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麗
(吉林省公主嶺市楊大城子第二中學)
初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于曉麗
(吉林省公主嶺市楊大城子第二中學)
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于學生的人格養成和文化熏陶起著重要作用。通過結合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探討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一些建議和策略,旨在進一步發揮歷史教學的人文功能,培養中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初中歷史 人文素養 培養
中國作為五千年文明古國,歷史底蘊深厚,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當前,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歷史教學要致力于培養中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初中學生涉世未深,正處于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歷史學科中蘊含的豐富內容,對于中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形成誠信正直的人格理念,培養優秀的思想情操和道德規范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人文內容,大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初中歷史課程應如何發揮人文教育的作用呢?
初中生年齡較小,其思想和行為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學生一天之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里度過,因此,作為一名教師,一言一行都會折射到學生,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才能真正發揮為人師表的感染力量,也才能帶給學生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作為歷史教師,首先應該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歷史是一門人文學科,在課堂上只有運用生動、豐富的語言,才能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暢游歷史世界;只有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扎實的專業基礎,才能游刃有余地分析歷史事實。
其次,歷史教師還應該具有優良的人格魅力。優良的人格魅力來自于個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只有自身具備誠信正直、樂觀開朗的基本素質,才能不斷地感染學生,發揮積極的示范作用。
最后,作為歷史教師還應該有一顆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的誠摯之心。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要求。一名教師,無論課上得多么精彩,如果沒有真正對于學生的愛,對于教育事業的愛,都將是膚淺的。只有充分尊重和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才能帶給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初中歷史教材蘊含豐富的人文素材,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作為歷史教師,應該深入研究教材,從中提取豐富的人文內容,或利用歷史名人軼事、或結合傳統文化精髓、或介紹著名歷史事件,讓學生汲取精神的力量,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一方面教師在講授教材內容時應該注重對其中的人文素材進行充分的講解,讓學生深刻感受歷史事件的震撼,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所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拓展,讓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背景,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啟發思維,增長見識。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讓同學們感受清政府的軟弱,體會中華民族所承受的屈辱,激發同學的愛國情懷,進一步幫助他們樹立努力學習、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夢的遠大抱負。這樣通過對歷史事件中人文精神的挖掘,歷史課堂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充分發揮出對學生人文教育的功能。因此,歷史教師應該善于提取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并用之來感染學生的人文情懷,激發學生的情感力量,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歷史學科是一門通過研究歷史現象來探究社會發展規律的學科,一些歷史內容由于年代較為久遠,學生接受起來有一定難度,如果一味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勢必會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趣。通過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將枯燥的歷史事件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夠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更能讓學生在直觀的視聽感受中體會歷史事件蘊含的道理和情感,從而讓學生得到熏陶和啟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例如,在學習《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課時,我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教材內容制作才成精美的課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歷史圖片和歷史形象,來感受當時青年學生激情澎湃的救國熱情,了解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歷程,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懷和富于創新的精神理念。這樣學生不僅沒有了枯燥乏味的感覺,反而會對這些歷史事件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提高了人文素養,培養了優良的思想品質。
歷史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教師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學生的人文教育,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積累人文知識,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加深對歷史事實的理解,拓展學生的視野。一方面,可以通過班級板報、校報、組織觀看歷史題材的電影等多種渠道和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歷史知識的機會,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另一方面,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歷史知識競賽、名人故事講座,參觀歷史博物館、名人故居等多種校內外課外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汲取更多歷史人文知識,營造濃厚的人文氣氛,使人文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學習過程中的人文情懷。
總之,歷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教材內容,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供多樣化的渠道,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1]郝亭亭.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趙霞.中美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