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新壩中心小學)
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李 燕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新壩中心小學)
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學效果不高的原因很多,教學中要從學習實際出發,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 動手能力 培養
小學科學作為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應該把科學教學作為重要學科,加強檢查和督促,重視科學教學,讓科學教學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習慣上,小學科學一直被認為是小學科,是副科,不參加升學考試。所以,許多學生并不重視小學科學的學習,老師和家長也只看重學生語文、數學和英語的學習。科學課在學生心里并不是一門主課,只是副課而已。這是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對于科學課的認識,在思想上不重視科學課,缺少對課堂常規的管理,造成科學課堂的混亂和低效。小學科學教學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1.科學課堂缺少交流,上課是滿堂灌。許多小學的的科學課堂,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交流習慣,要么是老師一言堂,要么就是瞎討論,討論也沒有明確的主題,也是亂說一通。有時候課堂里的交流討論常常處在一種無序的、失控的狀態。應該要改變這種無序的課堂狀態,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2.很多家長都覺得科學是所謂的副課,在思想上就不予重視,往往會影響學生對科學課的認真態度。所以,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科學是我們不容忽視的重要學科。幫助學生認識學好科學課的重要性,消除科學課是副課的錯誤想法,提高學生和家長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
3.課堂缺乏動手機會。小學的科學教學往往滿足于學生聽道理,學生背現象,不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的邊縣在科學學習中不重視實驗,對教材中安排的科學實驗教師在教學時,老師也很少按教學要求安排學生做好實驗,科學實驗流于形式。
4.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缺乏細心研究的習慣。學習很馬虎,缺乏安靜的去品讀科學家們真實的研究科學過程,去真實的感受科學家們艱難的實驗過程,感受科學研究的復雜繁瑣。
1.認真做好科學實驗,小學科學教學不能只滿足于把課本上完,更主要的引導學生做好科學實驗,教會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實驗的現象,學會對實驗現象去分析、去思考。在實驗中,學生學會對實驗的準備,學會相互幫助,學會觀察、理解科學家實驗的艱苦。例如,在教學“使沉在水中的物體浮上來”這一教學內容時,可以安排學生做實驗,要學生自己先準備實驗器材和原料,學習把自己的實驗結果在小組做演示,并說出自己的餓實驗結論。有一個同學準備的實驗很簡單,就是把一支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很卡就沉下去了,同學們都哄堂大笑。我問:“同學們,你們為什么笑啊?”同學說:“我們的實驗是讓沉下去的物體浮上來,可他這沉在水中的物體不能浮上來的。”當主動做實驗的同學看著我的時候,眼睛里很委屈。于是,我就讓他到臺上來,把實驗做給大家看。結果,粉筆放入水里后,先是浮起來,后又沉下去。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而他也在掌聲中得到了自信!
2.小學科學實驗應該規范,要求學生必須按實驗步驟去完成,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第一步,要求學生做好實驗準備,準備好實驗器材和實驗材料。第二步是做好實驗觀察,記錄下實驗中的現象和變化。第三步是處理信息資料:或作出統計,或制成圖表。第四步就是加工信息資料。一位老師在教學《米的研究》時,他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分組分類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整理資料。同學們有的上網查資料,有的去采訪農民伯伯,有的去采訪超市的導購員。
3.把課堂教學與實驗結合起來。教學與實驗教學要結合起來,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 ,在《我們是小小科學家》的教學中,先組織學生討論。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做一名小小科學家。你知道科學家都是怎么樣來做研究的嗎?你知道哪位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嗎?老師看誰說的最好,下面,開始討論吧!
生1:就是提出問題在想辦法解決問題
生2: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就是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做實驗來證明問題——最后解決問題。
師:剛才這兩位同學說的都非常的好,這就是科學家的研究過程,看來呀,你們就是小小科學家了,你們真是了不起呀!
接著要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教師要做好學習指導。科學教學中,老師要做好教學指導,注意身教重于言教對學生的影響,應及時表揚,樹立榜樣人物,不斷的激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師生交流的場所,是學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所有的實驗和討論都應該在安靜的狀態下完成。
例如,《我們是小小科學家》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學習指導,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學習的打算,引導他們從小就培養自己的科學素質。
小學科學教學要從學習實際出發,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1]羅吉倫.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