間會越來越大,與媽媽搶床的現象就會很突出了,媽媽為了保護嬰幼兒,通常都是擠在床邊上入睡,長期下去對媽媽的健康不利,同時媽媽有時候難免會壓著嬰幼兒,輕者導致嬰幼兒不舒服,做惡夢,重者還會導致嬰幼兒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和父母同床睡也是嬰幼兒不良睡眠習慣的一個突出表現。案例四中的ll遇到的睡眠問題主要是由睡前吃太多造成的。專家建議在嬰幼兒入睡前半小時內不要給嬰幼兒吃大量的食物,以免影響嬰幼兒的消化系統,從而影響睡眠質量。因為如果嬰幼兒在入睡前攝入大量的食物,ta的腸胃就會處于工作狀態,那么嬰幼兒的大腦就會處于興奮狀態,難以入睡,等嬰幼兒玩了一會兒,食物基本消化完畢了,嬰幼兒的睡覺時間就延后了,嬰幼兒由于困倦,很快就睡著了,但是之前吃的食物經過消化產生的廢物——大小便卻要被排出了,因此嬰幼兒就容易尿床,濕漉漉的床單讓嬰幼兒很不舒服,嬰幼兒也容易醒來,從而耽誤了嬰幼兒的睡眠時間,影響了嬰幼兒的睡眠質量。
1.制定生活作息表,形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規律。這一習慣應該從新生兒就開始培養,在嬰幼兒6~8周時,媽媽就可以著重培養嬰幼兒獲得白天和黑夜的感知,培養睡整夜覺的好習慣。根據嬰幼兒的氣質類型和身體發展情況,為嬰幼兒制定生活作息表,什么時候該喝奶了,什么時候該玩,什么時候該睡覺都要相對有規律,在嬰幼兒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盡量按照作息表的時間進行作息,如果嬰幼兒在該玩的時間困了,媽媽盡量不要由著嬰幼兒睡過去,多引逗嬰幼兒玩一會兒,讓他在該睡覺的時間睡覺。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嬰幼兒就能夠獲得穩定的生物鐘,能夠在正確時間里做正確的事情,配合身體發育的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和生活習慣。
2.遵守生活規律,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在嬰幼兒睡醒了的時候,媽媽盡量和嬰幼兒好好玩,保持室內光線明亮,不要刻意回避噪音,如電話鈴聲、電視聲、洗衣機的聲音等,而在嬰幼兒需要睡覺的時候,媽媽則要刻意保持房間光線暗一點,保持房間安靜,告訴嬰幼兒這是睡覺的時間了。如果有時候生活規律出現變動,如家里有有朋友聚會,或者外出旅行,那么也盡量不要打亂嬰幼兒的睡眠規律,在嬰幼兒需要睡覺的時候,盡量全家人配合一下,保持一個安靜和舒適的環境,讓嬰幼兒快快睡眠,補充能量。
3.鼓勵嬰幼兒自己睡,盡量不要和父母同床睡。從新生兒開始,就要為嬰幼兒準備好自己的小床,如果嬰幼兒不是特別的心理需求(比如依戀期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敏感期等)則鼓勵嬰幼兒在自己的小床上睡,即使嬰幼兒在媽媽的大床上睡著了,也鼓勵家長把嬰幼兒抱到自己的小床上睡。開始分床的時候可以讓嬰幼兒的小床與媽媽的大床挨著,給嬰幼兒一種安全感和親近感,慢慢的可以把嬰幼兒的小床推到一個單獨的房間,讓嬰幼兒自己睡,但是可以適當地開著門,讓嬰幼兒知道當他遇到任何問題時,爸爸媽媽隨時都可以過來幫助他。在嬰幼兒獨自睡在小床上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嬰幼兒鼓勵和支持的眼神,告訴嬰幼兒媽媽很喜歡他能夠勇敢地自己睡,而不要過多地去看嬰幼兒有沒有睡著,表現出不放心和內疚的表情。這樣堅持下去嬰幼兒就會認為自己睡覺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而沒什么特別,那么嬰幼兒的睡眠好習慣也就養成了。
4.培養合理的飲食習慣,不要在睡前給嬰幼兒吃太多的食物。媽媽要根據嬰幼兒的情況,摸索出嬰幼兒的食量和消化規律,如果嬰幼兒容易半夜肚子餓,可以在晚餐時,給嬰幼兒適量地加大一點輔食量,在嬰幼兒入睡前的半個小時再給嬰幼兒喝半瓶奶。在嬰幼兒入睡時,幫助嬰幼兒排便,并更換舒適干爽的尿布,然后讓嬰幼兒香甜安靜地入睡。
嬰幼兒的身心發展離不開好的睡眠質量,而良好的睡眠習慣是良好睡眠質量的保障,因此,每一位嬰幼兒的教養者都要重視嬰幼兒的睡眠問題,根據嬰幼兒的睡眠情況,找到每個嬰幼兒的睡眠規律,從而配合相應的睡眠和生活作息安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使嬰幼兒睡得甜,吃得香,玩得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成長。
[1]專家稱嬰幼兒睡眠問題多由不當看護造成.新京報,2012-3-27.
[2]父母必看:寶寶20個睡眠問題.中國搜狐母嬰頻道.
[3]劉璽誠,王惠珊.嬰幼兒睡眠與成長.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12-14.
[4]麥堅凝.嬰幼兒常見睡眠障礙及對策.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2,(04):364-366.
[5]Roha RJ L Li.The important items effects baby’s sleep. Children Research,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