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羽
(日照經濟開發區連云港路小學)
基于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
◆閆 羽
(日照經濟開發區連云港路小學)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是學校與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新課改在全國各地展開實施后,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逐漸被取代,教育局更提倡學校采用新型的開放教學模式,以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但是,在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在取得較好教學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生態失衡”的情況。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在課程改革中存在著的“生態失衡”問題進行分析,有效提出構建生態課堂的方法和策略。
新課改 小學語文 生態課堂 構建
生態課堂是以尊重學生、激發學生潛力和培養學生興趣為主,是在新課改后實施的新型教學方式。生態課程提倡師生平等,讓老師和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下共同進步,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增加自信心,勇于表現自己。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是有層次性的。生態課堂尊重學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學習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構建進行探討分析,以供同行參考。
1.教和學的失衡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重點強調的是個人在課堂上的作用,隨后對學生進行標準化的教學,從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被迫接受知識或者機械化的進行死記硬背,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情感的培養,從而壓縮了學生的互動性與獨立思考能力,最終導致教師與學生的教和學的失去平衡。
2.教學環境與教材內容的失衡
在新課改的實行中,大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都過分的依賴與教材,從而使得學生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進行學習,這與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和發展是不相適宜的。由于在封閉的教學環境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較弱,再加上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積極性與熱情不足,使得對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情感素質的培養受到局限。例如: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對課本中的詩詞歌賦、生字、生詞等進行死記硬背,為學生提供課外質料卻非常少,從而使得學生在需求與環境上失去平衡。
3.教學目標和發展上的失衡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是以成績為主導。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對學生實施全面發展,其中所涉及的識字記憶和思維培以及知識應用能力等內容,導致學生的發展和現代教學的目標失去平衡,使得大部分學生單純為了高分而進行學習,最后導致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等情況,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發展。
4.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失衡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小學語文課堂應與學生的課外生活保持緊密聯系,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語文知識應用能力。但是在原有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下,因教師對課堂教學向外延伸的不重視,學生只能將更精力重點放在課內知識上,這就不利于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1.聯合教材內容,打造課堂氛圍
文學本身就是一種美學,很多文學作品都通過獨特的語言表達展示出它的美感。在語文教學中,要領悟到文章種的文學性就應該營造富有美感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高文學感受力。對小學生來說,語文課堂的氛圍非常重要。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利用各種設施軟件或者實物道具等來營造課堂氛圍,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黃果樹瀑布》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先將教室燈光調暗一些,再打開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黃果樹瀑布的相關視頻,讓學生觀看水勢奔涌和吼聲如雷等瀑布景象,隨后再對課文進行講解。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感受更加直觀。再如,教師在教授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時,就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海子的作品,全文文筆優美,富有哲理性,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與課文文本聯系起來講課,全文的篇幅并不長,但是簡短的文字中蘊含了作者渴望脫離世俗的牽絆,這是作為作者最后的生存思考,使后人在閱讀文章后開始審視自己的生存價值。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對全文有更為精準的理解。教師可先對作者的寫作背景進行講訴,以此營造一個學習氣氛,讓學生能在這種氣氛中提高自身對文章的認識,同時也能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2.開展各種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積極性
在傳統教學的模式影響下,大部分學生對語文提不起興趣,學習都是被迫去接受。因此,在構建生態課堂中,提高學生積極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愛好的活動,讓學生積極踴躍的參加,例如,各種人物角色的扮演和各種知識競賽等,使語文教學更加有趣,提高學生積極性。
例如,在《狼和小羊》這一課中,教師可請兩位同學來進行角色扮演(狼和小羊),因為學生對課本的內容比較熟悉,扮演狼的學生可以故意找單純善良的小羊的茬,從而使得整個畫面惟妙惟肖。結束后,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點評,隨后讓學生明白,和狼這樣的壞蛋講道理沒有用,要學會機智地保護自己。
3.圍繞教材內容開展實踐活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開展很多的觀察與實踐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廣玉蘭》這一課中,可以讓學生觀察廣玉蘭開花時,花瓣的形狀,并充分的感受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再如,《春聯》一課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自家的貼的春聯,鼓勵學生試著動手寫春聯。除此之外,而在在談話當中,教師對學生主動提問進行了積極引導,并要求學生自行閱讀,充分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在不斷的朗誦中也能漸漸了解作者在寫詞時的心境,在寫這首詩詞時心中有萬千感慨,以及對青春的懷念。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一定會暢所欲言,這種富有生氣的語文課堂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也為師生之間的關系起到了調節作用。
4.遵循教學開放性,拓展學生視野
眾所周知,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知識的累積息息相關,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必須增長學生的詞匯量。據此,教師必須立足于教材,正確引導學生去閱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感。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內涵豐富的課外讀物,要求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閱讀、瀏覽。教師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也必須遵循一定原則,首先,課外讀物必須有趣味性,能吸引到學生;其次,課外讀物必須具有一定內涵。比如,寓言故事等,能讓學生讀完之后有所收獲,有所反思,這種寓言故事的閱讀非常有利于觀后感一類文章的寫作。
綜上所述,有效的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使枯燥的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并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1]楊發福.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生態失衡”及“生態課堂”的構建[J].生活教育,2014,(S2):132.
[2]辛妍.讓語文課堂搖曳生命之綠色——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J].新課程研究,2015,(07):83-84.
[3]陳利林.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構建[J].小學時代,2014,(13):2.
[4]戴冬梅.對構建小學語文教學生態課堂的探討[J].語數外學習,2014,(12):225-226.
[5]劉慶慶.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構建[J].語數外學習,2014, (0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