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賢
(吉林省龍井市亞松一小幼兒園)
對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
◆馬秀賢
(吉林省龍井市亞松一小幼兒園)
對于幼兒習慣的養成,不是短暫的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幼兒的大多數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離不開幼兒園對于幼兒習慣的培養。同時,家庭因素培養幼兒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主要講述了為幼兒構建家庭與幼兒園合作平臺,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園合作 行為習慣 家園溝通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對于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和幼兒園都應該重視。幼兒的行為發展離不開周圍環境的熏陶,良好的教育環境可以有效的幫助對于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環境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幼兒園不僅要對幼兒進行培養,家庭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幼兒行為教育的培養是離不開家庭和幼兒園兩者之間的相互協作的。
家庭和幼兒園需要保持積極主動地態度對幼兒進行培養,兩者之間應該做到同步教育。若是其中一方過于強硬將導致合作無法進展下去,另一方只能是配合被動的參與,可能會起到與目標相反的效果。因此家庭和幼兒園之間要保持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培養幼兒的方案,相互促進,相互監督,達到最終目的。教師在其中起著不小的作用,教師作為家長與幼兒園溝通的橋梁,應該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幫助兩者之間建立溝通,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將幼兒在園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激發家長對于幼兒教育的激情,以此來實現兩者之間的互動情況。
幼兒教育的根本目標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幼兒的年齡較小,并且處于人生的初端,是進行教育教導最好的階段。對于幼兒園來說,幼兒的可塑性強,可以對幼兒進行更好的教導。對于家庭來說,幼兒的一切行為都在萌芽之中,需要家長對于幼兒行為的糾正。在一些教育問題方面,家長了解的沒有園方全面,需要幼兒園對于家長進行教育引導,學習如何進行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的方式方法。
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常忽視對于幼兒的教育,也沒有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來對幼兒進行教育。大部分家長只重視幼兒的知識方面的培養,而忽視行為教育。種種方面的原因使得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以及行為方面教育的不重視,幼兒時期是孩子奠定性格基礎的時期,正在進行著德智體美勞方面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應該使得家長明白自身對于孩子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幼兒的很多行為都是與家長的行為習慣相似的,可見環境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家長應該創建良好的家庭氛圍,在家庭中相互尊重、輕松愉快,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才能夠受到良好的熏陶。此外,為幼兒創建整潔的家庭環境,讓幼兒從小培養起愛干凈、愛整潔的行為習慣。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對幼兒進行行為教育的第一步,為今后幼兒園的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孩子的一些行為是在家庭中表現不出來的,但是有些孩子的行為也是在幼兒園中表現不出來的,因此,家園之間要進行合作交流,完全掌握幼兒的行為特點,對他們進行教育培養。
教師在幼兒園中要記錄好孩子的行為,及時向家長反應,尤其是習慣不好的孩子,讓家長充分了解到孩子的缺點,相互交流之間讓家長和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孩子的特點。那么,家長與教師之間是如何交流的呢?家長會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家長會是家長與教師之間進行面對面交流最好的途徑,每次的家長會可以規定一個主題,讓家長之間互相交流經驗,再配合教師的幫助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創建微信群建立與家長的聯系,及時反應孩子的情況,家長們還可以在圈里相互交流解決方法,達到對孩子進行行為教育的目的。
家長需要對孩子們保持教育方面的一致性,要有著一致的態度和一致的要求,一致性原則可以消除幼兒之間心理上的不平衡,孩子之間也會相互督促,共同促進。幼兒園班級中一般會有兩個及以上的教師,教師之間也要保持教育上的一致性,對幼兒進行一致的要求規范。
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培養幼兒行為起著促進作用,有時因為家長教育的不當,導致幼兒的行為出現偏差。因此,教師要對家長進行教育理論上的培育,用正確的理論方法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讓家長了解到目前一段時間內幼兒園對孩子進行的哪方面的教育培養,告知家長應該配合的方面,讓孩子在家庭和幼兒園的環境中都能夠得到培養,在一點一滴中不斷培養幼兒。
[1]何紅漫,鄧麗霞.順應時代要求,建立新型家園合作關系的實踐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2009,(03).
[2]張星明.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J].新課程研究,2011,(09).
[3]楊曉芹.淺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