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欣
(長春市第151中學)
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與策略
◆陳 欣
(長春市第151中學)
新課程改革后,高中生物教學增加了實驗教學的比重,實驗教學越來越成為生物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一些高中仍存在教學設施不完善、實驗比重較低的問題,甚至有一部分學校都沒有開設生物實驗課,只是單純講解理論知識,失去了作為“技術實踐”的原本意義。主要圍繞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與策略展開討論,旨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與水平。
高中生物教學 實驗教學 重要性 策略
1.1理論結合實踐,提高了知識的實用性
傳統生物課堂教學以講解教材知識為主,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客觀實踐。而這種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實驗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可以提高知識的實用性,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生物學的基本原理、規律,形成規范、嚴謹的思維方法。而這便是實驗教學的意義所在。真理需要被實踐檢驗,知識也不例外。如果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單方面吸取知識,卻不驗證知識的正確性,就會逐漸忽略學習知識的真正意義,懷疑學習的目的。而學生只有將課本上的知識與具體的實驗結合,才能真正掌握環節東區以及被子植物的定義與特征。所以,從整體上將,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能夠使理論結合實踐,提高知識的實用性。
1.2活躍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若想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就需要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對高中生而言,興趣具有很大的意義;對教師來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則是其畢生研究的課題之一。筆者認為,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與能力提升的重要階段,是高峰期。但是由于高考的壓力或者說是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學習目的單一,學習興趣逐漸喪失。而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驗教學緩解了上述情況,通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因為實驗教學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實踐素材,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局限在課本知識上,而是可以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取知識。這樣,學生的參與性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隨之提高。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3突破模式束縛,保證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實驗的比重較低,大多數教師會延續之前的教學理念與手段,教學模式單一。但是當增加實驗比重,開展實驗教學之后,課堂教學效果便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學生不再完全聽從教師的指揮,而是自主探究、學習,打破自身在認知過程中的思維定式。學生在搜集實驗素材、了解實驗步驟的過程中會逐漸養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形成客觀、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除此之外,學生還會從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信心。所以,有實驗的生物課堂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課堂,而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在這種課堂上,學生會主動發言、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教師不再擔心學生是否聽懂,因為當學生聽不懂時一定會主動發問。從中便能發現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能夠突破模式束縛,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2.1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并不是孤立的,單一的,而是在很多地方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有銜接。如顯微鏡的使用、徒手裝片等。雖然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有銜接性,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師單一講解高中知識,這樣會增加學生由初中過渡到高中的難度。所以,生物教師在實驗課前需要先為學生梳理初中生物實驗內容與高中生物實驗內容的共同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這樣既能夯實學生之前的基礎知識,還會豐富之后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以“觀察細胞”實驗為例,該實驗的必備教材為顯微鏡。因為學生在初中學習時早已接觸過顯微鏡,所以不會覺得陌生。這時教師就可以以顯微鏡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先讓學生回憶利用顯微鏡做實驗的相關步驟,再讓學生將舊有的知識與當下的實驗相結合,從初中的實驗過渡到高中的實驗操作中。讓學生明確:在觀察細胞時應將觀察的對象移到視野中央;用高倍鏡觀察,并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能夠看到視野中的對象。再在此基礎上開展具體的實驗操作。當然,教師選取的實驗內容應豐富具有生活氣息,不能只從教材出發,還要參考學生的生活實際,從中挖掘合適的實驗素材,拉近生活與實驗教學之間的距離。
2.2革新實驗教學方式,賦予生物課時代感
細胞分裂演示實驗受到教學設備和環境的限制,不能將實驗的結果直接展示在學生面前,不能為學生直觀展示該現象。所以,為了提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教師需要革新實驗教學的方式,賦予生物課時代感。因為,對學生而言,富有生活氣息以及時代感的教材知識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所以教師只有革新教學方式,用新穎的實驗手段調動學生探究和參與實驗活動的興趣與熱情。以上述實驗為例,教師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手段的束縛,借助計算機以及網絡,演示實驗現象,并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認真觀察和掌握實驗步驟要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猶如自己親自進行細胞分裂演示實驗一樣。教師利用互聯網既能挖掘生活化的實驗素材,為學生的實驗活動提供豐富的資料,又能展示實驗步驟,為學生自己開展實驗活動奠定基礎,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2.3合理設置微型實驗,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微型實驗主要強調少材料、保護環境。而開展微型實驗也落實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可以培養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不將實驗建立在忽然環境的基礎上。所以,生物教師應在自己的課堂上提倡開展微型實驗,合理使用微型實驗。這樣既能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幫助學生排除不必要的影響因素,方便學生直觀觀察實驗現象,保護周遭環境。以觀察植物細胞結構的實驗為例,該實驗實際需要的場地較小,時間較少。所以,教師就不必要啟動大型的實驗設備,只需要給每個學生發一小片植物結構,讓學生先利用肉眼,再輔之以顯微鏡進行觀察,當學生觀察完之后,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做好試驗后的清理活動,避免污染實驗室。像這種用時少,占用場地小,環保的實驗應該被提倡,生物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多利用微型實驗授課,做到授課與環保相統一。
2.4強化實驗操作訓練,深入學生生活實際
一些高中生由于步驟的錯誤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嚴重的還會傷害自己。而對實驗來講,最基礎的就是實驗操作步驟。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重視學生的操作規范,在深入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強化實驗操作訓練,避免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危險的教學事故。生物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真、仔細、負責,不馬虎,用細心、耐心開展實驗活動,并在實驗結束后客觀描述實驗的結果。減少或者避免出現實驗誤差。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增加實驗的比重是一種增強知識直觀性、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該種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環境,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作為高中生物教師需要明確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教學理念與手段,不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與內容,引導學生克服一切困難,讓學生在實驗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
[1]趙文寶.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1,(1).
[2]吳長紫.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4.
[3]何小彪.運用信息技術輔助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嘗試[J].中學生物學,2015,(10).
[4]唐正洪.在新課程下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讀寫算,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