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王麗紅
(山東省青州市云門山路回民小學;山東省青州市西書院初級中學)
如何有效地體現多媒體教學的德育促進作用
◆李 偉 王麗紅
(山東省青州市云門山路回民小學;山東省青州市西書院初級中學)
對于小學德育教學來講,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的應用,有著積極的作用。為此,闡述了多媒體教學的德育促進作用,以及有效地體現多媒體教學德育促進作用的策略。
多媒體 德育 促進作用 體現
多媒體教學,指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教學對象與教學目標的特點,借助教學設計,科學地應用與選擇現代教學媒體,且有效地統一現代教學方式實施教學的整個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呈現各種媒體信息,從而使合理的教學結構過程形成,最終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針對單調、乏味的德育理論內容來講,多媒體教學能夠擺脫時間與空間的制約,從而增加德育教學課堂的知識容量,這非常有助于德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1.實現了德育教學形式與德育教學知識的有效統一。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的普遍應用,對于小學德育更加有效地處理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實現兩者的有效結合有著十分理想的促進作用。在越來越普及互聯網絡、計算機文化、多媒體技術的當今,能夠制作涵蓋專業德育教學知識的VCD、CD、CAI等教學課件,以及通過網絡實時地下載最新的德育信息和實施網絡互動教學。如此的德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立足于高科技,雖然體現形式非常具體,不像語言文字那樣可以讓學生由經驗和想象當中衍生出豐富的價值,也不可以取代教師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然而在完善之前教學形式和內容不夠豐富上,切實具備特殊的作用。
2.有助于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及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在網絡互動性的德育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積極主動的,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探究德育知識、信息資料,而且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地體現自身的主體性,從而大大地提高德育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3.實現了德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效統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轉化難懂、抽象的德育理論內容為形象、直觀的能夠操作的技巧,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過程中學會德育的理論知識。像是教師能夠將抽象的社會公德、道德規范向靈活、生動、具體的禮儀教育、日常禮儀的多媒體教學光盤轉化,進而使學生在圖文并茂的體會當中學會德育教學知識。
4.實現了德育教學內容與信息資料的有效同步。在網絡信息社會,德育教學內容、信息資料跟社會的發展同步,進而可以使信息資料滯后和教學知識不足的問題解決。不但這樣,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借助多媒體網絡跟專家實時地探討某個難點、熱點問題。
1.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想,擔負教書育人的重要任務。首先,教師應當增強教書育人的觀念,徹底地轉變教學理念,轉變任課教師只要教好自己的課程,其它跟自己沒有關系的不正確思想意識,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實施德育工作。其次,明確自身教授學科的德育作用與功能,體現自身的長處,有效地挖掘教材當中的一系列德育要素,實現教學知識的優化,注重統一教材內容與德育教學,進而在激發學生智力和講解德育知識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在潛移默化中啟發學生,實現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
2.積極開發實施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德育要素,創設良好的人文教學氣氛。一是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多媒體教學方式跟傳統教學方式中,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出現改變,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的主人翁觀念和責任觀念依舊是德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二是應當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因此教學過程需要緊緊地圍繞教學情境,確保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以身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從而激發學生自強不息、自存高遠、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熱愛生命和生活的意識。三是體現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與教學藝術。教學這種藝術的特點是創造性、表演性、審美性、情感性、形象性,因而是高度綜合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多媒體教學模式中,注重體現自身的品質、組織的嚴密性、思維的靈活性、教學的感染性、教學知識的形象性,從而形成自身特色的教學藝術,大大地吸引學生。
3.制作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科學地設計教學知識與教學過程。教師在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時候,一是應當挖掘涵蓋于課程知識當中的不容易發現的德育素材,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中融入先進的思想、觀念、精神以及做人的道理等,以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素材的影響。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地設計和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不東拉西扯。二是需要科學地設計學生的合作過程。教師和學生間的溝通、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能夠實現理想的德育教學效果。針對多媒體交互式教學來講,需要設計一部分可以讓學生探討與交流才可以解決的問題。換言之,對學生的表述過程與反思過程進行設計,從而大大地提升多媒體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應當通過多媒體技術營造教學情境,劃分學生為一些學習小組,共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保障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表達。并且,通過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與探究精神。
總而言之,小學德育課程有著非常強的實踐性,德育課堂需要變成學生實踐德育的地方。而多媒體教學方式給教師創設了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只要教師可以靈活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就可以更加有效、快捷地講解德育方面的知識,從而教授知識、陶冶情操以及實現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
[1]劉德永.美國隱性課程理論對我國中職德育的適用性研究[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5,(02).
[2]魏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職德育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5,(34).
[3]錢敏.陪伴學生慢慢長大——淺談中職德育工作方式[J].新課程,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