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剛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實驗小學)
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學
◆劉永剛
(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實驗小學)
小學心理健康教學關系到學生心理發展的大方向,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就教學情況,在教材內容、自身教學水平、家庭影響、完善教學內容、給予學生引導、給學生幫助方面以及對待留守兒童方面簡述了幾點看法。
心理健康教學 教師 學生 自信心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學生的心理問題不斷出現。因此小學心理教學內容直接影響學生發展和人生觀的形成,因而教師要在學科的教學中尋找與心理學相關的內容,在教學生活中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生活來思考,同時在思考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積極樂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表達的心得體會,引導他們面對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實行,有全體教師的支持和參與。教師擔當著傳授知識的職責,也要做學生學習方面的標榜。因此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不斷的提升,才能給學生更好的影響。這樣教師要不斷學習、接受培訓、重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升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有效推進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實施,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學校要和學生家庭進行統一教育,使家庭以及學校開展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借助各種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如家長座談會、家校互動等形式,經常對家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讓家長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讓家庭和學校共同協作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這樣學生的真實表現加上家長積極配合,更能促進學校的教育,充分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并能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提升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重要,使其通過準確的方法與良好的行為教育孩子促進學校教育,保證教師與家長教育方向一致,從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教改下新的教學理念影響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隨著其教育理念的而不斷更新與深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學習的各個方面,影響到學生人才觀、道德觀、教育觀的形成,成為學校教育的必然需求,同時也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大力宣傳,從而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讓家、校、社會齊心合力統計教育思想。學生作為家、校、社會共同體中的一員,要創建以學校為主,以家庭為輔的教育觀,讓家長與學校的力量協調統一,找尋更好的教育方法,摒棄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營造出促進家長與學生共同上進的氛圍,幫助孩子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創建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網絡,使三者統一協作,從而提高教育質量。
3.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運用多渠道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學生心理知識的認識。學校要積極創建并辦好心理咨詢服務機構。克服困難著力為心理教育服務。同時學校還設置心理健康課,以授課的形式為中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
4.加強我國的相關專業和心理輔導,培養出心理教育方面專業人才。積極的培訓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設,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根據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把教材內容設計成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環節,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教材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改進教學過程中的步驟和方法促使學生把握課堂內容,產生不良情緒。運用新的教學方法鼓勵性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和發展水平設問引導,不斷激發其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之觀察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表象,通過適當的課堂提問和學生進行交流,增強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課后與學生更多的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樹立學習的信心。在課堂上適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見解和看法。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發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別,可以掌握到各個學生的價值觀和心理健康的水平,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對各個學生的心理、情緒都要有全面的了解。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不良情緒要加以引導,避免學生長時間的處于不良的狀態下。還要針對個別的學生給予個別的關照。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找尋學習方法,使學生都有進步。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教師要了解學生年齡特點、個性特點,采取各異的教學方法。深入了解部分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引導其克服不良的心理問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現在,很多留守兒童只是通過電話電腦與父母聯系,父母只用金錢來給孩子關懷。但是,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陪伴,沒有過多的親情溝通,孩子對于父母的愛產生了變化,對父母有自己的想法,甚至產生怨恨的情緒。父母的金錢補償,讓孩子缺乏溫暖,這樣我們就更要對孩子有針對性的關懷和幫助,促使學生正確發展。
同時,在留守兒童遇到問題時,無人幫助解決讓學生產生的無助感造成兒童軟弱的性格。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往往選擇逃避的方法。針對這一點,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弱點,適時的激發學生內心的積極性,改變他們的脆弱和孤獨感,讓他們變得更加上進,更加勇敢。
總之,小學心理健康教學,教師的責任是不斷發現問題,提高自己,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