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河北省樂亭縣直屬機關第三幼兒園)
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淺談
◆張 琳
(河北省樂亭縣直屬機關第三幼兒園)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急功近利的錯誤教育傾向,產生的原因較復雜,需要全社會有識之士來關注,需要幼教界人士在幼兒教育中踐行素質教育理念,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回歸幼兒教育本位,正確銜接小學教育等。
幼兒教育 小學化 素質教育
目前,有很多幼兒園都開辦了“學前班”。專業人士介紹,幼兒園按孩子從3周歲到6周歲分別開設小班、中班、大班和學前班是形勢需要,但現在入學年齡已經提前到了6周歲,幼兒園在大班的下半年適當地搞些“幼小銜接”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設學前班。現在的問題是,家長們常以能讓孩子認多少字、會多少數以內的運算,來衡量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和好壞,導致很多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而將小班提前到3周歲以前,生生“擠”出個“學前班”來。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含義
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指的是幼兒園引入了小學的課程資源、管理模式、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并將這些滲透到了幼兒教育的實踐中,使之常規化、教學化、普遍化,從而呈現出一種功利化的教育傾向。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課程內容上的小學化與行為要求上的小學化。如片面追求知識的數量與難度;以課堂教學代替游戲;用小學制度來管理幼兒行為。幼兒教育小學化違背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是應試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一種表現。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幼兒教育小學化會影響孩子個性的發揮。教師整齊劃一地要求學生,對學生異想天開的問題采取冷漠的態度,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過早進行小學化教育會使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缺乏后勁。
幼兒階段是小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甚至會給孩子的身心發育帶來潛在的危機,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
幼兒教育小學化破壞了國家對幼兒教育的功能與定位,成為幼兒生長發育受到的重要威脅。小學化的教學內容與管理束縛了兒童的個性,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個性與社會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幼兒教育小學化使學習活動占據了兒童大量的自由活動時間,使他們缺少游戲機會,缺少必要的交流、體驗,導致幼兒的個性與社會性很難健康發展。
由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糾正和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應當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由此,幼兒教育應當是以優生學、兒童保健學、兒科學、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教育學等科學理論為依據,以《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以下簡稱《規程》)和《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為指導,對學前兒童實行科學的養育與教育,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的教育。如果從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側重點來說,“幼兒園即保育園”,“幼兒教育即保教結合教育”;如果從幼兒教育的基本方式來說,“幼兒教育即游戲活動教育”;如果從幼兒教育的目標來說,“幼兒教育即身心和諧教育”;如果從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來說,“幼兒教育即學前準備教育”。但幼兒“教育”不是“教學”,幼兒教育的首位不是“智育”。
總之,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領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導。如果不能踐行素質教育的理念,則幼兒教育必然偏離正確而科學的方向。
政府職能部門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對引導社會觀念轉變、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特殊的巨大作用。對各級幼兒教育領導機構,不僅不能撤消,還要使之更健全、規范。幼兒教育管理部門要對市場經濟下幼兒教育機構進行充分的調研,根據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幼兒教育法規和管理文件,尤其是《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結合當地具體實際,科學地制定當地幼兒教育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與各有關部門協調,加強對各類幼兒教育機構的管理;負責對各類幼兒教育機構的業務指導,建立督導和評估監測制度;組織培養、培訓各類幼兒園園長、教師,建立園長、教師的考核的資格審定制度;辦好示范園和骨干園;指導幼兒教育科學研究工作,促進幼兒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從管理上緊縮小學化存在的空間。
幼兒教育是入學前的準備教育。實踐證明,幼兒教育應該注意與小學教育正確銜接,因為搞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一是在整個幼兒園教育過程中促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二是對大班幼兒做好有針對性的、專門的教育工作,即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良好學習品質和學習能力培養,入學意識教育。不過,在入學準備工作中,不能無視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點,無視幼兒的學習特點,簡單照搬小學的教學方式,用上課取代游戲。如果這樣,就又會回到“小學化”的老路上去了。
幼兒園應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環境,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應加強幼兒教師的教育培訓,使教師充分了解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別,了解幼兒教育的工作特點,為做好幼兒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教育家杜威說過,教師是教育理念的執行者,教師素質與觀念直接影響著教育改革的成敗。因而,幼兒園應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建立適當靈活的評價體系,創造輕松的工作環境,科學的評價體系,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使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總之,幼兒教育小學化是違反教育規律的行為,它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因而我們必須徹底根治它。但是,推進教育改革,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統籌兼顧,協調推進,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1]黃永馨.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值得注意[J].瞭望周刊,19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