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華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幼兒園)
家園同步,使幼兒輕松如廁
◆田麗華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五泉幼兒園)
入廁對成人來說不是什么問題,但對幼兒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幼兒如廁輕松與否,直接影響其性格和習慣的養成,許多孩子在幼兒園不解大便,一定要憋回家,尤其是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甚至不小便,實在憋不住就尿褲、拉床,嚴重影響身體健康。作為幼教人應分析原因,尋找對策,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幫助,與孩子的父母共同訓練,家園同步,使幼兒養成自由、自在、輕松的如廁的好習慣。
幼兒如廁 家園同步 對策
隨著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的深入學習和貫徹實施,幼教同仁們對幼兒如廁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幼兒如廁是幼兒園一日生活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天都要進行的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引導幼兒輕松如廁是幼兒生理需要,更是幼兒自理能力,智力、情感、獨立性、克服困難等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
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不愿意去廁所而憋屎憋尿,尤其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常常有尿濕褲子,拉到床上的現象,產生如廁的困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敢、害怕
幼兒進入陌生的環境,不敢輕易接觸老師,有的孩子想去廁所也不敢和老師說,再有,幼兒園和家庭的構造不同,防止在家里可以利用痰盂與馬桶解決大小便,可以得到大人的照顧,但在幼兒園當中,尤其是女孩子要先登上臺階,才能站在便池上,脫下褲子,很多都對便池水“唰”地進入下水道的聲音感到恐懼。
2.不會擦屁股
排便后擦不干凈屁股或不會擦屁股,還有老師的導語“每天這個時候拉,臭死了,以后大便在家里拉”等。造成幼兒不愿意在幼兒園解大便,而憋回家。
3.忘記大小便
有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過于投入到游戲當中,沒有意識到自已該上廁所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出現尿褲拉褲現象。
4.統一排便造成排便困難
在固定時間,強迫孩子統一排便,衛生要求過于嚴格,有的小孩會茫然失措,存在較大的心里壓力,進一步影響到孩子的大小便規律,出現憋尿等現象,有的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5.穿著不當造成如廁困難
有一些家長,給孩子買的褲子腰很緊,有些穿著背帶褲,或褲子上面還有裙子等,不能及時脫下褲子進行大小便。
6.活動太投入造成如廁拖延
托班的小孩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游戲當中過于投入,有時感覺到需要大小便時,由于玩的興趣正濃,會向后拖延時間,但當感到忍不住的時候,想往廁所路已經晚了,就會將大小便解在褲子里。
7.姿勢不正確造成的如廁困難
小孩在家里上廁所時,環境較為寬松,心理也不緊張,而且有時用痰盂有時用馬桶,同時也有大人在旁邊。但進入幼兒園以后,廁所構造和家庭不同,尤其是對于一些女孩子來說,上廁所需要連續完成一連串的動作:上臺階、站在便池上、脫褲子、抓欄桿、下蹲等,有的孩子不能順利完成這些動作,假如中間有的環節出現了失誤,那么也會造成孩子的大小便失禁的情況。
教師和家長都應對幼兒如廁教育在意識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針對實際情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尋找解決幼兒輕松如廁的方法,并逐步在行動上得到了落實。
1.讓幼兒熟悉排便地點
幼兒入園后,帶領幼兒了解生活場景,盡快熟悉排便地點、位置,使孩子對幼兒園的環境產生親切感,幼兒園可專門準備幾個痰盂,以便過度,同時,陪伴幼兒如廁,簡單告訴孩子和排泄有關的設施和部位,做好孩子如廁物質準備,保持地面干爽,空氣清新,便池潔凈。
2.消除幼兒恐懼心理
教師和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態度、用語和表情。了解幼兒的排便習慣,在孩子尿褲拉床時,絕對不以毆打、恐嚇、教訓孩子,也不可以說出“惡心”“臟”“臭”之類的話,成人不要在孩子尿褲子時埋怨,加重孩子心理負擔,老師要多與孩子交流,做到平易近人,使孩子愿意親近自己的老師。同時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細致觀察幼兒神態,經常提醒,培養幼兒如廁習慣,對在園憋便,不愿到廁所如廁的個別孩子,教師可讓幼兒扮演游戲中角色,如,照顧娃娃家孩子如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技能并養成習慣。
3.尊重孩子意愿
合理安排一日活動,根據幼兒情況合理確定大小便時間,遵循孩子生理發展的自然規律,隨時提醒個別幼兒大小便。當孩子表達便意時,鼓勵幼兒說出來,帶孩子去廁所處理,不要催促或期望孩子馬上排便,要多用表揚和鼓勵的做法,及時提醒孩子應該去廁所了,但不要強求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讓幼兒在想便的時候去大便或者小便。
4.穿得體的衣服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孩子的衣服也是各種各樣,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衣服時最好是選擇那些容易穿上和脫下的款式。家長為孩子穿寬松得體,樣式簡單,容易穿脫的衣服。加強隨機教育,讓孩子學會正確的大小便姿勢,學會擦屁股的方法,不要呵斥孩子,要多用鼓勵與表揚。
5.耐心等待
要鼓勵、耐心等待。孩子進入新環境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適應,所以教師不要急于求成,不但要幫助孩子完成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而且也不要頻繁地問孩子:“你有沒有尿?”“你今天憋尿了嗎?”等問題。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有的孩子還會形成抵觸心理,因此允許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犯錯,不要過于看重孩子的如廁問題。
6.適時提醒
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老師不要過于著急。孩子不能正常如廁,老師要認真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而不是一味斥責孩子。訓斥過多只會使孩子更加驚恐,上廁所就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同時會認為自己太笨、自己什么事也做不了,有時還會形成心理障礙。其次要及時提醒孩子如廁。每一個孩子都喜歡游戲喜歡玩,有的會因為貪玩而忘記了上廁所。教師要適時提醒孩子如廁,孩子在憋尿時會表現出夾腿、哆嗦等狀況,這時教師就要及時提醒孩子上廁所。
7.創設環境
幼兒園廁所的墻壁上,我們設計了許多卡通形象,如海綿寶寶、多啦A夢等。同時利用喜羊羊展現了很多不同孩子如何小便。再有,雖然幼兒園的盥洗室設計在屋中,但考慮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情況,我們在其中設計了幾個痰盂,孩子也可以利用痰盂解決大小便。消除他們小便時的緊張感。
8.情景教育
有的孩子在上廁所時主動告訴老師,這時老師應該等孩子出來后及時對其表揚,以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其他孩子就會認為,如果自己能夠主動告訴老師想去廁所,老師是高興的。再有,在指導孩子上廁所時我們還設計了一些兒歌和故事、以及一些木偶劇與童話劇,如《小兔子的褲子》、《熊大和熊二》等,利用這些形式告訴孩子們一個道理:大小便要及時去廁所,可以及時告訴老師,大小便有很多種方法等。筆者在帶領孩子們去廁所時,可以一邊示范一邊唱兒歌,可以消除孩子們的緊張心理。
總之,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同時也要老師們不厭其煩的講解與家長的理解支持,家長與教師要廣泛交流,從細微處著手,一點一滴,通過家園同步,幫助幼兒養成自由、自在、輕松的如廁的好習慣。
[1]張青青.新環境下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J].現代閱讀,2013,(03).
[2]于璐.淺談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J].現代閱讀,2013,(03).
[3]郭夕利.培養流動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探[J].現代閱讀,2013,(03).
[4]楊愛琴.在游戲中學會合作,在關愛中健康成長[J].現代閱讀,2013,(03).
[5]袁春燕.齊抓共管,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J].現代閱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