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安美紅
(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玉皇廟小學;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北西高學區小學)
淺談語感培養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性
◆王紅梅 安美紅
(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玉皇廟小學;山東省昌邑市柳疃鎮北西高學區小學)
語文教學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從生活積累、語言積累和朗讀訓練三個角度,論述了培養語感的三種方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有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語感 語文素養 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和領悟。”語感培養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核心與“牛鼻子”,語文教學才能走出“少慢差費”這一令人尷尬的困境。葉圣陶早就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覺。”呂叔湘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語感呢?
葉圣陶先生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應當把生活經驗聯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單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惟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積聚起來,積聚得越多,了解越見深切。”從葉老的這段話中,我們也感知到,生活經驗與語感積累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們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們為每一天的生活都留下美好、愉快的回憶。熱愛生活,才會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學生的眼中,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各種活動,更能積累語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組織不同層次的實踐活動。低學段重在詞語的積累,簡單內容事件的描述。中高學段重在對事件過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點。在大量的活動中,建立詞語與生活的聯系。如春天里欣賞的美麗景色,是那樣的美麗;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樣充滿無限生機;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的景色更能激發學生不同的遐想。這些生活的經驗從哪里來呢?只有從生活中來到學生的美好的記憶。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語言學習更需要積累。”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慢慢體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廣泛閱讀,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1.熟讀成誦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小學生記憶力強。小語教材中許多課文出自名家之筆,文質兼美,讓學生把課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來,絕不會是過重的負擔。通過背誦,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并從背誦中進一步領悟作者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精妙,悟出表達方法的精巧,這將使學生受益終身。新課程標準規定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課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70首,如此,有利于學生貯存語言,積淀語感,從而扎扎實實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
2.廣泛閱讀
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知識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規定課外閱讀總量:小學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做到一篇帶多篇。教育家們研究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習變得輕松的解決辦法之一是使學生大量閱讀。實踐也表明,大凡愛看書的學生語感強,表現為想象力富,語言表達能力強,對語言文字的把握非常準確。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以彌補現行教材的閱讀量的不足。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記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也根據學生實際,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自己喜愛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強的讀物,以開拓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讓學生在反復、大量感受語言材料的過程中,豐富語言,增強語感。
語文閱讀教學要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關鍵在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把寶貴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多讀,以讀代析,讀中求悟。
1.增加讀的機會
小學語文課文一般來講篇幅比較短小,內容比較淺顯,學生大多能夠依靠多讀來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想。因此,我把“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上,從學生讀的角度來設計教學。課堂上要讓學生人人讀起來,增加個體讀的時間。如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誦讀;了解課文時,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輕讀;精讀課文時,引導學生斟酌詞句地讀。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同時用比比、賽賽的方法激起學生讀的興趣。這樣,既能保證每個學生讀書的量,又能提高學生讀書的質,使學生在讀中體味課文內容、表達方法和思想感情,增強語感。
2.豐富讀的方式
讀的形式過于單一,學生就會感到乏味,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老師要善于調動多種讀的形式。對于結構嚴謹的段落,可采用“問讀”的形式,為理清層次、分析段落做準備;對于段落較長,精彩句子較多的段落,可采用“選擇讀”,便于激發學生的情趣。對于文章的對話部分,老師要指導學生抓住人物表達感情的提示語“分角色朗讀。”此外,還可采用“接讀、默讀、輕聲讀、集體讀、個人讀、感情讀”等多種讀的形式,為體現文章的思想服務,為深刻理解課文表達的感情服務,依據教材特點,教學需要靈活、科學地安排讀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生讀的興趣,又可起到激活語感的作用。通過靈活多樣的朗讀,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所蘊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內在意蘊直接敏銳的感知力。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語感能力,則其朗讀水平也就會大大提高,所以朗讀與語感兩者是相互促進的。
總之,小學生語感的培養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的系統工程,還需要我們廣大的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長期努力探索,使語感教學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