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波
(黑龍江省林甸縣第四中學)
淺議新課堂下的師生評價體系
◆劉麗波
(黑龍江省林甸縣第四中學)
新課程改革從2001年《綱要》頒布到現在,已經有15年的時間歷程了。這個改革的過程,也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推進過程。2011年,國家又進一步推出新課程(學科)標準,2012年秋季,各個學科根據新的課程標準,著手新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革。在不斷向課改先進單位學習觀摩的過程中,對新課堂有了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新課堂 帥生 評價體系
新的課堂觀究竟是什么?是將課堂視為對話、溝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臺;是把課堂看做是新認識的生長點和新激情的鼓動器;是要達到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帶著更多疑問走出課堂的深層次學習需求。而我校在教學活動中,始終堅持不斷地創新,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注重自主探究的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地學習,關注體驗性教學,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從2013年3月開始,我校注重課堂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讓它成為了教師和學生健康生活、快樂學習、積極向上成長的助推器,逐步形成了健全科學的學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1.傳統課程評價弊端,忽略學生學習主體。新課程標準指出,傳統的課程評價過于強調學業成績,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過于關注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學習過程。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也大都被分數所累,過分地關注知識與技能,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
2.積極構建發展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發展。我們要積極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以發展的眼光來客觀評價主體的變化,重視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以及評價主體間的互動等,以實現評價的最大收益,達到促進學生發展和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
3.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彰顯人本管理理念。我校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多年來注重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要求教師學期末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價制度,即實行日常評價和期末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摒棄一張試卷衡量一個學生成績的錯誤做法,更加關注分數背后孩子們所付出的努力。因為,關注孩子的努力就是關注了他們的發展,關注了生命,這也彰顯了我校“人本管理”的辦學理念。
(一)實行分組學習,培養合作能力
1.注重過程評價,激發學習積極。我們注重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就是按照要求把學生分成4人一線,按A1、A2、B1、B2進行降序分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隨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制評價,還要對本節中各個小組的表現進行匯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區別學生差異,培養合作能力。分組時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遵循“同組異質”的原則,學生A1、A2、B1、B2應從優降序排序為一組;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打分時應遵循升序分值,學困生回答正確時得分值要大于優等學生的得分,鼓勵同組學生共同進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二)實行日常評價和期末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記錄方法:
記錄方法為每學科科代表記錄本學科各組打分,放學時交給學習委員,學習委員負責匯總;第二天第一節課上課前,上交到教務處,教務處專人負責匯總,總結對學生課堂評價情況,并納入考核;學習委員每周對小組得分進行匯總,并填在周評價表內;班主任每周一小結、每月一大結,每學期一表彰。
(三)科學設計課堂學習評價量表,合理統計學生學習評價數據
為了使評價效果科學而又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態,設計三種評價量表來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其中“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表”主要適用于對新授課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1.學生課堂學習評價課節積分表。評價的對象是一節課。班主任教師要依據學生學習的狀況按A1A2B1B2進行分組,明確小組成員分工,形成互助學習小組;任課教師要熟悉每個小組各個成員的情況,及時在黑板上記錄每個小組的課節積分,這樣有利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學習狀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學科代表負責記錄課節得分報送班級學習委員。
2.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每日積分表。評價的對象是一天的課,班級學習委員負責統計每天各學科的每日積分,并把記錄情況交給班主任教師。
學生課堂學習評價學期積分表。評價的對象是一學期的課,班主任教師要把每個學期的小組表現情況匯總好,并把每節課積分表整理存檔,依據這些形成性評價和期末成績才能正確評價班級學生的學習成績。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兩者的活動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統一的。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作用,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才能保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我校新授課《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評價,制定本課堂教學評價表的目的:是為任課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學研究人員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提供基本依據,更是對學生主動學習過程進行評價的前提條件和保障。
(一)制定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方案
1.實施新型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學習主體。要求教師實施“三環、六步、四法”新授課教學模式,遵循“互助學習,互助提高”的教學策略,包括“課前預學”“課堂助學”“課后固學”三個環節。在具體授課時采用“精導引標”“預習檢測”“基礎探究”“拓展創新”“達標測驗”“總結明學”六個步驟,旨在將課堂由“教師以講為主”的“對話中心的課堂”轉向“學生以學為主”的“任務中心的課堂”。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實現課堂根本轉變。“獨學展示法”“對學展示法”“群學展示法”“達標展示法”等方法的運用,讓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研究、交流的場所,從而實現“講堂”到“學堂”的根本轉變,把對學習學習過程的評價當成一項評價的指標。
(二)制作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
為了使教師按照“活學導教,創新達標”即“三環、六步、四法”新授課模式進行課堂教學;評價量表設計了“三環、六步、四法、教學效果、學習過程評價”五大指標,28項小指標,滿分100分;各等級對應分數范圍是A級90~100分,B級75~89分,C級60~74分,D級59分以下;等級評定辦法:本評價方案采用先打分,再轉換為等級的方法,共分A、B、C、D四級。
通過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的評價”達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競爭的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課堂,推動課程改革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不斷發展。
總之,我校對學生課堂學習過程評價實施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在講授課類型方面初步形成了規模,研究了一些有效的辦法和策略,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同時,我們也知道在這方面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復習課、練習課、實驗課教學評價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尤其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評價方式還要更長時間去探索。在未來的漫漫教育路中,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為評價體系做出更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