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美薩珍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學工處)
新媒體時代下的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探索
◆其美薩珍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學工處)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以移動媒體、網絡媒體、數字媒體等為代表的主體逐步取代報紙、雜志等紙質傳統媒介,并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重要方式。在教育教學方面,新媒體亦正在不斷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校師生的學習和思維習慣以及方式。在高職院校中運用新媒體,能夠更好地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拓展,幫助學校和老師對高職學生的思想、心理健康進行實時的教育和引導,可以有效地解決師生共同關系的話題和問題。
新媒體 高職院校 思政教育
將新媒體運用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更新傳統教學內容中不符合時代和教育發展規律的部分,使得高職思政教育更加與時俱進,更加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和目的,同時也符合新時代下的學生身心、性格和思想等方面的發展特點以及規律。因此,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積極運用網絡技術。
由于高職學生因高考而被迫選擇了高職教育,這本身給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以及轉變關鍵時期的高職部分學生也帶來一定程度上自尊以及心理落差的影響甚至打擊,也因此,部分學生存在著進入大學后,思想懶散松懈,不思進取,對前途缺乏信心,學習動機以及生涯規劃都不明確。另外,以自我為中心,追求時尚享樂,過度強調個性自由,不受約束,紀律、法制、品德、勞動等意識淡薄,自我管控能力差,缺乏基本的自我責任以及社會責任意識,造成這些現象的因素主要包括:
1.生理的因素。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年齡多在18~20周歲,生理和心理急速轉變的人生第二高峰時期,往往生理上的成長速度遠遠快于心理成長,這給心理上帶來必然的波動影響,這也給不久之后就會步入社會和工作崗位的他們帶來新的問題和挑戰,使他們很難正確、理性的處理理想、信念等方面所帶來的沖突,從而影響著他們個人以及心理的健康發展與成長。
2.家庭的因素。由于受到現代社會壓力、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沖擊和影響,加之一些家庭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但教育上卻往往有些過激,又或太過溺愛,還有少數家庭親子、夫妻關系緊張,甚至是離異,這都給孩子帶來思想情感等方面上的影響,致使高職學生在心理和個性方面的偏激,不健全。
3.學校的因素。由于從小受到應試型教育的影響,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的學習都是在老師的督促監督之下,而高考的失利也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自卑,甚至自我封閉。進入大學后,由于老師、學校教育管教的相對寬松,學生就表現出破罐只破摔的心態。
4.社會的因素。現代新媒體已經成為學生進行學習、交流、放松的重要工具。作為這類新媒體媒介使用的主要群體,網絡上各種資源、信息給學生帶來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有著很多真假難辨的信息,容易誤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1.新媒體的沖擊,也給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價值觀接受和認可程度都有所降低。
微信、微博、QQ等微傳播工具的普及和大量使用,使人們進入了微時代。新媒體工具使高職學生從中獲取到先進與偏激,愚昧與新生、錯誤與正確等各種社會、新聞、娛樂形式信息的交織,使學生易沉陷在虛擬網絡中,產生惰性思維,給高職學生的正確觀念帶來沖擊,學生的是非明辨能力被影響甚至消弱,從而導致他們脫離實際,迷失人生方向和自我,形成錯誤理念。
2.新媒體中的熱詞等信息多元性,潛移默化中沖擊著學生的主觀意識思想和認識,直接影響著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新媒體時代,網絡熱詞、信息的碎片化,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不斷涌入的龐大信息不斷地給學生帶來在價值觀選擇上的多元和開放,學生對新媒體傳播的各類信息有著強烈的接受、主體參與意識,且樂于自己也作為一個小媒體對信息進行發布、評論以及分享。
3.新媒體上眾多娛樂、社會、影視等信息資源,道德無下限,給高職大學生的道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網絡本身所具有的虛擬性、個人身份的相對隱匿性等特點,給本就因高考成績不佳而心理上自暴自棄的高職學生帶來的最佳的情緒宣泄、轉移方式,學生通過網絡、郵件、瀏覽黃色圖片等,這種虛擬化的網絡世界使高職學生的想法、欲望等得到最大的放縱,自身的責任感擔當意識、道德意識都被弱化。
4.新媒體使用普及,也給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帶來新的挑戰。
一方面,新媒體的廣泛使用,在客觀上要求高職思政教師應當具有一定的媒體素養,以及使用新媒體技術的基本技能,否則,教師就會失去新媒體這個教育平臺,難以收獲理想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時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素養是當代高職教師思政教師必備的。
對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從學生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特點出發,并借助新媒體所具有的開放性、交互性、及時性等特點,順勢而為的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創新,讓思政教育煥發出新的活力和時代特點,運用現代新媒體中的網絡資源作為案例,因勢利導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職思政教育教學的效率。
1.充分并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及重要性,運用網絡,在學校建立起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為依據,以課堂為陣地,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課件、視頻等的制作,并運用到思政教育教學中,并通過新媒體技術與學生進行實時、無拘束、少隔閡的互動交流;另外,學校也應借助校園網的優勢為依托,筑建起各部門、專業、層級的新聞、專題等網站,作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
2.利用手機上的微信、QQ等移動媒體,可以更加針對性地對高職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
高職院校尤其是西藏這種少數民族性質的,決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而且是一項長期、復雜且需要具有時代性的育人工程。通過手機上的移動客戶端,解決了日常只是表面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管理,實現了對每一個學生教育的精細化、實效性和針對性。
通過借助QQ、微信等個性化的新媒體聊天工具,可以打破傳統高職思政課堂教學的乏味、呆板、抽象等的同時,利用名稱的匿名性、隱蔽性等特點,可以實現師生間更加無拘束的、放松、坦誠的交流,而且這種交流還突破了空間上、地域上的限制,更容易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
3.加強網絡監管和思想引導,促進校園和諧與學生健康發展。
在手機和互聯網日益成為人們交往主渠道的今天,網絡輿情日益成為影響高職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力量,學校應該發揮學生社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職能,指導學生正確處理生活、 學習和情感上遇到的問題。比如,我校通過官方微博、學生微博協會、手機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形式,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動向。
總之,新媒體的興起,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但我們相信,只要高職院校因勢利導,利用網絡和手機新興媒體,占領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既發揮思想政治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又構建思政教育的新平臺,網上與網下互相促進,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維度、全方位的教學模式,就能做到對學生管理精細化,從而幫助學生健康發展。
[1]安徽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集(2005—2010)[C].合肥: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蔣宏,徐建.新媒體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李景國.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4]劉媛媛,成永軍.如何以新媒體開展網絡思政教育[J].新聞調查,2012,(05).