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文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地理知識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李勝文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歷史與許多學科密切相關,體現在歷史過程中實現了這些學科的發展軌跡。挖掘這種聯系并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正確運用相關知識,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輔助完善歷史教學,利于開展素質教育,發揮歷史學科的社會功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綜合型人才,并推動教師提升自身素質。
中學歷史 地理知識 新課標
新課程改革后,中學歷史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幅增加了文化史、科技史等大量與歷史學科相關的綜合知識,我認為習得地理知識對學好歷史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多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把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地理環境中講述,則學生會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更能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質量。
人類歷史的起源發展與地理環境密不可分,它對人類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活動都有重大影響,生產力發展水平越低,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就越大。歷史地理知識是關于歷史時間內自然環境變化及其與人類社會關系的知識,其核心是人地關系的知識。歷史地理學的特點是它的交叉性和綜合性。交叉性,是指它以歷史為經、以地理為緯,縱橫交錯,相互滲透。綜合性,是指它的內容幾乎涵蓋了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就中學歷史教學而言,教學的內容也是包含了人類有史以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活動,并且這種人類活動無一不是在地理環境中展開和演變的,從學科角度來講,它們都是歷史地理學范疇內的研究內容。因此,歷史地理學與中學歷史教學密切相關。歷史地理知識作為中學歷史知識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特征使得其在歷史教學中越來越被重視,如在近年來高考試題中歷史地理知識比重就越來越大,但中學歷史教學對歷史地理知識的運用還不夠到位,尤其是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對一些歷史地理知識只是寥寥數語,沒有作過細到位的說明和解釋,沒有展示歷史地理的變化,這就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歷代疆域的變遷,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締造、疆域遼闊的國家,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息、繁衍,其生活的范圍和所建立政權的疆域都是中國歷史上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歷朝各代的疆域范圍,中學歷史教材中也多有涉及,但教材在敘述時只介紹了它的東西南北大致范圍,至于它東、西、南、北分別具體到哪里,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疆域,以及它在那個朝代的前、中、后期各有何變化,通常沒有較多的說明。如行政區劃的沿革,行政區劃是國家對所轄領土進行分級管理的區域結構,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構成,但在中國古代由于中央和地方利益矛盾時常激化,導致行政區劃不斷變遷。而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并沒有系統地介紹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劃分、結構及職能演變,不同的章節有時會出現郡,有時會出現縣,有時會出現郡縣,有時還會出現州或省等稱謂,對郡、縣、州、省這些不同名稱,教材中只是寥寥數語,沒有作過多的解釋和說明,對于未接受過歷史地理常識的中學生來說會感覺到混亂,不知道它們的演變關系和范圍大小是怎樣的。
1.應用地理知識,使歷史教學更加條理、清晰化,便于講解
歷史教學過程中,如果忽略地理知識的運用,有時就會使我們敘述問題和分析問題顯得雜亂無章,學生也聽不出個所以然,如能結合歷史地圖,往往可以使歷史教學內容便于敘述,而且條理清晰,學生對整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也相當明了了。
例如,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先展示“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那么紅軍長征的路線在圖上就一目了然了:首先從瑞金、長汀開始→突破四道封鎖線→占領遵義→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盧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陜北會師。這部分內容,教師在熟悉教材之后,講述時便可一邊引導學生看圖示,一邊講述所到地點發生的事情,這樣便可一氣呵成,學生隨著教師的指引,聽完這課后就會有如親自長征過一次的感覺、起點在哪、中途干啥、長征途中的遵義會議及其意義,以及長征途中的前前后后發生的事情,也就相當明了了。這一課,如果教師只簡單地讓學生看課文的內容,學生就會覺得一個一個的地點很多、很亂,歷史事件的前前后后也就稀里糊涂了。
2.運用地理知識,記憶重要的歷史知識點
有了歷史地圖的配合,一些重要的歷史知識點,學生便可通過直觀的途徑加深印象,易于記憶,也記得更牢。例如,我們在講“和同為一家”這課時,一上課,我們馬上就可以展示給學生一幅“唐朝各民族分布圖”。這樣便可用教鞭指圖,從突厥起按順時針方向,一一向學生介紹,這樣通過教師的講解,就可以很輕松的了解各個少數民族的地理方位,生活特點以及和唐朝的關系如何。同時,也可以從這幅圖上準確地說出這些古老少數民族是我們現在什么民族的前身。可以說,這一課,學生只要記住這幅圖,這課的主要內容都已掌握了。同樣,這課如脫離了圖示講解,聽過后學生只會覺得唐代少數民族很多,到底誰是現在誰的祖先都搞不清楚了,至于誰是哪個少數民族的首領就更亂套了。
3.運用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一堂歷史課中,當一幅恰當的歷史地圖出現時,會勾起學生對新課的渴望,學生會對古地圖上哪些地方發生了哪些事,會多出一份想象,這樣也就非常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了。學生會對古地圖上的地點、事件更多了一份想了解的渴望,他們會更想了解在他看到的古代地點上發生了什么事,而這個地點又是現在的哪里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好。
總之,如果歷史教師多注意與有關地理知識和歷史地圖的聯系,那么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而且能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更好地促進歷史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