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地直街小學)
“遞進循環式”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
◆王秀娟
(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地直街小學)
近年來,隨著中國教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地增多,同時人們對學生所受到的教育教學效果也越來越重視,這表示著在教育領域中越來越多的在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遞進循環式”教學的特點和優勢,來探討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
遞進循環式 小學語文 應用
小學時期,是學生打下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其中,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在今天已經不單是教授學生認詞識字,更多的是通過讓小學學生認識到文字的多種含義,令其思想和表達能力可以更加全面的成長。而學習的基礎應分為兩部分,即知識的基礎和思想上的基礎。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最常用的是重復性的教學方式,來不斷加深學生的記憶,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和適合所有學生的需求。而“遞進循環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則是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入的、全面的理解,通過這種理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是把屬于老師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融合,但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卻把自己的“教”變為教學的唯一核心,采用的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教育理念,但這種教育理念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亦不符合現代小學學生的成長需求。部分語文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過多的使用重復背誦和書寫之類的教學方法,這就令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失去了感受文學魅力的機會,讓原本豐富多彩的文學變得枯燥而無味。并且過多的重復性教學內容,很容易讓學生的大腦產生疲勞感。
有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也過于單一和直接,提問的方式則是直接在詢問學生答案,從而忽視了學生思考過程的重要性。比如:當小學學生經過低年級認詞識字的階段,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后,老師對于課文的提問通常會是:誰能翻譯這句話、這首詩,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諸如此類直接詢問結果并且答案較統一的問題。而當學生思考出現阻礙的時候,老師沒有幫助和引導學生去解決疑點,而是直接公布的答案,這讓學生失去的探究語文知識的樂趣。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看似簡單、基礎,但同樣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部分,很多學生就是因為小學期間,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不夠深入,從而影響了以后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使用情況。
(一)加深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教材的容量有限,所以包含的語文知識無法面面俱到,很多小學學生在初期學習生字詞的時候,只是懂得了生字詞的發音和基本的表面以此,特別是對同音字的理解和認知有所不足。“遞進循環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則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向前遞進的同時,可以回顧、復習以及可以進一步講解以前學習的語文知識,避免小學學生因為學習新知識而遺忘舊知識的情況,做到新舊知識的有效結合并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即學習效果。
因此語文老師在教學時,應抓住每一堂課程、每一篇文章中所共同含有的同音字和同義詞進行講解。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上的限制性,老師不可能在一堂課程中,只針對個別的字詞進行講解,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會包含一些會常用到的相同的字詞,如同音字、近義字詞等。漢語中常用到同音字或近義字詞很多,這是小學學生的一大難題,很多學生因為對同音字理解的不足,從而在使用上常常會混淆不清。如的、地;歷、厲、勵等常用的同音字,因為其代表的不同含義和不同的運用方式,老師在教學遞進的過程中,可以去循環式的進行教學,當不同文章反復出現這些在某種程度上相似的字詞,老師則有了更多講解的機會,而針對不同情況下相似字詞的教學,也可以讓小學學生更加深入了學習語文知識。
(二)遞進循環式的加強小學學生語文思想上的認知
小學語文,除了教授學生字詞語句的運用,還有思想上的教育。雖然多數小學語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看似比較容易理解,但小學學生很難真正認識到這些思想文化的本質。針對這方面,老師則可通過類似的或同作者的文章來不斷加深學生的理解。
比如,魯迅的文章,對于小學學生來講過于深奧,所以為了令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理解文章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魯迅成長經歷以及時代背景、時代文化,可以利用不同的文章進行講解,以多個文章為遞進的渠道,讓學生通過循環式的教學不斷了解作者的思想文化和其知識結構。在講到古詩詞、文言文時這一點尤為重要。大部分的古代文人,所創作的古文、詩詞,都是有感而發,所表達的含義也會有相似之處,這樣在講到多個詩詞時,老師就可以利用遞進循環的方式,去讓小學學生不斷的感受古文、詩詞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拉近學生與語文的距離,當學生有了足夠的理解,在記憶和運用方面也自然的會牢固許多。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方式,老師需要注意遞進和循環的有效結合,避免教學內容過于“循環”而失去“遞進性”,導致語文知識過于重復不夠深入,或是過于教學內容過于“遞進”忽視“循環”,又令小學學生難以理解老師所教授的語文知識。
[1]陳曉麗.小學語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5,(19):46.
[2]常麗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模式探究[J].才智,2013,(2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