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歡
(新疆阿圖什市克州二中)
優化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打造高效課堂
◆聶 歡
(新疆阿圖什市克州二中)
隨著我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初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嶄新的課程,已經在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追求的最終目標是高效課堂,如何豐富課堂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個體差異,分層分類展開教學,提高學生自主能動性,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及需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課題。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探討對有效教學方法的應用和優化,以期打造高效課堂。
初中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高效課堂
初中信息技術不同于其它學科,它起步較晚,沒有系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可以借鑒參考,需要教師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研究和探索。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是人們必需掌握和的基本生活技能之一,由于信息技術自身發展速度極快,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念,打造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選擇恰當的課堂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筆者聯系教學實際,重新對學生進行定位,認真審視、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探索出以下幾方面教學實踐經驗和策略,以期打造高效課堂。
同一個班級內的初中生,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過程,其對計算機的認知和個人的悟性也都有所不同。有的初中生因為家里有電腦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有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一竅不通,甚至沒有掌握最基本的打字、瀏覽網頁等能力。因此,針對學情不同的學生,我們要開展具有差異性的分層分類教學方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獲得學習提高的機會,實現最高的教學效率。分層教學并不是說要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再采取不同教學方法,因為我們不能把情況相似的學生都分在一個班級,而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所以沒法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開教學。因此,我們要在充分了解學生之間差異的基礎上,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讓班級內所有學生都能共同參與到學習中來。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個別座談、問卷調查、班會調研等方式,把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清楚,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創新、提高、基礎等三個檔次的教學目標,讓不同水平檔次的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目標,避免出現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后進生“吃不消”的現象。
例如,對于windows操作系統里的最基本的“復制、粘貼、剪切”等操作,由于大多數學生都已經掌握了,我并沒有做詳細的講解,但是考慮到有部分對電腦一無所知的學生,就設計了不同難易程度的操作題。首先設計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把桌面上的一個文件移到本地磁盤D里,大部分同學都能順利完成,我針對部分不會操作的同學,作了簡單講解。接著又提出了第二個難度升級的問題,讓學生將剛才移至本地磁盤D中的文件通過鍵盤和鼠標操作移到本地磁盤E,通過這些題目,讓學生掌握快捷鍵“Ctrl+C”“Ctrl+X”“Ctrl+V”的應用,也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得以提高,樹立自信,激發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惟獨從心里發出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初中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性格活潑愛動,對于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比較樂于接受,因此,我們要緊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把他們對計算機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進一步擴大。首先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的優勢,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網絡學習、互動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等比較新穎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提升。
例如,在鼠標操作的練習中,我利用初中生喜歡玩游戲的心理,利用windows自帶的掃雷和紙牌游戲,讓學生在愉悅的游戲探索過程中熟練的掌握住了鼠標的操作要領與技能,在探索游戲的過程中,鼠標訓練不再枯燥、乏味和單調,而變得豐富多彩,趣味橫生。
信息技術課程具有較高的實踐性,操作性強。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學習的最好途徑,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要有強化信息技術實踐操作,在實踐中能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習方向,也能讓老師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實際掌握情況,恰到好處的調整教學。一節課有45分鐘,教師可以將課堂分為30+15分鐘兩個部分,教師講和演示操作用30分鐘,其余的15分鐘作為學生自主實踐操作環節,教師在完成對知識點的講解后,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在旁邊適時指導,以達到鞏固學習的效果。
例如,在講解“圖文混排”的知識時,我將理論知識講解過后,在多媒體等應用設備上,播放一些當下最流行的電視劇里的片段圖片,以及我們學校的照片和一些明星的照片,鼓勵學生利用剛剛學到的知識,來自主設計海報或學校簡介,學生馬上興趣高漲,用認真的態度去熱情主動的進行實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梳理和掌握。
新課程一直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當前我們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應摒棄教師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學生只負責被動聽講、死記硬背的局面,這種方式使學生產生較強的依賴性,嚴重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索。因此,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變學生為課堂主體,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和意識,最有效的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我一般常用角色轉換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模式和學案導學模式等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以任務驅動模式為例,我在每堂課最后幾分鐘都會留下一個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習小組輪流主持,把自己的認識講出來,同時作為小老師還可以提問其它學生,這樣一來,每個學習小組在私底下都會主動去整理或搜集知識,相互之間配合默契,以求讓自己的小組表現更好,這樣不但能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還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獨立意識,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信息素養。
初中生心理比較敏感,對教師的評價很是在意,他們需要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采取客觀公正的評價,盡量多采用鼓勵式的評價,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保持學習的興趣。在進行課堂評價時,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靈活的綜合性評價。比如,有的同學性格大大咧咧,教師可以直接開玩笑式的評價,告訴他做得好與不好之處,督促學生繼續努力。有的同學性格比較內向,沒有自信,教師應首先肯定他這次學習任務完成的不錯,但是在某些地方再稍做改進會更加完美,并認真告訴他老師相信他以后會做的更好更棒。總之,教師的評價應該是正面的,讓學生能夠從中吸取力量,感受到被重視,從而更投入地去學習。
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涉及頗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與時俱進,充分兼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習欲望以及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基礎,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模式,為學生搭建更為恰當的學習載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發散創造思維,激發創新火花,有效提高和鍛煉自己。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調整和優化教學方法,最終打造高效課堂。
[1]趙紅梅.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模式之管窺[J].時代教育,2015,(08).
[2]杜娟.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優化策略分析[J].科學導報,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