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甲
(山東省濟寧衛生學校)
《做情緒的主人》教學設計
◆劉 甲
(山東省濟寧衛生學校)
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中等職業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情緒、管理情緒,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做情緒的主人》一課的教學設計,探索《心理健康》課程的課堂教學。
心理健康 中職學生 情緒
1.課程背景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社會文化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于身心都處在敏感時期的中職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不容忽視的。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心理健康課程,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幫助他們直面成長中的心理困惑。
2.教材背景
(1)教材分析,本課所使用的教材是俞國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本教材是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和《心理健康教學大綱》編寫,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2)內容分析,教材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做情緒的主人》屬于其中第二章成長篇第十一課的內容。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了解了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礎上進行本課教學,學習情緒的成因與特征,繼而為第十二課掌握情緒調適方法的學習做好鋪墊。
(3)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認識負情緒對心身健康的危害。教學難點是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面對自己的負情緒狀態、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3.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中等職業學校一年級學生,普遍為“95后”,正值青春期。一方面,思維敏捷、熱情活潑、喜歡新鮮事物,善于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有一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厭倦理論知識學習,部分學生有畏難情緒,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基于此,在授課過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本課教學的出發點。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課教學內容,將本課教學目標設定為三個維度,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知識目標。讓中職生認識什么是情緒,情緒的基本特征,情緒的成因,認識常見的情緒問題,了解情緒與健康成長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分析自己和他人情緒的成因,識別正情緒與負情緒,學會體驗情緒和面對情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中職生學會面對自己的負情緒,認識正情緒與負情緒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作用,生活中積極管理自己的情緒。
現代教學觀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應體現教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才是主體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教法分析
(1)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通過讓學生填寫心理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情緒情況。
(2)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為學生提供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
(3)案例探究法,案例研究法是結合實際,以典型案例為素材,通過具體分析解決問題。
(4)集體討論法,通過小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破思維局限。
2.學法分析
(1)自主探究法,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與探索,從而獲得結論的學習方法。
(2)分析歸納法,學生通過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從個別前提得出一般結論的方法。
(3)法,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在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得到啟發的學習方法。
(4)調查學習法,是學習者親身去了解和熟悉學習對象的一種方法。
3.教學準備
(1)資源準備,根據課程內容制作PPT課件、微課視頻;收集案例,選擇有代表性的制作典型案例;下發調查問卷并統計數據。
(2)活動準備,幫助學生進行性別交叉分組,將數量比較少的男生平均分入每個小組。
1.課時安排
兩課時,90分鐘。
2.教學環節
課前預習、激趣導入、探究新知、體驗發現、拓展延伸、課堂小結、實踐反饋。
(1)課前預習。學生通過微課堂進行預習,將問題通過QQ、微信進行反饋。本課程學生預習后能夠了解情緒的含義和特征,但是了解不夠深刻,這個問題將在課堂上解決。
同時,下發關于青春期少年情緒特征的調查問卷,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在此基礎上進行數據統計,制作ppt。
(2)激趣導入(6min)。課程開始先出示學生課前做的調查問卷數據分析,利用學生對心理測驗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同學們選擇最多的前五項,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情緒有哪些特征?繼而進入到青春期學生情緒特征的學習。
(3)探究新知(39min)。這一環節學習的任務是了解典型的情緒狀態,了解人類的基本情緒以及情緒與身心健康的關系。預習中學生通過微課已經對情緒有了初步了解,課上通過以下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完成知識學習。
活動一:心靈故事(17min)
通過播放《心靈故事》動畫視頻,讓學生了解張曉峰和丁偉明在籃球場起沖突的故事,然后請學生小組討論他們沖突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樣的情緒導致了他們的沖突?
教師總結情緒的定義和情緒三個狀態:心境、激情和應激。然后通過學生小美的三個情境說明心境、激情、應激的不同。
情境一:小美因為考試得了第一名,一個星期以來心情都很好——心境,微弱持久。
情境二:小美媽媽獎勵她一部新手機,小美歡喜雀躍,開心極了——激情,短暫強烈。
情境三:小美晚自習回家,遇到歹徒搶劫手機,小美急中生智化解危險——應激,緊張危急。
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體現了以上三種情緒體驗,再回到視頻里的沖突,引導學生明白激情失控會出現不理智行為甚至犯罪行為,要學會化解。
活動二:詞匯卡片(10min)
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并寫出表達情緒的詞語,制作成卡片,越多越好。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歸類,說明人的四種基本情緒——喜、怒、哀、懼,讓學生將自己的卡片進行歸類。再請學生思考所有情緒詞匯的性質,再一次進行歸類,說明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活動三:集思廣益(12min)
課件出示科學家用猴子和狗做的實驗(情緒緊張焦慮的動物易患病死亡),通過介紹實驗請學生分析,情緒對我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小組歸納總結并展示成果。
(4)體驗發現(17min)。小游戲:將上一環節制成的情緒卡片放入一個箱子,選6名同學上臺,他們兩人一組隨機抽取卡片,一人表演一人猜測。讓學生思考:你的情緒表現準確嗎?你能準確讀懂他人的情緒嗎?通過游戲得到什么啟發?說明生活中我們的情緒表達和對他人情緒的理解都不一定準確,因此要學會設身處地思考,學會管理情緒。
(5)拓展延伸(16min)。案例分析,課件出示課本拓展訓練環節楊菲和依林友情危機的案例,請學生思考我們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是你,你會有什么感受及情緒表現?然后請學生舉一反三,說說自己生活中的小故事,請同學們一起分析一下這些故事里的情緒表達是否合理,有什么好建議。以此檢驗學生能否學會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并拓展至生活中,突破教學難點。
(6)回顧小結(6min)。與學生一起回顧本課的內容,引導學生討論、總結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收獲,分享自己的收獲。
(7)實踐反饋(6min)。采用采訪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方式采訪已經畢業的校友,請他們說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緒故事以及有哪些調節情緒的好方法。根據調查表檢驗學生的完成情況,利用QQ、微信進行反饋,提出建議。采訪作業形式新穎,避免了死記硬背,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總結本課內容的同時為下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3.板書設計
黑板分為兩部分,右半部分用來多媒體教學,左半部分進行板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于其他知識學習,重點是通過課堂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獲得心理成長,因此,板書內容是主要的教學環節,簡明扼要。
1.教學創新點
(1) 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利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2)形式新穎,通過調查問卷、小游戲、采訪作業等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3)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索,一方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
2.不足點
(1)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個別學生不參與思考討論,直接享用其他同學的勞動成果。
(2)活動環節個別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敢表現自己,不敢展示。
3.改進措施
(1)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對案例進一步打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積極關注少數不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利用提問和交流等方式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